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0630发布日期:2019-06-19 00: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池连接器的工作高度在2.3mm左右,占用空间较大,且组装工序复杂,组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占用空间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塑胶支架和端子组件,所述塑胶支架的形状为平板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中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塑胶支架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靠近塑胶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焊接部,所述塑胶支架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与所述第一焊接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中部设有第二焊接部,所述塑胶支架于设置第一孔结构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与所述第二焊接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一接触部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弹性力臂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弯折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力臂的弯折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支架于设置第一孔结构的一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定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位于所述塑胶支架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位于所述塑胶支架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支架与所述端子组件嵌件注塑成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数目均为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塑胶支架的形状为平板状,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端子的中部均固定设置在塑胶支架内,使得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位于同一个平面,可以大大降低连接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朝轻薄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的另一侧视图。

标号说明:

1、塑胶支架;11、第一孔结构;12、第二孔结构;13、定位柱;2、端子组件;21、第一连接端子;211、第一接触部;212、第一焊接部;213、第一弹性力臂;22、第二连接端子;221、第二接触部;222、第二焊接部;223、第二弹性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塑胶支架的形状为平板状,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端子的中部均固定设置在塑胶支架内,可以大大降低连接器的占用空间。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塑胶支架1和端子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形状为平板状,所述端子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1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211,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中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1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和第二接触部221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同一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塑胶支架的形状为平板状,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端子的中部均固定设置在塑胶支架内,使得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位于同一个平面,可以大大降低连接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朝轻薄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靠近塑胶支架1的一端设有第一焊接部212,所述塑胶支架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孔结构11,所述第一孔结构1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中部设有第二焊接部222,所述塑胶支架1于设置第一孔结构1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孔结构12,所述第二孔结构1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2对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便于将连接器焊接固定在PCB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2和第一接触部21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力臂213,所述第一弹性力臂213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222与第二接触部22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力臂223,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3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3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力臂213的弯折方向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弹性力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弹性力臂的弯折方向相同,便于均匀承接连接器工作时的压力,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压缩至平板状。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支架1于设置第一孔结构11的一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定位柱13。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定位柱便于定位连接器在PCB板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支架1与所述端子组件2嵌件注塑成型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成型方式简单,省去将连接端子组装到塑胶支架的工序,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的数目均为至少两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电池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塑胶支架1和端子组件2,所述塑胶支架1的形状为平板状。所述端子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1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211,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中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塑胶支架1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和第二接触部221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位于所述塑胶支架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的数目均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的第二连接端子22可以连接在一起。所述塑胶支架1与所述端子组件2嵌件注塑成型设置,可以先将设有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的金属件与塑胶支架1嵌件注塑成型后,再将对应设置的一对第一连接端子21冲切开,省去了将连接端子组装到塑胶支架1的工序,生产效率高。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靠近塑胶支架1的一端设有第一焊接部212,所述塑胶支架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孔结构11,所述第一孔结构1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中部设有第二焊接部222,所述塑胶支架1于设置第一孔结构1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孔结构12,所述第二孔结构1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2对应设置。通过第一焊接部212和第二焊接部222可以将电池连接器焊接在PCB板上,所述塑胶支架1于设置第一孔结构11的一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定位柱13。所述第一焊接部212和第一接触部21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力臂213,所述第一弹性力臂213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222与第二接触部22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力臂223,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3相对于所述塑胶支架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3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力臂213的弯折方向相同。

图4为所述电池连接器在未工作时的侧视图,图5为所述电池连接器在工作时的侧视图,工作时,电池连接器的工作高度可以做到0.4mm左右,相对于现有的连接器来说,很大程度压缩了工作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朝轻薄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电子产品朝轻薄化方向发展,并且易于生产制作,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