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816发布日期:2019-08-09 20:4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挂锁装置经常会出现动作位置不到位,上锁后依然能够操作断路器分合闸现象,失去了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操作柄可被可靠锁定,且便于用户对挂锁装置进行挂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包括操作柄15、挂锁装置12和锁定轴14,挂锁装置12中部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挂锁装置12的前端与锁定轴14相连,且挂锁装置12的前端通过弹簧13与操作柄15相连,挂锁装置12的后端设有挂锁孔21,挂锁孔21被操作柄15遮挡;所述弹簧13 使挂锁装置12的前端下沉,驱动锁定轴14锁定操作柄15,同时挂锁装置 12的后端翘起,挂锁孔21从操作柄15内脱出。

优选的,所述挂锁装置12中部通过第一枢轴30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 上;

所述挂锁装置12包括第一挂簧孔123,第一挂簧孔123设置在锁定轴 14和第一枢轴30之间;所述操作柄15包括第二挂簧孔152,弹簧13上端与第一挂簧孔123相连,下端与第二挂簧孔152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柄15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固定板154,两块第一固定板154平行间隔设置,挂锁装置12中部设置在两块第一固定板154之间,第一枢轴30穿过第一固定板154、挂锁装置12中部,将挂锁装置12 和操作柄15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操作柄15还包括锁定轴滑孔150,锁定轴14插装在锁定轴滑孔150内与其滑动配合,锁定轴滑孔15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54一端外侧,第二挂簧孔152设置在锁定轴滑孔150和第一固定板154之间。

优选的,所述挂锁装置12为一杆状件,其包括第一脊板129、第二脊板128、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第一挂簧孔123、挂锁孔21和轴板 127,轴板127通过第一枢轴30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的第一固定板154上,第一脊板129、轴板127和第二脊板128依次相连,第一腹板126设置在第一脊板129一侧且第一腹板126分别与第一脊板129、轴板127相连,第二腹板125设置在第二脊板128一侧且第二腹板125分别与第二脊板128、轴板127相连,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分别位于轴板127两侧,且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位于第一脊板129同一侧,第一挂簧孔123设置在第二腹板125上,挂锁孔21设置在第一腹板126上。

优选的,所述挂锁装置12还包括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设置在第二腹板125的远离轴板127的一端;所述锁定轴14包括设置在其一端的锁定轴开槽,锁定轴开槽内设有锁定轴横杆141,锁定轴横杆141卡置在第一卡槽121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126和第二腹板125厚度相同,轴板127厚度> 第一腹板126厚度,轴板127两侧分别突出在第一腹板126两侧,且分别突出在第二腹板125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脊板129与第二脊板128交错设置,第一脊板129 上侧与轴板127上端平齐,第二脊板128与轴板127中部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与挂锁装置12的后端配合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20、后端扭簧25和操作钮19,锁定件20中部通过第二枢轴23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后端扭簧25套设在第二枢轴23上,一端与操作柄 15相连,另一端与操作钮19配合;所述挂锁装置12还包括第一锁定槽120,第一锁定槽120设置在挂锁装置12的第一腹板126一端;

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按压操作钮19,锁定件20释放挂锁装置 12的第一卡槽121,挂锁装置12的前端下沉,后端翘起。

优选的,所述挂锁孔21为一长条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挂锁装置前端通过弹簧与操作手柄相连,使挂锁装置的前端下沉,挂锁装置驱动锁定轴可靠锁定操作柄,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挂锁装置的后端翘起,挂锁孔自动从操作柄内脱出,便于用户对挂锁装置进行挂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与操作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与锁定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钮、锁扣、挂锁装置和操作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钮、锁扣和挂锁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弹簧和操作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扭簧和操作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包括操作柄15、挂锁装置 12和锁定轴14,挂锁装置12中部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挂锁装置12 的前端与锁定轴14相连,挂锁装置12通过第一驱动件与操作柄15相连,挂锁装置12的后端通过锁定机构与操作柄15相连,且挂锁装置12的后端设有挂锁孔21,挂锁孔21被操作柄15遮挡;

