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649发布日期:2019-05-21 20:3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源连接器以尼龙料为主,外观普通,触摸手感较差;并且电源连接器的四周边角都是直角,不仅占用空间大,在实际生产中也容易碰伤其他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解决电源连接器外观普通,触摸手感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胶壳及与胶壳适配使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胶壳的一端边缘为锯齿状;所述胶壳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边缘上设有进胶口。

进一步地,所述胶壳包括设于胶壳一侧的卡勾、设于远离连接座一端的多个串行接口及用于与连接座连接的多个连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为内部中空且与串行接口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用于与卡勾配合使用的卡扣、用于与连接柱配合使用以连接的连接槽及设于远离胶壳一端的针位。

进一步地,所述针位与连接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及连接槽有多个,多个连接柱设为多种形状,连接槽形状与连接柱契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勾上设有用于防止卡勾产生气泡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胶壳及连接座的边角设置为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连接器所用材料为PC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座远离胶壳的一端边缘设为锯齿状,通过锯齿状边缘对光的折射产生靓丽的外观效果,并且将进胶口设于胶壳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边缘上,避免影响电源连接器的靓丽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壳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胶壳1及与胶壳1适配使用的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远离胶壳1的一端边缘为锯齿状;所述胶壳1远离连接座2的一端边缘上设有进胶口。本实用新型中,将连接座2远离胶壳的一端边缘设为锯齿状21,利用对光线的折射增加亮度;并将进胶口设于胶壳1远离连接座2的一端边缘上,降低进胶口对外观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胶壳1包括设于胶壳1一侧的卡勾11、设于远离连接座2一端的多个串行接口12及用于与连接座连接的多个连接柱13;连接柱13为内部中空且与串行接口12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将卡勾11设于胶壳1的一侧,连接柱13内部用于安装外部连接端子,连接柱13与串行接口12连通以实现连接端子的连接功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2还包括用于与卡勾11配合使用的卡扣22、用于与连接柱13配合使用以连接的连接槽23及设于远离胶壳一端的针位24;所述针位24与连接槽23连通。卡扣22用于与卡勾11配合将胶壳1与连接座2两者固定,连接柱13与连接槽23连接,连接槽23与针位24连通,通过外部连接端子,实现从针位24到串行接口12的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13及连接槽23有多个,多个连接柱13设为多种形状,连接槽23形状与连接柱13契合。将连接柱13与连接槽23设为多种不同形状对接,可避免连接时插反或误插损坏连接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勾11上设有用于防止卡勾11产生气泡的凹槽111。凹槽111设于卡勾11一侧,往胶壳1注胶时,由于PC料的流动性较差,少许胶水可能在卡勾处11产生气泡,设凹槽111用于引导胶水流动,避免气泡的产生。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胶壳1及连接座2的边角设置为圆角。圆角的设计外观圆润且不易碰损其他物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器所用材料为PC料。PC料外观光亮靓丽。

本使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采用PC料制作电源连接器,将连接座2远离胶壳一端的边缘设为锯齿状21,使电源连接器的外观靓丽光亮。首先,将连接端子3的一端插入胶壳1的连接柱13内,另一端插入连接座2的连接槽23内,然后将胶壳1与连接座2推动闭合,胶壳1上的卡勾11勾住连接座2上的卡扣22,胶壳1与连接座2紧密连接,连接柱13与串行接口12连通,连接槽23与针脚24连通,而针脚插于外部PCB板上,即端子连通PCB板及串行接口;光线进入电源连接器的连接座2时,锯齿21将光线折射增大光亮的外观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