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2147发布日期:2019-05-31 21:16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的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线夹。



背景技术:

我司运维年限较长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中,在迎峰度夏期间,检测出了较多的耐张跳弓线线夹、软母线与引下线线夹过热的情况,有的线夹过热情况甚至达到危急缺陷,实测温度超过200度。

线夹是输电线路的重要连接金具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连接输电线路耐张杆塔导线与跳弓线以及变电站导线型母线与引下线。然而,在长年时间的运行中,线夹极易出现螺栓松动现象,形成局部缺陷,进而造成线夹电流致热性过热(特别是在迎峰度夏大负荷运行期间,过热情况更为严重)。长时间的过热运行,将导致线夹处导线融断,最终造成跳弓线和引下线发生断股断线事故。

为了处理线夹过热情况,检修人员首先要对过热线夹松动螺栓复紧或者直接更换线夹,一般情况下,都是结合线路停电计划组织人员进行集中复紧或者更换。但是,若事故集中发生于每年的迎峰度夏(冬)期间(每年的迎峰度夏/冬期间,要保障重要输变电运行设备),便无法停电消缺处理,当线夹过热情况危急时,只能组织人员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然而,实际操作时,因受线夹位置、地形或等电位作业组合间隙不满足作业条件的影响,常常无法开展等电位作业及时完成消缺;即使满足等电位作业条件进行消缺,现场绝缘工器具的准备工作也相对繁琐,人员力量也需充足。

为了避免上述作业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可以尝试一种通过间接带电作业法即可完成消缺工作的作业方法。通过该间接带电作业法,由作业人员在杆塔或者地面上用绝缘操作杆安装一种新型引流线夹,在原有的跳弓线、变电站软母线与引下线增加附引流线,从而实现对过热线夹的分流作用,降低线夹的过热程度,实现迎峰度夏期间线路的安全运行。

据此,目前急需设计出一种可实现上述“间接带电作业法”的新型引流线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维剪式小截面导线引流线夹,以提高操作安全性、工作效率,通过间接带电作业法,由作业人员在杆塔或者地面上用绝缘操作杆安装新型引流线夹,在原有的跳弓线、变电站软母线与引下线增加附引流线,实现对过热线夹的分流作用,降低线夹的过热程度,实现迎峰度夏期间线路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引流线夹,包括“L”型基座、横向插设于“L”型基座竖孔内的上下夹臂、竖直安装于上下夹臂左右两端之间的正反双螺纹丝杆以及同时与“L”型基座、上下夹臂、正反双螺纹丝杆相连的剪式运动组件;所述“L”型基座包括水平基座、垂直基座,垂直基座上开有竖孔,竖孔侧方的垂直基座内端设有限位片滑动槽;所述上下夹臂具体为两个对称而设、且相对端开有弧形缺口的“U”型夹臂,各夹臂的左端与剪式运动组件铰接,右端横穿竖孔至延伸出“L”型基座外;所述剪式运动组件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正反双螺纹丝杆的上下端,包括安装于正反双螺纹丝杆上的剪头、与剪头铰接的两剪臂以及与右剪臂铰接、且使右剪臂沿限位片滑动槽上下移动的限位片;所述引流线夹以正反双螺纹丝杆为驱动螺杆,驱动上下剪头朝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带动剪臂做剪式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L”型基座的垂直基座后端面成型有第一竖向弧形槽、第一横向弧形槽,上下夹臂的右端成型有第二竖向弧形槽、第二横向弧形槽;所述第一竖向弧形槽与第二竖向弧形槽围成供竖直导线容纳的空间,第一横向弧形槽、第二横向弧形槽与“U”型夹臂上的弧形缺口围成供水平导线容纳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正反双螺纹丝杆具体为带有正反双螺纹的丝杆,丝杆两头设有挂环,供绝缘操作杆挂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垂直基座上靠近水平基座的位置处设有所述竖孔,竖孔侧端的垂直基座上设有开口朝向剪式运动组件方向的限位片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片滑动槽为开口朝向正反双螺纹丝杆方向的限位片滑动槽,限位片滑动槽内部的左侧壁开有侧向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片具体包括第一安装端、矩形框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端的内端与限位片滑动槽滑动相连,外端与右剪臂铰接;所述第一安装端的侧端沿限位片滑动槽中侧向开口的开设方向延伸出所述连接板,连接板末端连接有竖置的矩形框板;所述矩形框板内横穿有夹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U”型夹臂具体包括于“L”型基座竖孔内横向活动的活动端以及沿活动端两侧末端向外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延伸端、第二延伸端,其中,活动端上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开有弧形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延伸端位于活动端的左侧,第一延伸端的内侧设有与左剪臂铰接相连的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二延伸端位于活动端的右侧,第二延伸端的内端面成型有第二竖向弧形槽、第二横向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水平基座上还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安装孔,用于连接附引流线。

