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921发布日期:2019-06-14 22:4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



背景技术:

切伦科夫探测器,可用于带电粒子的快速计数和快符合计数、测定带电粒子的速度、测定带电粒子的电荷、测定入射带电粒子方向、测定电子或γ射线能量,以及大面积计数。用于水下探测的切伦科夫探测器被称为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其使用于水下较深的领域,因此,对于电信号的传输缆线要做到高强度、轻质量、柔韧性和抗拉性好,现有的电信号传输缆线难以达到以上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柔韧性和抗拉性好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其包括若干根缆线(1),以及铠装层(2)和外护套(3),铠装层(2)和外护套(3)依次包覆在相互绞合的缆线(1)外侧,还包括柔性编织网(4),所述柔性编织网(4)包覆在铠装层(2)外侧并位于铠装层(2)和外护套(3)之间。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柔性编织网(4)材料为尼龙。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缆线(1)包括电缆芯(11)、绝缘套(12)和绝缘填充物(13),电缆芯(11)由若干根镀锡铜绞合而成,绝缘套(12)包覆在电缆芯(11)表面,绝缘填充物填(13)充于电缆芯(11)和绝缘套(12)之间。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套(12)采用PVC或者PE,绝缘填充物采用XLPE交联聚乙烯。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铠装层(2)采用镀锌钢丝编织而成,外护套(3)采用PVC或耐候性PE。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防火防水涂层(6),防火防水涂层(6)涂覆在铠装层(2)内侧。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一增强芯(5),设置于缆线(1)之间,所述增强芯(5)采用芳纶纤维绳。

本实用新型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柔性编织网,可增加电缆柔性,适合于水下环境使用;

(2)设置采用镀锌钢丝编织而成的铠装层,可实现电磁屏蔽功能,大大提高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有效的防止电缆老化失效;

(3)设置芳纶纤维绳作为增强芯,可提高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用电缆,其包括若干根缆线1,以及铠装层2、外护套3、柔性编织网4、增强芯5和防火防水涂层6。

缆线1,包括电缆芯11、绝缘套12和绝缘填充物13,电缆芯11由若干根镀锡铜绞合而成,绝缘套12包覆在电缆芯11表面,绝缘填充物13填充于电缆芯11和绝缘套12之间。具体的,所述缆线1设置有三根,并相互绞合。单根电缆芯11由32根以上的镀锡铜绞合而成。单根镀锡铜线标称外径0.44~0.48mm,单根镀锡铜线电阻在270Ω/km以下,电缆芯11直流电阻在13.7Ω/km以下。绝缘套12材料采用PVC或者PE,绝缘填充物13采用X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套12外径2.75~2.95mm。电缆芯11长期允许工作温度90℃以上,绝缘套12与电缆芯11间介电强度应符合AC2.5kV/5min不击穿。

铠装层2采用镀锌钢丝编织而成,包覆在相互绞合的缆线1外侧,可实现电磁屏蔽功能,大大提高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有效的防止电缆老化失效。

外护套3包覆在铠装层2外侧,具体可采用PVC或者耐候性PE材质。

柔性编织网4包覆在铠装层2外侧并位于铠装层2和外护套3之间,可增加电缆柔性,适合于水下环境使用,具体的,所述柔性编织网4材料为尼龙。

防火防水涂层6,涂覆在铠装层2内侧,起到防水防火作用,可采用现有技术。

增强芯5,设置于缆线1之间,所述增强芯5采用芳纶纤维绳,可提高抗拉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