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2154发布日期:2019-02-22 21:1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电池作为工作电源,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等,这为锂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锂电池通常被称为动力电池。

根据上述,目前现有的动力电池顶盖,普遍结构简单,虽然设有塑胶盖,但塑胶盖为左右两块拼接式,这种传统的塑胶盖在与顶盖安装时不仅麻烦,此外也无法很好的与顶盖固定,与此同时,传统的顶盖缺少防爆机构,增加了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包括顶盖、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正极柱、负极柱、注液孔、防爆孔、防爆膜、塑胶垫、流通孔、避让孔、保护网,所述的第一绝缘套位于顶盖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绝缘套与顶盖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绝缘套位于顶盖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绝缘套与顶盖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正极柱位于第一绝缘套内部,所述的正极柱与第一绝缘套紧配相连,所述的负极柱位于第二绝缘套内部右侧,所述的负极柱与第二绝缘套紧配相连,所述的注液孔位于顶盖内部中端,所述的注液孔为通孔,所述的防爆孔位于顶盖内部中端,所述的防爆孔为腰型通孔,所述的防爆膜位于防爆孔内部底端,所述的防爆膜与防爆孔紧配相连,所述的塑胶垫位于顶盖顶部,所述的塑胶垫与顶盖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流通孔位于塑胶垫内部中端,所述的流通孔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流通孔与注液孔一一对应,所述的避让孔位于塑胶垫内部中端,所述的避让孔为腰型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与防爆孔一一对应,所述的保护网位于避让孔内部下端,所述的保护网与橡胶垫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橡胶垫内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避空孔,所述的第一避空孔为通孔孔。

进一步,所述的橡胶垫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避空孔,所述的第二避空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橡胶垫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三避空孔,所述的第三避空孔为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安装时,工作人员将顶盖放入到现有的电池壳体上,再通过焊接工艺,从而实现顶盖与壳体的相连固定,此时塑胶垫处于电池壳体内部,再通过注液孔,将锂电池电解液由流通孔注入至电池壳体内,并通过胶粘剂对注液孔进行密封,当电池使用时,正极柱和负极柱是为了便于电池进行导电,因防爆膜材质为薄膜化的聚烯烃,当电池壳体内部压力增加,即防爆膜首先裂开,即达到泄压目的,有效的防止了电池发生爆炸,该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首先通过塑胶垫的配合效果,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以及绝缘效果,其次通过防爆机构的效果,能够达到预先对电池进行泄压目的,有效的防止了电池发生爆炸,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利于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避让孔是为了对防爆膜进行避让,第一避空孔、第二避空孔和第三避空孔是为了对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进行避让,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是为了对正极柱和负极柱进行绝缘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的剖视图;

图2是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的俯视图;

图3是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的仰视图;

图4是防爆膜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5是第二绝缘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顶盖1、第一绝缘套2、第二绝缘套3、正极柱4、负极柱5、注液孔6、防爆孔7、防爆膜8、塑胶垫9、流通孔10、避让孔11、保护网12、第一避空孔901、第二避空孔902、第三避空孔9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包括顶盖1、第一绝缘套2、第二绝缘套3、正极柱4、负极柱5、注液孔6、防爆孔7、防爆膜8、塑胶垫9、流通孔10、避让孔11、保护网11,所述的第一绝缘套2位于顶盖1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绝缘套2与顶盖1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绝缘套3位于顶盖1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绝缘套3与顶盖1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正极柱4位于第一绝缘套2内部,所述的正极柱4与第一绝缘套2紧配相连,所述的负极柱5位于第二绝缘套3内部右侧,所述的负极柱5与第二绝缘套3紧配相连,所述的注液孔6位于顶盖1内部中端,所述的注液孔6为通孔,所述的防爆孔7位于顶盖1内部中端,所述的防爆孔7为腰型通孔,所述的防爆膜8位于防爆孔7内部底端,所述的防爆膜8与防爆孔7紧配相连,所述的塑胶垫9位于顶盖1顶部,所述的塑胶垫9与顶盖1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流通孔10位于塑胶垫9内部中端,所述的流通孔10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流通孔10与注液孔6一一对应,所述的避让孔11位于塑胶垫9内部中端,所述的避让孔11为腰型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11与防爆孔7一一对应,所述的保护网12位于避让孔11内部下端,所述的保护网12与橡胶垫9一体相连,所述的橡胶垫9内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避空孔901,所述的第一避空孔901为通孔,所述的橡胶垫9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避空孔902,所述的第二避空孔902为通孔,所述的橡胶垫9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三避空孔903,所述的第三避空孔903为通孔。

该动力电池用塑胶垫顶盖,安装时,工作人员将顶盖1放入到现有的电池壳体上,再通过焊接工艺,从而实现顶盖1与电池壳体的相连固定,此时塑胶垫9处于电池壳体内部,再通过注液孔6,将锂电池电解液由流通孔10注入至电池壳体内,并通过胶粘剂对注液孔6进行密封,当电池使用时,正极柱4和负极柱5是为了便于电池进行导电,因防爆膜8材质为薄膜化的聚烯烃,当电池壳体内部压力增加,即防爆膜8首先裂开,即达到泄压目的,有效的防止了电池发生爆炸,同时,避让孔11是为了对防爆膜9进行避让,第一避空孔901、第二避空孔902和第三避空孔903是为了对第一绝缘套2和第二绝缘套3进行避让,第一绝缘套2和第二绝缘套3是为了对正极柱4和负极柱5进行绝缘保护。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