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9268发布日期:2019-07-06 10:4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的需求愈加增大。

针对目前音响等电子设备,通常包括外壳和按键,按键通常设置于外壳上,按键用来实现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当需要触发电子设备的某项功能时,需要按压按键,使得按键相对于外壳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实现电子设备执行相应功能。

然而如此设置的按键,其暴露于外壳的外表面,在需要触发电子设备的某项功能时,按键相对于外壳发生位置变化,且该位置变化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差,电子设备极易遭到破坏,导致使用寿命不高。同时,设置于外壳上的按键会对电子设备的整体外形的一致性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

综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按键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思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模组,包括设有通孔的壳体和设于壳体上用以相对于壳体旋转的旋转盘,旋转盘靠近壳体的端面设有避让槽;还包括设有触发部的运动臂,触发部用以触碰位于壳体内的按键;运动臂和壳体之间具有用以实现两者贴合的预紧力,运动臂设有当旋转盘旋转至通孔和避让槽同轴的位置时、用以在预紧力作用下伸入通孔和避让槽中以实现触发部触碰按键的受压部。

优选地,运动臂包括用以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连接端和设有受压部的移动端,触发部位于连接端和移动端之间且靠近移动端。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连接端用以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

优选地,运动臂包括连接连接端和移动端的本体,移动端具有远离本体且靠近壳体的支撑台面,触发部和受压部设于支撑台面。

优选地,旋转盘设有旋转轴,壳体设有用以供旋转轴穿设的轴套。

优选地,旋转轴具有裸露于轴套的下方的底部,底部设有用以安装限位部的固定孔,安装于固定孔的限位部相对于底部沿径向延伸,以避免旋转轴脱离轴套。

优选地,旋转盘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外表面齐平。

优选地,限位部呈柱状,且限位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以增加摩擦力的锯齿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转动连接连接端和壳体的转轴,弹性部包括套设于转轴的弹性孔,弹性孔连接支撑腿和弹臂,弹性孔位于支撑腿和弹臂之间,且支撑腿和弹臂两者择一与壳体相抵,另一者与运动臂相抵。

优选地,连接端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设有位于转轴两端的支耳,两个支耳设有用以供转轴穿设的安装孔;连接端和壳体两者中的另一者设有支架,支架位于两个支耳之间,且支架设有用以供转轴穿设的过孔。

优选地,两个支耳之间连接壁面,壁面设有用以供支撑腿和弹臂两者中的一者相抵的受力槽;还包括用以供支撑腿和弹臂两者中的另一者相抵的支撑筋。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模组。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模组,包括运动臂、壳体和旋转盘,旋转盘相对于壳体旋转或静止。壳体设有通孔,旋转盘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位于旋转盘靠近壳体的一端。运动臂设有触发部,触发部用以触碰位于壳体内的按键,也即运动臂位于壳体的内侧;运动臂和壳体之间具有预紧力,以实现运动臂和壳体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运动臂还设有受压部,且受压部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能够伸入通孔中。当旋转盘相对于壳体旋转,且旋转至通孔和避让槽同轴时,在预紧力作用下受压部伸入通孔和避让槽中,此时在预紧力作用下触发部靠近壳体,触发部触碰按键,实现相应的功能。如此设置,当通孔和避让槽尚未同轴时,在预紧力作用下受压部仅伸入通孔中,此时受压部无法伸入避让槽中,也即运动臂位于远离壳体的位置,触发部无法触碰按键;旋转旋转盘,运动臂相对于壳体静止,当壳体的通孔和旋转盘的避让槽同轴时,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运动臂的受压部能够同时伸入通孔和避让槽中,此时运动臂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运动臂靠近壳体,由此运动臂的触发部触碰位于壳体内侧的按键。可以看出,触发部触碰按键是以旋转盘相对于壳体旋转为前提,且运动臂和壳体之间应持续保持预紧力,通过旋转运动转化为触碰动作,且将触碰动作设置于壳体的内侧,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将按压按键的操作设置于外壳上,有效降低了因直接按压按键所造成的结构不稳等现象,利用较为轻柔的旋转方式即可实现对按键的触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旋转模组的电子设备,有益效果如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旋转模组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旋转模组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旋转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旋转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旋转模组的结构装配图;

图6为图5中的壳体的结构图;

