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124发布日期:2019-06-29 01:0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变压器油在变压器中起到绝缘和冷却的作用,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变压器油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性能下降,如水分和金属离子增加,介损增大,击穿电压、闪电电压和体积电阻率下降,并造成油纸材料的绝缘电阻下降,严重威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为提高变压器油的各种性能指标,使之具有足够高的耐压值,需要在变压器油劣化到一定程度时对其进行过滤。

对于小容量变压器来说,只在变压器的油箱下部配置有油样活门,在变压器油出现问题时,需要将变压器的变压器油抽出或者将变压器吊起后放出变压器油,然后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以简化滤油装置,缩短滤油操作时间,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对变压器进行滤油操作的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其中,包括:滤油机和滤油接头;滤油机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滤油接头包括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进油管通过抽油接头与变压器的油箱连接;出油管通过注油接头与油箱连接;滤油机用于通过进油管抽取油箱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通过出油管注入油箱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分别与油箱的油位计底座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抽油接头上设置有软管接头,软管接头通过安装软管将抽油接头通至油箱底部上方预设位置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软管通过油位计底座通至油箱底部上方10~25mm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油箱包括多个,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串联连接时;第一个所述油箱的抽油接头与所述滤油机的进油管连接,第n个所述油箱的注油接头与所述滤油机的出油管连接,第i个所述油箱的抽油接头与第i-1个所述油箱的注油接头连接,第i个所述油箱的注油接头与第i+1个所述油箱的抽油接头连接;其中,2≤i≤n-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并联连接时;每个油箱的抽油接头与滤油机的进油管连接;每个油箱的注油接头与滤油机的出油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抽油接头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注油接头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其中,包括油箱、油位计底座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变压器滤油装置;油位计底座设置于油箱上,变压器滤油装置的滤油接头与油位计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滤油机和滤油接头;滤油机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滤油接头包括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进油管通过抽油接头与变压器的油箱连接;出油管通过注油接头与油箱连接;滤油机用于通过进油管抽取油箱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通过出油管注入油箱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小容量变压器的油箱上设置滤油接头,利用滤油机通过滤油接头抽取油箱中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滤油接头将过滤后的变压器油注入变压器的油箱中,简化滤油装置,缩短了滤油操作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对变压器进行滤油操作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变压器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油接头的三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串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并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1-滤油机;111-进油管;112-出油管;12-滤油接头;121-抽油接头;122-注油接头;123-软管;1211-第一阀门;1221-第二阀门;41-管接头;1-变压器滤油装置;2-油箱;2A-第一油箱;2B-第二油箱;2C-第三油箱;2D-第四油箱;3-油位计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对小容量的变压器进行变压器油过滤时,将变压器吊起后放出变压器油,放出来的变压器油为了避免污染大油罐中的变压器油,还需要单独的小油罐进行存储,然后利用滤油机对小油罐的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耗时耗力,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和系统,可以应用于对小容量变压器的变压器油进行过滤的场景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滤油机11和滤油接头12;

滤油机11包括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滤油接头12包括抽油接头121和注油接头122;

进油管111通过抽油接头121与变压器的油箱2连接;出油管112通过注油接头122与油箱2连接;

滤油机11用于通过进油管111抽取油箱2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通过出油管112注入油箱2中。

由于变压器油箱2处于密封状态,想要在油箱2上安装滤油接头12,使得油箱2中的变压器油可以被抽出来,经过过滤后再注回去,需借助于油箱2上设置的油位计底座3,在需要对油箱进行滤油操作时,将油箱上的油位计拆下来,将滤油接头12的抽油接头121和注油接头122分别与原来用于安装油位计的油位计底座3接通,这样便可将油箱2与滤油机11连接起来,实现滤油操作。

抽油接头121和注油接头122分别与油箱2的油位计底座3法兰连接;法兰连接是管道施工的重要连接方式,采用可拆卸的法兰连接,密封性好,且便于在变压器油需要进行过滤时与滤油机11连接,不需要进行过滤时与滤油机11断开,减少滤油机11的使用数量,节约成本。

由于是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采用真空滤油机可以高效率地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也可以达到变压器油箱所需要的密闭效果,且连续工作时间长、性能稳定,适于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包括:滤油机和滤油接头;滤油机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滤油接头包括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进油管通过抽油接头与变压器的油箱连接;出油管通过注油接头与油箱连接;滤油机用于通过进油管抽取油箱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通过出油管注入油箱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小容量变压器的油箱上设置滤油接头,利用滤油机通过滤油接头抽取油箱中的变压器油,并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滤油接头将过滤后的变压器油注入变压器的油箱中,简化滤油装置,缩短了滤油操作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对变压器进行滤油操作的工作效率。

对应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三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