工作原理:

当绝缘操作杆带动正反双螺纹丝杆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带动上下剪头朝相向或则相反的方向运动,上下剪头铰接剪臂做剪式运动,先带动上下限位片和上下夹臂做竖直运动,可将水平位置的导线封闭在新型引流线夹孔位中;当上下夹臂相碰时,剪臂继续做剪式运动,带动上下限位片和“L”型基座做水平运动,上下夹臂和“L”型基座相向运动实现对竖直位置的导线、跳弓线或者引下线的收紧握着。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减少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员操作失误率,提高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业人员在杆塔或者地面,就可用绝缘操作杆安装新型引流线夹,在原有的跳弓线、变电站软母线与引下线增加附引流,实现对过热线夹的分流作用,降低线夹的过热程度;

(2)剪臂做剪式运动,上下剪头朝相向或则相反的方向运动,受的内力可有效防止新型引流线夹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松动;

(3)与原有带电作业相比较,准备的工器具减少,且不用在导线上作业,简化工艺,减少工作量;

(4)安装工作不受时间和是否停电影响;

(5)适用于标称截面积为300及以下的钢芯铝绞线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引流线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正反双螺纹丝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正反双螺纹丝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L”型基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L”型基座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L”型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上夹臂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上夹臂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上夹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上限位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上限位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上限位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中引流线夹的安装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L”型基座,11为水平基座,111为安装孔,12为垂直基座,121为竖孔,122为第一竖向弧形槽,123为第一横向弧形槽,124为限位片滑动槽,1241为侧向开口,2为上下夹臂,21为“U”型夹臂,22为活动端,221为弧形缺口,23为第一延伸端,231为第二安装端,24为第二延伸端,241为第二竖向弧形槽,242为第二横向弧形槽,3为正反双螺纹丝杆,31为挂环,4为剪式运动组件,41为剪头,42为剪臂,421为右剪臂,43为限位片,431为第一安装端,432为矩形框板,433为连接板,5为附引流线,6为水平导线,7为竖直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引流线夹,包括“L”型基座1、横向插设于“L”型基座1竖孔121内的上下夹臂2、竖直安装于上下夹臂2左右两端之间的正反双螺纹丝杆3以及同时与“L”型基座1、上下夹臂2、正反双螺纹丝杆3相连的剪式运动组件4,其中,正反双螺纹丝杆3具体为带有正反双螺纹的丝杆,丝杆两头设有挂环31,供绝缘操作杆挂接配合。

“L”型基座1包括水平基座11、垂直基座12,垂直基座12上靠近水平基座11的位置处设有竖孔121,垂直基座12后端面成型有第一竖向弧形槽122、第一横向弧形槽123;此外,上述竖孔121侧端的垂直基座12内端还设有一开口朝向正反双螺纹丝杆3方向的限位片滑动槽124,限位片滑动槽124内部的左侧壁处开有侧向开口1241。