图7为图5中的弹性部的结构图;

图8为图5中的转轴的结构图;

图9为图5中的按键的结构图;

图10为图5中的运动臂的结构图;

图11为图5中的限位部的结构图;

图12为图5中的旋转盘和旋转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模组,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包括壳体1、运动臂5和旋转盘7。

壳体1可看作是旋转模组的基准,用以安装运动臂5和旋转盘7,壳体1的设置方式可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壳体1设置呈腔体结构,运动臂5安装于腔体结构中,也即运动臂5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或静止,旋转盘7位于壳体1的外侧,旋转盘7呈盘状。

参考说明书附图6,壳体1设有通孔13,通孔13贯穿壳体1的上端面的上下表面;针对呈腔体结构的壳体1来说,壳体1至少包括上下两个端面,旋转盘7可设于壳体1的上端面,运动臂5位于腔体结构中,也即运动臂5位于壳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

参考说明书附图12,旋转盘7设有避让槽71,结合说明书附图3和附图4,避让槽71设于旋转盘7靠近壳体1的端面,也即,旋转盘7的下端面设有避让槽71,从旋转盘7的上端面无法观察到避让槽71,避让槽71的槽口尺寸应大于等于通孔13的孔径尺寸。

旋转盘7安装于壳体1之后,旋转盘7应能够覆盖通孔13,换句话说,通孔13位于旋转盘7的覆盖范围之内,且通孔13位于避让槽71的下方。

当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时,避让槽71随着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由于壳体1和通孔13两者相对于避让槽71静止不动,避让槽71相对于通孔13存在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第一种,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第二种,避让槽71和通孔13不同轴。在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的过程中,上述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也持续转换。

参考说明书附图10并结合说明书附图5,运动臂5设有触发部53,触发部53可看作是运动臂5的一部分,触发部53和运动臂5同步运动;触发部53用以触碰位于壳体1内的按键41。

其中,按键41设置于电路板42,如说明书附图9,电路板4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或者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等,按键41可实现相应的功能,按键41和电路板42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按键41和电路板42可采用粘贴等方式固设于壳体1的内部,按键41和电路板42贴合于壳体1上端面的内侧,也即按键41和电路板42位于壳体1的腔体结构中。

触发部53相较于按键41和电路板42远离壳体1的上端面,运动臂5和壳体1之间具有预紧力,使得运动臂5具有朝向靠近壳体1的方向运动的趋势;针对预紧力的提供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诸如弹性件等部件提供,确保运动臂5和壳体1之间的预紧状态;当然,运动臂5和壳体1之间还可以采用粘贴件等具有贴合力的部件,确保两者之间的预紧力。

参考说明书附图10,运动臂5设有受压部54,受压部54可看作是运动臂5的一部分,受压部54和运动臂5同步运动;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运动臂5靠近壳体1的上端面运动,且受压部54能够伸入壳体1的通孔13和旋转盘7的避让槽71中。

当运动臂5安装于壳体1之后,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运动臂5的受压部54始终位于壳体1的通孔13中(无论此时旋转盘7是否相对于壳体1旋转)。

如上文所述,当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时,避让槽71相对于通孔13存在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第一种,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第二种,避让槽71和通孔13不同轴。

在第一种状态下,由于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避让槽71的槽口尺寸大于等于通孔13的孔径尺寸,运动臂5在预紧力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受压部54由通孔13进一步伸入避让槽71中,也即运动臂5的触发部53进一步靠近壳体1的上端面,触发部53触碰贴合于壳体1上端面的按键41,按键41被触发部53触碰后发送信号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第二种状态下,避让槽71和通孔13不同轴,受压部54的顶部受压,压力是由旋转盘7中除避让槽71外的其他部位提供,此时运动臂5克服预紧力,并朝向远离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触发部53无法触碰贴合于壳体1上端面的按键41,按键41未被触碰,相应的功能停止。

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按键41可以起到开关的作用;当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至OFF时,此时对应着上述第二种情形,避让槽71和通孔13不同轴,受压部54的顶部受压,按键41未被触碰;当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至ON时,此时对应着上述第一种情形,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受压部54由通孔13进一步伸入避让槽71中,触发部53触碰按键41。当然,按键41还可以有其他功能,本文将不再赘述。