抽油接头121上设置有软管接头,软管接头通过安装软管123将抽油接头通至油箱底部上方预设位置处。

抽油接头与注油接头可以是通过一个转换接头将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连接起来,再与油位计底座连接起来,为减少安装工作量,也可以将滤油接头的抽油接头和注油接头设置为一体式结构,通过统一连接法兰与油位计底座进行法兰连接并密封;如图4所示的一体式滤油接头的三视图,抽油接头与注油接头通过油位计底座3连接到油箱2上,主视图中41为管道连接的管接头,由图4可知,抽油接头设置有软管接头,在软管接头上连接软管,通过软管通至油箱底部进行抽油,而注油接头通至油箱上部即可,当注油时,让变压器油从油箱上方自然流下即可。

变压器油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由于油质老化或受杂质污染等原因,均可导致油泥和沉淀物等的产生,为了较好的将油泥和沉淀物等抽出来,达到更好的清洁过滤变压器油的效果,将软管123通过油位计底座3通至油箱2底部上方10~25mm处。

由于软管节距之间灵活,有较好的伸缩性,且耐腐蚀性、抗拉、抗压性较好等,所以利用软管通至油箱底部来实现变压器油的抽取。

在注油接头也可以采用软管来实现与滤油机的出油管进行连接。

为了更好的控制滤油机对油箱的抽油和注油处理过程,在抽油接头121上设置第一阀门1211,在注油接头122上设置第二阀门1221,当阀门开启时,才可以进行抽油和注油的处理过程,便于工人控制变压器滤油装置,在检查变压器滤油装置安装完好后,再开启第一和第二阀门进行过滤,提高了滤油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抽油接头设置软管接头,并在软管接头上连接软管,通过软管便于抽取油箱底部变压器油,通过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便于对变压器滤油装置进行控制,提高了滤油操作的安全性。

对应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变压器滤油装置,其中,当对多个油箱的变压器油进行过滤时,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和滤油机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

当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串联连接时;第一个油箱的抽油接头与滤油机的进油管连接,第n个油箱的注油接头与滤油机的出油管连接,第i个油箱的抽油接头与第i-1个油箱的注油接头连接,第i个油箱的注油接头与第i+1个油箱的抽油接头连接;其中,2≤i≤n-1。

下面结合图5以油箱包括三个,即n=3为例进行说明,图5中的油箱从左到右分别是第一油箱2A、第二油箱2B和第三油箱2C;参照图5,第一油箱的抽油接头与滤油机的进油管连接,第一油箱的注油接头与第二油箱的抽油接头连接,第二油箱的注油接头与第三油箱的抽油接头连接,第三油箱的注油接头与滤油机的出油管连接,各部分之间的连接通过管道连接起来。

在进行滤油操作时,滤油机抽取第一油箱底部的变压器油,由于油箱处于密封状态,第一油箱的变压器油减少,相对于第二油箱压强减小,这时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便会通过第二油箱的抽油接头和第一油箱的注油接头注入到第一油箱中,同理,第三油箱的变压器油也因为压强原因注入到第二油箱中,从而实现变压器油在油箱中的内部循环,滤油机在抽取第一油箱底部的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后再通过出油管将过滤后的变压器油注入到第三油箱中,实现变压器油在油箱与滤油机之间的循环过滤。

在实际滤油过程中,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工作效率以及在多个油箱之前实现良好的循环过滤,一般将至少四台油箱串联起来,油箱内总油量至少700kg。

当多个油箱通过多个滤油接头与滤油机并联连接时;如图6所示,以四个油箱为例进行说明,分别是第一油箱2A、第二油箱2B、第三油箱2C和第四油箱2D,每个油箱的抽油接头与滤油机的进油管连接;每个油箱的注油接头与滤油机的出油管连接,各部分之间的连接通过管道连接起来。

当使用一台滤油机同时对多个并联油箱进行滤油时,由于滤油机只有一个进油管和一个出油管,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转换头将多个油箱的抽油接头与一个进油管连接,将多个油箱的注油接头与一个出油管连接。

当需要对多个油箱进行滤油操作时,除了上述提及的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还可选择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混合使用。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可根据实地情况来安排变压器油箱是并联连接还是串联连接或者是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混合使用,在安装好变压器滤油装置,首次操作及初始阶段应随时注意滤油机、油路和变压器各部位变化,如有漏油、变形等问题,应及时停止滤油操作,滤油操作的时间应根据油箱数量和变压器油品质量来确定,可以在初次滤油两个小时后,从油箱下部的油样活门出取样化验,根据化验数据判断是否继续滤油操作,在滤油过程中,不断记录化验数据,便于为后续滤油操作提供参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利用滤油机同时对多台变压器的油箱进行滤油操作,提高了滤油操作的工作效率。

对应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如图8所示,其中,包括:油箱2、油位计底座3和变压器滤油装置1;

油位计底座设置于油箱上,变压器滤油装置的滤油接头与油位计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滤油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滤油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