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518发布日期:2019-10-13 00:3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移动通信领域正朝着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为一体的三网合一的时代发展,移动通讯基站接收机上用的滤波器大多采用腔体结构,移动通讯系统的工作频率通常较低,采用传统金属谐振腔滤波器一般体积都比较大,但由于其工作条件要求苛刻,价格昂贵、稳定性差能因素,迫使部件及滤波器与双工器组件需要做到集成化,小型化,紧凑型结构。

通常在腔体滤波器的谐振柱之间加载一个电容或电感交叉耦合时,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会急剧的上升,为了使频率回到原来的大小,则必须增大滤波器的尺寸,加载的电容耦合越大,尺寸则扩的越大。这显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所述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结构,包括:可调谐螺钉、第一螺钉、绝缘底座、底座,第二螺钉,铜片组件、第一固定螺钉,端口耦合柱第二固定螺钉、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针端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的耦合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铜片组件上设置有绝缘底座,第二螺钉穿过绝缘底座,将铜片组件与同轴连接器固定在滤波器的腔体底部;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穿过端口耦合柱,将端口耦合柱与铜片组件固定在滤波器的腔体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相互配合锁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固定在滤波器腔体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调谐螺钉设置在滤波器腔体外部,第一螺钉与可调谐螺钉螺纹配合锁紧,将铜片组件固定在滤波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调谐螺钉与铜片组件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撑的空心垫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心垫片为圆柱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铜片组件安装在滤波器腔体的耦合通道腔内,端口耦合柱与滤波器腔体谐振柱产生耦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波器还包括位于第一个谐振腔的第一谐振柱,以及位于第二个谐振腔的第二谐振柱,所述第一螺钉将法兰盘谐振柱安装在滤波器腔体谐振腔内,滤波器第一个谐振腔的第一谐振柱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产生时延耦合;滤波器第二个谐振腔的第二谐振柱,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的垂直铜片部分产生耦合,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的垂直铜片部分与第二谐振柱外壁之间的间距大小会在滤波器通带左侧产生一个独立的零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零点的强弱通过可调谐螺钉的深浅去调节,随着可调谐螺钉进入滤波器腔体的水平深度控制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的垂直铜片部分和腔体内谐振柱外壁之间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螺钉与与第一螺钉相同;第二固定螺钉与第一固定螺钉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组件,设计实现于一个200MHz超低频率的腔体滤波器中,通带内带宽仅2MHz,需要满足近带1MHz外60dB的带外抑制性能,在5个谐振腔中需设置3个电容形式的交叉耦合,在通道的左侧产生3个零点去控制带外抑制性能。因为单腔尺寸的限制,谐振器的法兰盘直径需接近腔体内壁直径才能达到频率要求,无法设置常规的电容交叉耦合。采用该设计,将电容交叉耦合的实现方式集成至端口时延耦合铜片中,可以利用现有空间,在不增加腔体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可调电容交叉耦合或可调电感交叉耦合,最终达到集成度高,满足增设电容电感交叉耦合的需求,降低物料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且安装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组件,解决了因加载电容交叉耦合所增加滤波器尺寸的问题,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集成的电容交叉耦合与腔体内侧壁三点固定,且仅利用原有空间去排布,可以使滤波器结构更紧凑。此方案不仅有牢固的稳定性,且实现可调的特性,获得更好的带外抑制,还大幅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在网络分析仪中的测试曲线;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成品的滤波器测试曲线;

图中,1—可调谐螺钉,2—空心垫片,3—第一螺钉,4—绝缘底座,5—底座,6—第二螺钉,7—铜片组件,8—第一固定螺钉,9—端口耦合柱,10—第二固定螺钉,11—同轴连接器,12—第一谐振柱,13—第二谐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端口集成可调电容交叉耦合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结构,包括同轴转接器11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同轴连接器11的插针端(即PIN端)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的耦合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铜片组件7上设置有绝缘底座4,第二螺钉6穿过绝缘底座4,将铜片组件7与同轴连接器11固定在滤波器的腔体底部。第一固定螺钉8和第二固定螺钉10穿过端口耦合柱9,将端口耦合柱9与铜片组件7固定在滤波器的腔体底部。第一固定螺钉8和第二固定螺钉10之间螺纹配合连接锁紧。由于端口耦合柱9长度较大,第一固定螺钉8和第二固定螺钉10相互配合锁紧,这样可以根据端口耦合柱9的长度进行调整锁紧。

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结构,底座5固定在滤波器腔体侧壁,保证铜片组件7在滤波器腔体内的稳定性。可调谐螺钉1设置在滤波器腔体外部,并由第一螺钉3与可调谐螺钉1螺纹配合锁紧,将铜片组件7固定在滤波器上,在可调谐螺钉1与铜片组件7之间还设置有空心垫片2,空心垫片2为圆柱形,材质为ULTEM(Polyetherimide,简称ULTEM或PEI,聚醚酰亚胺),空心垫片2起到绝缘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结构,所述可调谐螺钉1为,金属材质,规格采用M6;第一螺钉3材质为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聚醚醚酮),规格采用M3;绝缘底座4材质为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或Teflon,聚四氟乙烯);底座5材质为ULTEM,(Polyetherimide,简称ULTEM或PEI,聚醚酰亚胺);第二螺钉6材质为PEEK,规格采用M3,与第一螺钉3相同;第一固定螺钉8,金属材质,规格采用M3;第二固定螺钉10,金属材质,规格采用M3,与第一固定螺钉8相同。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铜片组件7安装在滤波器腔体的耦合通道腔内,端口耦合柱9与滤波器腔体谐振柱产生耦合,从而可以测试端口时延性能。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滤波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第一螺钉3将法兰盘谐振柱安装在滤波器腔体谐振腔内,滤波器第一个谐振腔的第一谐振柱12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产生时延耦合。滤波器第二个谐振腔的第二谐振柱13,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的垂直铜片部分产生耦合,见图3中A处,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的垂直铜片部分与第二谐振柱13外壁之间的间距大小会在滤波器通带左侧产生一个独立的零点。

零点的强弱通过可调谐螺钉1的深浅去调节,见下图3的B处,即为可调谐螺钉1的可调螺杆部分,可实产品组装完成后,在腔体外部根据B处双向箭头的方向去调试,随着可调谐螺钉1进入滤波器腔体的水平深度可以去控制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的垂直铜片部分和腔体内谐振柱外壁之间的间距。

可以在网络分析仪中通过测试端口时延的方式去测试和调谐图3中第二个谐振腔内的第二谐振柱13与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7的垂直铜片部分的间距值,测试曲线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成品的滤波器测试曲线中Mark1和Mark2是2MHz的通带带宽,Mark3、Mark4、Mark5所示的是通带左侧近带的三个零点,其中Mark3和Mark4所在位置电容交叉耦合就是由端口时延抽头铜片组件与谐振腔内谐振柱外壁间隙耦合所产生,且零点的强弱可由外部的可调谐螺钉1去控制,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减少了腔体滤波器整体体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