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附图10,运动臂5包括连接端和移动端,以说明书附图10的左右方位为例,运动臂5的连接端即为运动臂5的左端,运动臂5的移动端即为运动臂5的右端。连接端和壳体1转动连接,移动端设有受压部54,移动端用以相对于壳体1位置运动,触发部53位于连接端和移动端之间,触发部53靠近移动端。

参考说明书附图5,运动臂5的连接端(左端)和壳体1转动连接,连接端和壳体1之间可采用铰接或枢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运动臂5以连接端为轴相对于壳体1旋转或静止,以说明书附图5的图示方位看,当运动臂5逆时针旋转时,运动臂5的移动端(右端)向上,触发部53朝向靠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臂5顺时针旋转时,运动臂5的移动端(右端)向下,触发部53朝向远离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

运动臂5和壳体1上端面之间的预紧力使得两者贴合的趋势,当旋转旋转盘7,使得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时,受压部54由通孔13进一步伸入避让槽71中(运动臂5以连接端为轴逆时针旋转),实现触发部53触碰按键41。继续旋转旋转盘7,当避让槽71和通孔13不同轴时,受压部54由避让槽71中脱离,退回至通孔13中(运动臂5以连接端为轴顺时针旋转),触发部53无法触碰按键41。

参考说明书附图10,运动臂5还包括本体50,本体50呈长条状,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移动端,运动臂5可为一体成型设置。移动端呈﹁形,包括与本体50平行的支撑台面530,还包括连接本体50和支撑台面530的连接部,连接部朝向靠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延伸,支撑台面530相较于本体50靠近壳体1的上端面;触发部53和受压部54设于支撑台面530。

如说明书附图6和附图12,壳体1上端面的内侧设有轴套14,轴套14沿竖直方式延伸;还包括设于旋转盘7的旋转轴72,旋转盘7和旋转轴72可以为一体成型;旋转轴72沿竖直方式设置,旋转轴72穿设轴套14,如说明书附图5,用以供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旋转。

为避免旋转轴72脱离轴套14,还设有限位部6;具体地,旋转轴72穿设轴套14之后,旋转轴72的底部裸露于轴套14的下方,旋转轴72的底部从轴套14的下方穿出,旋转轴72的底部贯穿轴套14;旋转轴72的底部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固定孔73,固定孔73可以为通孔,且固定孔73位于轴套14的下方;限位部6和固定孔73配合,限位部6相对于旋转轴72固定,且安装于固定孔73的限位部6位于轴套14的下方,限位部6相对于轴套14沿径向延伸,即可避免旋转轴72脱离轴套14,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

参考说明书附图11,限位部6可以为销钉,呈柱状;限位部6的外侧面设有锯齿结构,用以增加摩擦力。当限位部6安装于旋转轴72的固定孔73之后,限位部6的锯齿结构和固定孔73的内侧壁贴合,锯齿结构能够增大和固定孔73的摩擦力,避免限位部6从固定孔73脱离。

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附图6,壳体1上端面的外侧设有凹槽15,凹槽15呈圆形,旋转盘7呈圆形,且旋转盘7的厚度和凹槽15的深度相同,轴套14位于凹槽15的中心位置,旋转轴72位于旋转盘7的中心位置,轴套14具有贯穿凹槽15的贯穿孔,用以供旋转盘7的旋转轴72穿设;通孔13位于凹槽15的范围内。

在安装旋转盘7时,旋转盘7的旋转轴72穿设轴套14的贯穿孔,旋转盘7相对于壳体1向下运动,当旋转盘7的下表面和凹槽15的上表面贴合时,旋转盘7的侧沿和凹槽15的侧壁相贴合(由于旋转盘7的厚度和凹槽15的深度相同),此时旋转盘7的外表面(上表面)和壳体1的外表面(上表面)齐平。

针对上述预紧力的提供方式,可以在运动臂5的连接端处设置弹性部2,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弹性部2设于运动臂5的连接端,以保持运动臂5始终具有朝向壳体1上端面方向的旋转趋势。

参考说明书附图7所示,弹性部2包括支撑腿21、弹性孔22和弹臂23;支撑腿21、弹性孔22和弹臂23三者一体成型,弹性部2可通过一根钢丝折弯而成,弹性孔22位于支撑腿21和弹臂23之间;当向支撑腿21和弹臂23施加作用力,调节支撑腿21和弹臂23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弹性部2可发生形变,一旦施加于支撑腿21和弹臂23的作用力消失时,弹性部2可回复至初始形状。