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解锁锁定机构,第一驱动件使挂锁装置 12前端下沉,驱动锁定轴14锁定操作柄15,同时挂锁装置12后端翘起使挂锁孔21从操作柄15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在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解锁锁定机构,第一驱动件使挂锁装置12的前端下沉,挂锁装置12驱动锁定轴14自动锁定操作柄15,使操作柄15不能继续转动,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且挂锁装置12的后端的挂锁孔21从操作柄15内脱出,并与用于对挂锁装置12进行挂锁操作;所述锁定机构,可以使挂锁装置12保持在锁定状态,用户可以自如的对操作柄15进行操作,无需在操作的同时按压挂锁装置,简化了操作。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与断路器的断路器手柄配合,实现断路器分闸/合闸操作。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其包括操作柄15、挂锁装置12和锁定轴14,挂锁装置12中部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挂锁装置12前端与锁定轴14相连,挂锁装置12通过第一驱动件与操作柄15 相连,挂锁装置12后端与锁定机构配合,且挂锁装置12后端设有挂锁孔 21,挂锁孔21被操作柄15遮挡;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解锁锁定机构,第一驱动件使挂锁装置12的前端下沉,挂锁装置12驱动锁定轴14 锁定操作柄,同时使挂锁装置12的后端翘起,使挂锁孔21从操作柄15内脱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内容中“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指的是,通过旋转操作柄15使断路器转换至分闸状态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挂锁装置12设置在操作柄15上侧,挂锁装置12的中部通过第一枢轴30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挂锁装置12 的左端与锁定轴14相连,挂锁装置12的右端与锁定机构限位配合,挂锁装置12的右端设有挂锁孔21。

优选的,所述挂锁孔21为长条形孔,可至少同时容纳三把锁。

优选的,如图1和3所示方向,所述挂锁装置12左端设有第一卡槽121;如图3所示方向,所述锁定轴14上端设置锁定轴开槽,锁定轴开槽内设有锁定轴横杆141,锁定轴横杆141卡置在第一卡槽121内且与其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121为一长条形槽,锁定轴14上下移动时,锁定轴横杆141在第一卡槽121内滑动。

优选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弹簧13,挂锁装置12右端设有第一挂簧孔123,第一挂簧孔123设置在第一卡槽121和第一枢轴 30之间;如图6所示方向,所述操作柄15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挂簧孔152,第二挂簧孔152位于挂锁装置12下方;所述弹簧13上端与第一挂簧孔123相连,弹簧13下端与第二挂簧孔152相连。

优选的,如图7所示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扭簧40,扭簧40套设在第一枢轴30上,挂锁装置12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凸柱122,第二凸柱 122位于第一卡槽121和第一枢轴30之间,操作柄15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凸柱153,第二凸柱153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54上且位于第一枢轴30一侧,扭簧40左端与第一凸柱122相连,右端与第二凸柱153相连。

优选的,如图1和5所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20、后端扭簧25 和操作钮19,锁定件20通过第二枢轴23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锁定件 20一端与挂锁装置12的后端限位配合,另一端与操作钮19驱动配合,后端扭簧25套设在第二枢轴23上,一端与操作柄15相连,另一端与锁定件 20相连。

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还包括手柄壳体11、上盖16、轴套17和下盖18,手柄壳体11与操作柄15固定相连,挂锁装置12设置在操作柄15上侧且位于手柄11和操作柄15构成的空间内,上盖16、下盖18依次设置在操作柄15下侧,轴套17装配在上盖16和下盖18之间且与操作柄15配合。

