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912发布日期:2019-05-21 20:40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磁吸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磁吸连接所有充电或信号传输设备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消费类产品连接的磁吸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电子产品纷纷问世,诸如数字相机、手机、数字摄影机、检测设备及其他一些电子产品都己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广泛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电源、天线和测试探针等零部件需要用连接器来传输电力或者信号。

其中,对于磁吸类型的连接器来说,其公端与母端均采用两磁铁对吸来提供磁吸力及保持力。若磁铁外露于公端或母端的塑胶面,磁铁表面易损伤,且磁铁表面难加工成曲面,很难满足市场对外观面的要求;若磁铁不外露于塑胶面,磁吸力及保持力难保证可靠性要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磁吸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连接器,通过磁场的转换及减少漏磁,磁吸力比相同尺寸的单一磁铁明显增大,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曲面及外观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包括磁铁、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对吸端导磁块及相互对插的公端及母端。所述磁铁、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各安装于所述公端及母端中的一者处,所述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铁呈间隔开的并排布置,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第二导磁块之间,所述对吸端导磁块安装于所述公端及母端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对吸端导磁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对接,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三者共同环绕所述磁铁外并被所述磁铁磁化。

较佳地,所述对吸端导磁块呈首尾敞开的环形结构,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导磁块对接,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对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磁块具有面对所述对吸端导磁块之首端的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导磁块具有面对所述对吸端导磁块之尾端的第二接合面,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首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面配合的第三接合面,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尾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接合面配合的第四接合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接合面及第三接合面各相对所述公端与母端的对插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接合面及第四接合面各相对所述公端与母端的对插方向倾斜。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及磁铁三者嵌设于所述公端或母端处,所述对吸端导磁块嵌设于所述母端或公端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各沿靠近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方向超过所述磁铁。

较佳地,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各沿远离所述对吸端导磁块的方向超过所述磁铁。

较佳地,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公端或母端中的对插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呈一上一下的并排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磁铁的一磁极端紧贴,所述第二导磁块与所述磁铁的另一磁极端紧贴。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及对吸端导磁块各为导磁铁块,所述磁铁为永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对吸端导磁块分别与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对接,对吸端导磁块、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三者共同环绕磁铁外并被磁铁磁化,将中间的磁铁的磁性转换至第一导磁块及第二导磁块上,使得转换至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二者中的北极的磁力线经过对吸端导磁块回流至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二者中的南极,从而减少磁铁的漏磁,因而磁吸力比相同尺寸的单一磁铁明显增大,能够有效减小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的体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可靠性,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及对吸端导磁块可通过粉沫冶金或CNC等方式加工,故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曲面及外观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在公端与母端分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中的磁铁、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及对吸端导磁块在公端与母端对插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中的磁铁、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及对吸端导磁块在公端与母端对插时并描出磁力线分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100包括磁铁10、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对吸端导磁块40及相互对插的公端50及母端60。磁铁10、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各安装于公端50处,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铁30呈间隔开的并排布置,磁铁10位于第一导磁块20与第二导磁块30之间,以将磁铁10的磁性(即南极与北极)分别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处,例如,将磁铁10的南极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而将北极转换至第二导磁块30,或者,将磁铁10的北极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而将南极转换至第二导磁块30;具体地,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磁铁10三者嵌设于公端50,以使得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磁铁10三者内置于公端50,因而更好保护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磁铁10,磁铁10位于公端50的对插端子51之间,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呈一上一下的并排布置,以使得磁铁10、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于公端50处的布置更合理紧凑,但不限于此。对吸端导磁块40安装于母端60上,对吸端导磁块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对接,对吸端导磁块40、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三者共同环绕磁铁10外并被磁铁10磁化,状态见图2及图3所示;具体地,对吸端导磁块40嵌设于母端60处,使得对吸端导磁块40内置于母端60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磁铁10安装于母端60上,对应地,此时的对吸端导磁块40安装于公端50。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所示,对吸端导磁块40呈首尾敞开的环形结构,对吸端导磁块40的首端41与第一导磁块20对接,对吸端导磁块40的尾端42与第二导磁块30对接,使得对吸端导磁块40、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三者共同环绕磁铁10外;具体地,第一导磁块20具有面对对吸端导磁块40之首端41的第一接合面21,第二导磁块30具有面对对吸端导磁块40之尾端42的第二接合面31,对吸端导磁块40的首端41具有与第一接合面21配合的第三接合面411,对吸端导磁块40的尾端42具有与第二接合面31配合的第四接合面421,使得对吸端导磁块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之间的对接更紧密,更利于磁力线的流向;举例而言,第一接合面21及第三接合面411各相对公端50与母端60的对插方向(即双箭头A所指)倾斜,第二接合面31及第四接合面412各相对公端50与母端60的对插方向倾斜,较优的是,第一接合面2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接合面31的倾斜方向呈“八”字形布置,以使得公端50与母端60之间的对插更可靠快速,但不限于此。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各沿靠近对吸端导磁块40的方向超过磁铁10,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各沿远离对吸端导磁块40的方向超过磁铁10,使得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相对磁铁10来说更靠近对吸端导磁块40,故更好地保护磁铁10;具体地,第一导磁块20与磁铁10的一磁极端(如图3中的北极端)紧贴,第二导磁块30与磁铁10的另一磁极端(如图3中的南极端)紧贴,更可靠地将磁铁10的磁性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处,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对吸端导磁块40各为导磁铁块,磁铁10为永磁铁,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对吸端导磁块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对接,对吸端导磁块40、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三者共同环绕磁铁10外并被磁铁磁化,将中间的磁铁10的磁性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上,使得转换至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二者中的北极的磁力线经过对吸端导磁块回流至第一导磁块20和第二导磁块30二者中的南极,磁力线的分布见图3所示,从而减少磁铁10的漏磁,因而磁吸力比相同尺寸的单一磁铁明显增大,能够有效减小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100的体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100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可靠性,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100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第一导磁块20、第二导磁块30及对吸端导磁块40可通过粉沫冶金或CNC等方式加工,故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曲面及外观面。

值得注意者,对吸端导磁块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对接关系是在公端50与母端60对插后所产生的,即,在公端50与母端60对插后,此时的对吸端导磁块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20及第二导磁块30对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