以说明书附图7的图示方位为例,弹性部2的初始形状为支撑腿21的左端和弹臂23的右端较高,当向支撑腿21的左端和弹臂23的右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弹性部2可发生形变,一旦所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消失时,弹性部2回复至支撑腿21的左端和弹臂23的右端较高的初始形状。

旋转模组还包括转轴3,如说明书附图5,利用转轴3将壳体1和运动臂5的连接端相连。为实现壳体1和运动臂5的连接端的可转动连接,转轴3可根据需要设置,下文将给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弹性孔22套设于转轴3,支撑腿21和弹臂23两者之一和壳体1相抵,另一者和运动臂5相抵。

具体地,参考说明书附图5,支撑腿21和壳体1相抵,弹臂23和运动臂5相抵;当然,支撑腿21可以和运动臂5相抵,弹臂23和壳体1相抵,上述两者情形的设置方式类似,本文将以说明书附图5所示的情形进行阐述。

弹性部2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孔22套设于转轴3,弹性部2以弹性孔22为支点对运动臂5提供预紧力。

当避让槽71和通孔13未同轴时,受压部54的顶部受压,此时支撑腿21和壳体1相抵,弹臂23和运动臂5相抵,支撑腿21和弹臂23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弹性部2受到压迫。当避让槽71和通孔13同轴时,受压部54的顶部未受压,此时弹性部2回复至初始状态,也即弹臂23朝向靠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运动臂5朝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受压部54由通孔13进一步伸入避让槽71中,运动臂5的触发部53进一步靠近壳体1的上端面,触发部53触碰贴合于壳体1上端面的按键41。

针对转轴3的具体设置方式,运动臂5的连接端和壳体1两者中的一者设有两个支耳510,另一者设有支架12;具体地,一种情形下:运动臂5的连接端设有两个支耳510,则壳体1应设有支架12;另一种情形下,若壳体1设有两个支耳510,则运动臂5的连接端应设有支架12。上述两者情形的设置方式类似,本文将以说明书附图5所示的情形进行阐述。

运动臂5的连接端设有两个支耳510,两个支耳510位于转轴3的两端,两个支耳510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转轴3的长度;两个支耳510设有安装孔51,用以供转轴3穿设,转轴3的形状构造如说明书附图8所示。壳体1设有支架12,支架12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支架12设有用以供转轴3穿设的过孔。在安装过程中,支架12设置于两个支耳510之间,当支架12的过孔和支耳510的安装孔51同轴后,将转轴3穿设其中;利用转轴3可转动的连接支耳510和支架12,也即实现运动臂5和壳体1的可转动连接。

参考说明书附图10,两个支耳510之间连接壁面520,两个支耳510和壁面520可为一体成型,可通过一块金属板经两次折弯形成两个支耳510和壁面520;壁面520设有受力槽52,旋转模组还包括支撑筋11。

针对上述“支撑腿21和壳体1相抵,弹臂23和运动臂5相抵”的情形,支撑筋11设于壳体1上端面的内侧,支撑筋11的底端设有限位槽,用以容纳支撑腿21,以避免支撑腿21相对于支撑筋11位置运动。受力槽52和弹臂23相抵,弹性部2借助支撑筋11和转轴3持续对运动臂5施加预紧力,保持运动臂5相对于壳体1的运动趋势。

当弹性部2安装完毕后,弹性部2的支撑腿21和支撑筋11的限位槽贴合,弹性部2的弹性孔22套设于转轴3,弹性部2的弹臂23和受力槽52相抵,可以认为弹性部2起到了承托运动臂5的作用,使得运动臂5持续具有朝向壳体1上端面方向运动的趋势;一旦受压部54的顶部失去来自旋转盘7的压力,在弹性部2的承托作用下实现运动臂5朝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同样地,触发部53朝向壳体1上端面的方向运动,从而触碰贴合于壳体1上端面的按键41,实现相应功能。

当然,针对“支撑腿21和运动臂5相抵,弹臂23和壳体1相抵”的情形,与上述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模组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旋转模组;电子设备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音响等,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