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639发布日期:2019-04-13 00:3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通过前端的夹持部与公插插接配合,通过后端的包线脚与导线连接。接线端子通常由磷铜带冲压而成,由于磷铜的质地相对较软,其夹持部弹性较差,长期插拔易导致其夹持部的变形,进而导致与公插的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端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由铜带一体冲压而成的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前端具有第一夹持部、后端具有包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对应第一夹持部后端设有套接部,并在该套接部上套设有不锈钢套,所述套接部的侧壁至少设有一开口,所述不锈钢套前端设有第二夹持部、侧壁设有固定脚,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固定脚折弯后伸入所述套接部的开口内与其固定。

所述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两侧设有弹性卡耳。

所述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前端的折弯部与第一夹持部的凹口部处接触。

所述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套与套接部之间为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端子优点如下:

1、不锈钢套起到固定的作用,并且不锈钢套的硬度远优于磷铜,使产品在插入塑胶壳后的保持力也比单纯铜材强度大很多;

2、不锈钢套的弹性也远优于磷铜,通过第二夹持部对第一夹持部的夹持,进而大大提高了夹持效果和寿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正面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反面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端子,包括由铜带一体冲压而成的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前端具有第一夹持部2、后端具有包线脚3,所述端子本体1对应第一夹持部2后端设有方形的套接部4,并且在该套接部4上套设有不锈钢套5,所述套接部4的底部侧壁设有一开口11,所述不锈钢套5前端设有第二夹持部6,所述不锈钢套5侧壁设有固定脚7,所述第二夹持部6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外侧,所述固定脚7折弯后伸入所述套接部4的开口11内与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套5两侧设有弹性卡耳8,通过弹性卡耳8外部的塑料壳体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部6通过前端的折弯部9与第一夹持部2的凹口部10处接触,使得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6之间为线接触,使夹持力集中于夹口处,进而提高了夹持效果。另外,由于采用线接触,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6摩擦力非常小,进而提高了插拔的手感。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套5与套接部4之间为盈配合,使得不锈钢套与端子本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