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963发布日期:2019-05-21 20:4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拔式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拔式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变电站35kV电网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主力网架,通过35kV变电站辐射周边用户进行供电。对于110kV变电站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35kV出线也往往是重要用户或下一级电网的主供电源,因此,变电站内35kV电气设备缺陷故障引发停电或紧急停电抢修,将造成35kV供电区域大面积停电,致使供电可靠率较低。

而变电站35kV设备由于受面积限制,且电气设备多,间隔间距小、设备安装紧凑、接线复杂等问题,造成变电站此类设备检修或消缺只能采用停电的方式,从而也造成重要用户,甚至下一级变电站出现停电。

基于这些问题,依靠旁路作业设备,可在旁路故障电气设备或检修段继续对用户进行供电,从而减少停电时间,旁路作业中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中间接头才能将带有终端头的两根电缆相连,快速插拔式中间接头即为此种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式中间接头,包括支撑件、接线柱、屏蔽层、连接头、两个连接套管和两个自锁机构,

所述支撑件为柱状体结构,所述接线柱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接线柱贯通所述支撑件的两端;

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壁,所述连接头套设于所述屏蔽层的外侧,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管可拆卸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套管关于连接头对称设置;

两个所述自锁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套管上,两个所述自锁机构关于连接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机构包括锁止辅助组件、解锁组件和至少一个锁止件,所述锁止辅助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管内,所述解锁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止辅助组件和所述解锁组件之间,所述连接套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锁止件被所述锁止辅助组件和所述解锁组件限制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

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段,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辅助组件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头之间,

所述锁止辅助组件包括滑套和第一复位件,所述滑套抵接于所述锁止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滑套和所述连接头之间;

所述第二段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滑套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配合的第二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限位套、卡环和第二复位件,所述限位套套设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所述限位套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限位套的内壁与所述阶梯结构相配合;

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壁,所述卡环位于所述通孔上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侧,所述限位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卡环;

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套与所述连接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复位方向与所述连接套管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贴合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限位部一端抵接于所述卡环,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内壁抵接于所述锁止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段贴合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连接套管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段贴合的一侧设有释放凹槽,所述释放凹槽能够容纳部分所述锁止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设置有第一环向凹槽,所述卡环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向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的内侧设有第二环向凹槽,所述屏蔽层具有与所述第二环向凹槽配合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安装于所述第二环向凹槽,所述屏蔽层用于屏蔽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接线柱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电器导电的触头结合部,所述触头结合部位于所述接线柱的内壁,所述触头结合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弹簧触指的第三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间接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中间接头通过自锁机构能够实现电缆的高效连接,从而快速搭建一条旁路作业线路,代替故障设备或检修的线路,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另外,该中间接头可以在不同的工程反复应用;

2)该实用新型中间接头通过屏蔽层屏蔽电缆连接处的电流,减少电流对中间接头本体的接触,有效地防止电场集中和局部放电,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该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间插头的剖面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间插头无自锁机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支撑件;11-第一支撑段;12-第二支撑段;13-第三支撑段;

2-接线柱;3-屏蔽层;4-连接头;

5-连接套管;51-第一段;52-第二段;521-通孔;

6-自锁机构;

61-锁止辅助组件;611-滑套;612-第一复位件;

62-解锁组件;621-限位套;6211-第一限位部;6212-第二限位部;6213-释放凹槽;622-卡环;623-第二复位件;

63-锁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插拔式中间接头,包括支撑件1、接线柱2、屏蔽层3、连接头4、两个连接套管5和两个自锁机构6,

所述支撑件为柱状体结构,所述接线柱2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内,所述接线柱2贯通所述支撑件1的两端;

所述支撑件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段11、第二支撑段12和第三支撑段13,所述第一支撑段11和所述第三支撑段13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段12对称设置;

所述屏蔽层3包裹于所述第二支撑段12的外壁,所述连接头4套设于所述屏蔽层3的外侧,所述连接头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管5可拆卸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套管5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段11和所述第二支撑段12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套管5关于所述连接头4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自锁机构6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套管5上,两个所述自锁机构6关于所述连接头4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锁机构6包括锁止辅助组件61、解锁组件62和至少一个锁止件63,

