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445发布日期:2019-06-14 22:4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好的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

断路器的主要核心器件为真空灭弧室,以前,一般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外壳暴露在空气中,存在被外界的灰尘、潮湿污染的问题。为减小此影响,要求真空灭弧室的外壳有足够的长度,这不仅影响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也影响真空灭弧室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进步,现有的真空灭弧室均集成于固封极柱内,固封极柱具有以下优点:与传统组装式极柱相比,固封极柱的零件数量大量减少,导体的搭接面由6组减少到3组,连接螺栓由8个减少到1~3个,简单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断路器的可靠性;由于真空灭弧室被嵌入到固体材料中,所以不需要做任何进一步的处理,固封极柱即可达到很高的绝缘强度;真空灭弧室被嵌入到固体材料后,极柱的外界环境对真空灭弧室的影响被减低到最少。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62335.3公开的一种竖向平装式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真空灭弧室和隔离刀均集合装配在同一极柱上,使得结构更为简洁,但随着生产和使用的时间增长,发现存在一些缺陷:极柱上方固定用于连接母线排的上接线座是单纯通过螺栓螺接固定的,在开始装配时需要手动定位,难度大;且隔离刀分合闸时力度大,对上接线座的冲击力度大,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上接线座容易松动;其次,隔离刀分合闸时力度大,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对分合闸动作的控制较为精准,分闸时隔离刀处于悬空状态,不会对极柱壳体产生冲击力,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部件会产生疲劳,在后期对分合闸动作的控制偏差较大,分闸时隔离刀容易过度摆动导致冲击极柱壳体,对极柱壳体产生破坏,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好的固封极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封极柱,包括极柱外壳、真空灭弧室、下拉杆、接线铜排、静触头、上接线座、隔离刀以及缓冲夹持件,所述极柱外壳包括一体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真空灭弧室一体固封于下壳体内,所述下拉杆和接线铜排设置在下壳体的底部并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所述静触头设置在下壳体的顶部并与真空灭弧室的静端连接,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还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一插槽,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上接线座插设于插槽内,所述上接线座上设有对应第一固定孔的第二固定孔,并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实现上接线座的固定,所述隔离刀枢接于静触头上,并以静触头为支点在与上接线座接触的第一位置和脱离上接线座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缓冲夹持件设置在上壳体上并对应处于第二位置的隔离刀。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夹持件包括二弧形的弹性片,二弧形的弹性片分别设置在上壳体的相对的内侧壁上,进而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缓冲夹持件。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的外延形成有台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呈“∠”型结构,其具有一用于容置隔离刀传动组件的中空腔体,隔离刀传动组件设置于中空腔体并连接于隔离轴与隔离刀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铜排包括软连接铜排和硬连接铜排,所述软连接铜排连接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端,所述硬连接铜排连接软连接铜排并延伸出下壳体的底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一插槽,所述上接线座插设于插槽内,实现定位,再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实现上接线座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同时,插槽对上接线座也还具有一定的固定保护作用,使结构更为稳定;同时,所述缓冲夹持件设置在上壳体上并对应处于第二位置的隔离刀,隔离刀进行分闸至第二位置时,被缓冲夹持件夹持,起到缓冲作用,消除冲击力,能够有效防止撞击极柱外壳而造成损坏;结构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固封极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固封极柱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固封极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封极柱,包括极柱外壳、真空灭弧室21、下拉杆26、接线铜排、静触头22、上接线座24、隔离刀23以及缓冲夹持件25,所述极柱外壳包括一体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真空灭弧室21一体固封于下壳体12内,实现一体固封连接。所述下拉杆26和接线铜排设置在下壳体12的底部并与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连接,具体的,所述下拉杆26用于连接绝缘拉杆实现带动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动作。所述铜排包括软连接铜排27和硬连接铜排28,所述软连接铜排27连接所述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能够随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同步动作,所述硬连接铜排28连接软连接铜排27并延伸出下壳体12的底部,用于连接外部电器件。

所述静触头22设置在下壳体12的顶部并与真空灭弧室21的静端连接,具体的,所述静触头22通过进线杆实现与真空灭弧室21的静端连接,此为现有技术。所述下壳体12的顶部还向外延伸有凸缘121,所述凸缘121的外延形成有台阶部122,多个固封极柱装配时,相邻固封极柱的凸缘121的台阶部122相卡接配合实现紧密连接,进而形成一阻隔层,连接结构更为紧密。

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设有一插槽112,插槽1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3,所述上接线座24插设于插槽112内,所述上接线座24上设有对应第一固定孔113的第二固定孔241,并通过紧固件(未示出)穿设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241内实现上接线座24的固定,所述隔离刀23枢接于静触头22上,并以静触头22为支点在与上接线座24接触的第一位置和脱离上接线座24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缓冲夹持件25设置在上壳体11上并对应处于第二位置的隔离刀23。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夹持件25包括二弧形的弹性片,二弧形的弹性片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1的相对的内侧壁上,进而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缓冲夹持件25,具有弹性的缓冲夹持件25的缓冲效果好,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的弹性片也可以采用缓冲棉来替代。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11呈“∠”型结构,其具有一用于容置隔离刀传动组件的中空腔体111,隔离刀传动组件设置于中空腔体111并连接于隔离轴与隔离刀23之间,实现隔离轴与隔离刀23的传动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设有一插槽112,所述上接线座24插设于插槽112内,实现定位,再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241内实现上接线座24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同时,插槽112对上接线座24也还具有一定的固定保护作用,使结构更为稳定;同时,所述缓冲夹持件25设置在上壳体11上并对处于第二位置的隔离刀23,隔离刀23进行分闸至第二位置时,被缓冲夹持件25夹持,起到缓冲作用,消除冲击力,能够有效防止撞击极柱外壳而造成损坏;结构更为稳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