上下夹臂2为两个对称而设、且相对端开有弧形缺口221的“U”型夹臂21;各夹臂具体包括于“L”型基座1竖孔121内横向活动的活动端22以及沿活动端22两侧末端向外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延伸端23、第二延伸端24,活动端22上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开有弧形缺口221;第一延伸端23具体设置于活动端22左侧,其内侧设有与剪式运动组件4铰接相连的第二安装端231;第二延伸端24具体设置于活动端22右侧,其内端面成型有第二竖向弧形槽241、第二横向弧形槽242。其中,第二竖向弧形槽241与第一竖向弧形槽122围成供竖直导线7容纳的空间,第二横向弧形槽242、第一横向弧形槽123与“U”型夹臂上的弧形缺口221围成供水平导线6容纳的空间。

剪式运动组件4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正反双螺纹丝杆3的上下端,包括安装于正反双螺纹丝杆3上的剪头41、与剪头41铰接的两剪臂42以及与右剪臂421铰接、且使右剪臂421沿限位片滑动槽124上下移动的限位片43;限位片43具体包括第一安装端431、矩形框板432和连接板433;第一安装端431的内端与限位片滑动槽424滑动相连,外端与右剪臂421铰接;第一安装端431的侧端沿限位片滑动槽124中侧向开口1241的开设方向延伸出所述连接板433,连接板433末端连接有竖置的矩形框板432,矩形框板432内横穿有夹臂。

进一步地,水平基座11上还设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安装孔111,用于安装附引流线5。

工作原理:

当绝缘操作杆带动正反双螺纹丝杆3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带动上下剪头41朝相向或则相反的方向运动,上下剪头41铰接剪臂42做剪式运动,先带动上下限位片43和上下夹臂2做竖直运动,可将水平位置的水平导线6封闭在引流线夹孔位中;当上下夹臂2相碰时,剪臂42继续做剪式运动,带动上下限位片43和“L”型基座1做水平运动,上下夹臂2和“L”型基座1相向运动实现对竖直位置的竖直导线7、跳弓线或者引下线的收紧握着。

安装使用方法:

将两个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引流线夹与附引流线5的两端连接(通过水平基座11上的两个安装孔111连接),接着,再将安装在水平导线6处的引流线夹、安装在竖直导线7处、跳弓线或者引下线位置的引流线夹分别调整至如图13所示的位置。

安装水平导线6处的引流线夹时,作业人员用一根带有可转动头的绝缘操作杆挂在正反双螺纹丝杆3的上端挂环31处,提升至线夹安装位置,将导线置于第一横向弧形槽123、第二横向弧形槽242与弧形缺口221围成的水平导线槽内;再用另一根绝缘操作杆连接正反双螺纹丝杆3的下端挂环31处,向线夹收紧的方向转动,直至线夹完全收紧。

安装竖直导线7、跳弓线或者引下线位置处的引流线夹时,作业人员用一根带有可转动头的绝缘操作杆挂在正反双螺纹丝杆3的上端挂环31处,提升至线夹安装位置,将导线置于第一竖向弧形槽122、第二竖向弧形槽241围成的竖立导线槽内;再用另一根绝缘操作杆连接正反双螺纹丝杆3的下端挂环31处,向线夹收紧的方向转动,直至线夹完全收紧。即可完成附引流线5的安装。

本实施例具体优势为:

(1)减少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员操作失误率,提高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业人员在杆塔或者地面,就可用绝缘操作杆安装本实施例引流线夹,在原有的跳弓线、变电站软母线与引下线增加附引流,实现对过热线夹的分流作用,降低线夹的过热程度;

(2)剪臂42做剪式运动,上下剪头41朝相向或则相反的方向运动,受的内力可有效防止引流线夹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松动;

(3)与原有带电作业相比较,准备的工器具减少,且不用在导线上作业,简化工艺,减少工作量;

(4)安装工作不受时间和是否停电影响;

(5)适用于标称截面积为300及以下的钢芯铝绞线上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