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航天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951发布日期:2019-04-20 03:1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航天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是一种航空航天电缆。



背景技术:

所谓电气绝缘,就必须满足各种结构和各种性能的要求。作为电气绝缘的主要形式之一的电线电缆,实际上是追求电气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综合平衡。具体来说,包括诸如耐磨性能、耐切割性能、耐化学介质、阻燃性、发烟量、工作温度等级、介电性能等等性能的综合平衡。航空航天线缆比一般地面用线,无疑有更多的、实际的、特殊的要求,例如必须考虑绝缘材料的重量、真空逸气性,对原子氧、紫外线、高能辐照的抵御能力,以及它的阻燃性、机械性能,甚至线缆生产时绝缘材料的工艺性能。在航空航天史上,由于电气绝缘和线缆绝缘材料引起的失效、事故不在少数。航天器耐用性(寿命)的不足,以及随着对宇宙环境的严酷性认识的不断深化,都对航天布线及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对于像卫星这样的航天器的设计者而言,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莫过于航天器自身重量的降低。对于卫星星体中数百公斤重的电子线路系统以及构成有效载荷的电子元件,包括电线电缆,都必须设法减轻它们的重量。重量的减轻固然为了减少每公斤数百美元的发射费用,更主要的是因为能腾出更多的重量和空间位置,使卫星能携带更多的燃料,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卫星的有效运行寿命。空间技术的发展,对宇宙环境认识的深入,总会对航空航天线缆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例如被称为绝缘材料的“耐串弧性”(Arc tracking 现在已成为航空航天线缆验收的必要准则之一,也已作为宇航材料选用的原则之一。随着美国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等制订了宇航级电子元件的规范,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研究院也制订了宇航级电子元器件的采购规范(CAST B、CAST C)确保宇航的有效、安全和可靠。

所谓“串弧性”,是指存在于两根或多根导线间的一种电击穿扩展现象,表现为一旦一个线路产生一个电气失效,这个失效会向另外的线路扩展,导致线路严重失效,甚至快速燃烧。研究表明,由“串弧”引起的失效与线路的连接、环境及电缆设计有关,而“串弧”发生的灵敏度则取决于绝缘材料自身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特性。现已查明,由纯粹的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的绝缘电线组成的线路系统比较容易发生,并导致令人吃惊的失效。据此,NASA 已迅速做出反应,宇航电气绝缘禁止使用单纯的聚酰亚胺或单纯由其它芳香族聚合物构成的绝缘材料。

含氟塑料和聚酰亚胺是非常优良的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到目前为止,在航空航天线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它们的不足之处也越发明显。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氟塑料,包括PTFE、PFA、FEP,除机械强度不足、比重大之外,最薄弱一点是耐辐照性能差,所有塑料在高能辐照下都会产生断链。至于在何种剂量下断链、断链程度怎样等等,各种塑料的表现各不相同,PTFE 在辐照条件下,剂量在达几个Mrad 便迅速分解了。氟塑料品种中,ETFE、PVDF 机械强度大、比重小、耐辐照,但使用温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航天电缆,包括由两根线芯对绞而成的缆芯和包裹在缆芯外侧的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和外护层,并且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线芯包括有导体、绝缘层和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导体采用镀银铜合金软导体绞合,绝缘层采用X-ETFE绝缘材料,作为主绝缘,具有比重小、强度大、耐辐照的特点、温度可达绝缘层200℃,满足了航空航天用线的要求;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位于绝缘层的外侧,外护层绕包在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的外侧,外护层的材质为改性聚酰亚胺带,搭盖率30%,增加电缆的耐高温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0.3-0.4mm,外径1-1.1mm。

进一步的:所述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的编织密度为90%。

进一步的:所述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与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的材质相同,编织密度为90%,强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电缆整体外径小,密度低重量轻;

2、绝缘性能好、拉伸强度高;

3、耐辐射、耐高温、耐低温、耐酸碱、耐原子氧;

4、抗干扰性能强;

5、耐“串弧”性能好;

6、采用扭绞所具有的平衡结构,控制电缆敷设中引起的电磁干扰信号的感性耦合,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航空航天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4-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5-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航空航天电缆,包括由两根线芯缠绕而成的缆芯和包裹在缆芯外侧的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4和外护层5,并且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线芯包括有导体1、绝缘层2和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3,导体1采用镀银铜合金软导体绞合,导体1的外侧挤包绝缘层2,绝缘层2采用X-ETFE绝缘材料,厚度0.3-0.4mm,外径1-1.1mm,作为主绝缘,具有比重小、强度大、耐辐照的特点、温度可达绝缘层200℃,满足了航空航天用线的要求;所述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3位于绝缘层2的外侧,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3的编织密度为90%,通过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3避免电缆间出现干扰。

两根线芯对绞成缆,两根线芯对绞,节距为8D。

所述外护层5绕包在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4的外侧,外护层5的材质为改性聚酰亚胺带,搭盖率30%,增加电缆的耐高温性能。

实施例2

所述外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4与内镀银铜丝编制屏蔽层3的材质相同,编织密度为90%,强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采取使用X-ETFE共聚物作为主绝缘,具有比重小、强度大、耐辐照的特点、温度可达200℃,满足了航空航天用线的要求。

采用聚酰亚胺带绕包电缆整体外径小,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耐潮、耐高温、耐辐射等特性,聚酰亚胺耐高温达400℃以上 ,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部分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 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