所述锁止辅助组件61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管5内,所述解锁组件62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管5的外壁,所述锁止件63位于所述锁止辅助组件61和所述解锁组件62之间,所述连接套管5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孔521,所述锁止件63被所述锁止辅助组件61和所述解锁组件62限制于所述通孔521内。所述通孔521的数量与所述锁止件63一一对应。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521可以为锥状孔,所述通孔521具有在所述连接套管5外壁的第一开口和在所述连接套管5内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锁止件63的最大外围尺寸,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锁止件63的最小外围尺寸,方便装配的同时能够防止所述锁止件63掉落在所述连接套管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管5包括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所述第一段5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段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52相连,所述第一段5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52的外径;所述通孔521设置于所述第二段52,所述通孔521与所述第一段51之间形成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辅助组件61位于所述通孔521与所述连接头4之间,所述锁止辅助组件61包括滑套611和第一复位件612,所述滑套611抵接于所述锁止件63,所述第一复位件612设置于所述滑套611和所述连接头4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件612可以预压缩设置于所述滑套611和所述连接头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52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滑套61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配合的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滑套611向所述连接套管5远离所述连接头4一侧运动的最大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62包括限位套621、卡环622和第二复位件623,所述限位套621套设于所述连接套管5的外壁,所述限位套621与所述连接套管5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段51和所述第二段52之间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限位套621的内壁与所述阶梯结构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环622设置于所述第二段52的外壁,所述卡环622位于所述通孔521上远离所述第一段51的一侧,所述限位套62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卡环622;

所述第二复位件623设置于所述限位套621与所述连接套管5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623的复位方向与所述连接套管5的轴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621包括第一限位部6211和第二限位部6212,所述第一限位部62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部6211贴合于所述第一段51,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贴合于所述第二段52,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6211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环622,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覆盖至少部分所述通孔521;

所述第二复位件623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6211、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和所述连接套管5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复位件62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6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6212与所述第二段52贴合的一侧设有释放凹槽6213,所述释放凹槽6213能够容纳部分所述锁止件6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52设置有第一环向凹槽,所述卡环622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向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4的内侧设有第二环向凹槽,所述屏蔽层3具有与所述第二环向凹槽配合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安装于所述第二环向凹槽,所述屏蔽层3用于屏蔽电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为具有预设长度的柱状体结构,所述支撑件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支撑段11为渐缩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段1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12连接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所述第三支撑段13也呈渐缩结构,且所述第三支撑段13与所述第二支撑段12连接的一端外径也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套管5分别与所述连接头4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等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63为球体,具体的,所述可以为锁止件63为钢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管5为圆管状结构,所述连接套管5的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621为圆管状结构,所述限位套621的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套611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滑套611的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件612和所述第二复位件623均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复位件612和所述第二复位件623的材质为不锈钢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环为扁平状圆箍结构,所述卡环的材质为不锈钢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4为圆管结构,所述连接头4的侧壁具有注塑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2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接线柱2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电器导电的触头结合部,所述触头结合部位于所述接线柱2的内壁,所述触头结合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弹簧触指的第三环形凹槽。

实施例2:

该实用新型所述中间接头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终端接头与所述中间接头对接时,所述终端接头的外壳会抵接于所述滑套611并推动所述滑套611向内侧移动,所述滑套611失去对所述锁止件63的支撑作用,所述终端接头的外壳取代所述滑套611原来的位置,当所述终端接头的外壳前端的凹槽到达所述锁止件63的位置时,所述锁止件63掉落到所述终端接头的外壳前端的定位凹槽内完成锁定;

当终端接头与所述中间接头分离时,手动滑动所述限位套621,所述限位套621移动至所述释放凹槽6213与所述锁止件63相对应位置处时,所述锁止件63失去压迫可以进行解锁,且终端接头的向外侧移动时,所述滑套611在所述第一复位件612的恢复力作用下随着终端接头外壳一起向外侧移动,继续支撑所述锁止件63使其不会掉落,拔出所述终端接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间接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中间接头通过自锁机构能够实现电缆的高效连接,从而快速搭建一条旁路作业线路,代替故障设备或检修的线路,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另外,该中间接头可以在不同的工程反复应用;

进一步地,该实用新型中间接头通过屏蔽层屏蔽电缆连接处的电流,减少电流对中间接头本体的接触,有效地防止电场集中和局部放电,提高了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