当然,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动操作机构手柄还包括其他必要的构件,以将操作柄15的动作传动至断路器的断路器手柄,实现断路器的分闸/合闸。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锁装置12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8所示方向,所述挂锁装置12为一杆状件,其包括第一脊板129、第二脊板128、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第一卡槽121、挂锁孔21、轴板127、第一锁定槽120,轴板127通过第一枢轴30枢转设置在操作柄 15上,第一脊板129、轴板127、第二脊板128依次相连,第一腹板126设置在第一脊板129下侧,且第一腹板126分别与第一脊板129、轴板127相连,第二腹板125设置在第二脊板128下侧,且第二腹板125分别与第二脊板128、轴板127相连,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分别设置在轴板127 两侧,且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均位于第一脊板129下侧,第一卡槽 121设置在第二腹板125的远离轴板127的一端(即第一卡槽121设置在第二腹板125左端),挂锁孔21设置在第一腹板126中部,第一锁定槽120 设置在第一腹板126的远离轴板127的一端(即第一锁定槽120设置在第一腹板126右端)。

优选的,所述挂锁装置1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腹板125上的第一挂簧孔 123,第一挂簧孔123设置在第一卡槽121和轴板127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126、第二腹板125厚度相同,轴板127的厚度> 第一腹板126的厚度,轴板127上设有与第一枢轴30配合的第一轴孔124。所述轴板27采用加厚设计,可提高挂锁装置12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脊板129、第二脊板128交错设置,第一脊板129上侧面与轴板27上端平齐,第二脊板128与轴板27的中部相连。

如图7所示,为发明挂锁装置12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挂锁装置12不设置第一挂簧孔123,本实施例的挂锁装置12包括设置在第二腹板125上的第二凸柱122,第二凸柱122设置在第一卡槽121和第一枢轴30之间。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锁定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5所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20、后端扭簧25和操作钮19,锁定件20中部通过第二枢轴23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后端扭簧25套设在第二枢轴23上,一端与操作柄15相连,另一端与锁定件20相连,锁定件20一端与挂锁装置12的后端限位配合,另一端与操作钮19配合。

优选的,所述锁定件20包括锁定件主体202、锁定件压板200和锁定件挂钩203,锁定件主体202通过第二枢轴23枢转设置在操作柄15上,锁定件压板200与操作钮19配合(操作钮19设置在锁定件压板200上侧),锁定件挂钩203与挂锁装置12的第一锁定槽120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压板200、锁定件挂钩203分别设置在锁定件主体 202两端,使锁定件20整体成V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压板200一侧设置第一凸台201,后端扭簧25的一端与第一凸台201限位配合,另一端与操作柄15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操作钮19包括依次相连的操作扭头190、操作钮身191 和操作钮足192,操作钮足192设置在锁定件压板200上侧,操作钮19插装在操作柄15上,且与其滑动配合。

如图1和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柄15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和4所示,所述操作柄15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固定板154、锁定轴滑孔150、第二挂簧孔152和锁定机构装配孔151,两块第一固定板 154平行间隔设置在操作柄15上侧,挂锁装置12的轴板127设置在两块第一固定板154之间,第一枢轴30穿过轴板127、第一固定板154将挂锁装置12和操作柄15连接在一起,锁定轴滑孔15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54一端外侧,锁定轴14插装在锁定轴滑孔150内与其滑动配合,第二挂簧孔152 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54和锁定轴滑孔150之间,弹簧13一端与挂锁装置12 的第一挂簧孔12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挂簧孔152相连,锁定机构装配孔 15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54另一端外侧,锁定机构的锁定件20通过第二枢轴23设置在锁定机构装配孔151内,锁定机构的后端扭簧25套设在第二枢轴23上,一端与锁定机构装配孔151的孔壁限位配合,另一端与锁定件 20的第一凸台201限位配合。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挂锁装置12的轴板127和第一腹板126均设置在两块第一固定板154之间,第一腹板126上的挂锁孔21被两块第一固定板154遮挡。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柄15的另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操作柄15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操作柄15不设置第二挂簧孔152,操作柄15的第一固定板154上设有第一凸柱153,扭簧40套设在第一枢轴30上,扭簧40一端与第一凸柱153限位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凸柱122限位配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