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170发布日期:2019-07-13 08: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D-Sub连接器,是一种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的连接器。一般来说,为了保证D-Sub连接器能够导通两个设备,使得两个设备之间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数据交换,市面上对于D-Sub连接器有着防止短路、防止接触不良等要求。

而目前,最容易导致连接器发生短路的是有外界的水分进入到了连接器内;而由于端子与PCB板进行焊接时,目前的连接器都是采用波峰焊接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会导致端子容易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端子发生氧化,从而使得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而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同时针对上述两个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同时具备防水和避免端子氧化两个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绝缘壳、螺钉、PCB板和若干根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壳内的端子,若干根端子自所述绝缘壳的底部插入所述绝缘壳内并突伸出所述绝缘壳的顶部,所述金属壳设置于所述绝缘壳的顶部,若干根端子均位于所述金属壳内;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金属壳后固定于所述绝缘壳;

所述绝缘壳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内容设有硅橡胶环;所述绝缘壳的底部灌注有用于固定端子和所述螺钉的固定胶,所述PCB板设置有数量与端子的数量相同的焊接位,端子跟焊接位通过回流焊工艺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绝缘壳的一端通过铆合形成铆合部,所述铆合部与所述绝缘壳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绝缘壳后插入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的,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接部、第一突出部、第一连接部、第二突出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突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的截面半径、第二突出部的截面半径和第三突出部的截面半径均相同,外接部的截面半径、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半径和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半径均相同,第一突出部的截面半径大于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半径;第一突出部设置于绝缘壳内,第二突出部设置于绝缘壳和固定胶的连接处,第二突出部与焊接位焊接。

更进一步的,第三突出部的底部设置有凸块,凸块抵触焊接位后进行回流焊。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的底部设置有灌注槽,若干根端子均位于所述灌注槽内,固定胶用于填充所述灌注槽;所述灌注槽的内侧壁设置有斜面,斜面自所述绝缘壳的底部至所述绝缘壳的顶部向内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壳设置有硅橡胶环来进行防水,并且通过利用回流焊的方式来连接PCB板和端子,从而增加了使得在焊接端子时能够控制焊接温度来避免端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氧化,避免了端子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螺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金属壳,2—绝缘壳,3—螺钉,4—PCB板,5—端子,6—硅橡胶环,7—固定胶,21—防水槽,22—灌注槽,23—斜面,31—铆合部,41—焊接位,42—定位孔,51—外接部,52—第一突出部,53—第一连接部,54—第二突出部,55—第二连接部,56—第三突出部,57—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生产工艺所生产的防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1、绝缘壳2、螺钉3、PCB板4和若干根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壳2内的端子5,若干根端子5自所述绝缘壳2的底部插入所述绝缘壳2内并突伸出所述绝缘壳2的顶部,所述金属壳1设置于所述绝缘壳2的顶部,若干根端子5均位于所述金属壳1内;所述螺钉3穿过所述金属壳1后固定于所述绝缘壳2;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壳2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槽21,所述防水槽21内容设有硅橡胶环6;所述绝缘壳2的底部灌注有用于固定端子5和所述螺钉3的固定胶7,所述PCB板4设置有数量与端子5的数量相同的焊接位41,端子5跟焊接位41通过回流焊工艺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壳2设置有硅橡胶环6来进行防水,并且通过利用回流焊的方式来连接PCB板4和端子5,从而增加了使得在焊接端子5时能够控制焊接温度来避免端子5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氧化,避免了端子5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3穿过所述绝缘壳2的一端通过铆合形成铆合部31,所述铆合部31与所述绝缘壳2抵触。铆合部31的宽度是大于螺钉3所穿过的绝缘壳2上的孔宽度的,因此能够防止螺钉3自行滑出绝缘壳2,保证了螺钉3对于绝缘壳2和金属壳1固定的效果;同时,铆合部31增加了固定胶7与螺钉3的接触面积,让固定胶7能够更好地紧固螺钉3。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CB板4设置有定位孔42,所述螺钉3穿过所述绝缘壳2后插入所述定位孔42。通过把螺钉3插入定位孔42,即可让端子5与PCB板4上的焊接位41一一对应,从而有利于在焊接位41上的焊料处于熔融状态时,端子5能够及时、准确地插入焊料中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子5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接部51、第一突出部52、第一连接部53、第二突出部54、第二连接部55和第三突出部56,其中第一突出部52的截面半径、第二突出部54的截面半径和第三突出部56的截面半径均相同,外接部51的截面半径、第一连接部53的截面半径和第二连接部55的截面半径均相同,第一突出部52的截面半径大于第一连接部53的截面半径;第一突出部52设置于绝缘壳2内,第二突出部54设置于绝缘壳2和固定胶7的连接处,第二突出部54与焊接位41焊接。

即第一突出部52和第二突出部54之间、第二突出部54和第三突出部56之间分别有间隙;同时,绝缘壳2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插孔(图中未标注)和若干个第二插孔(图中未标注),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连通,且第一插孔的内径与外接部51的截面半径相同,第二插孔的内径与第一突出部52的截面半径相同,使得当第一突出部52与第二插孔的顶部抵触时,即端子5安装好,实现了定位功能;除此以外,第一突出部52与第二突出部54之间的间隙,用以适应端子5在使用时,因温度升高而变化的体积;而第二突出部54与第三突出部56之间的间隙,则是用来接纳固定胶7,让固定胶7流入第二突出部54与第三突出部56之间的间隙之中进行固定,以便于更好地紧固端子5。

优选的,第一突出部52的顶部设置有倒角(图中未标注),该倒角的用处是在第一突出部52需要插入第二插孔时,倒角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端子能够保持竖直的方向插入第二插孔。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三突出部56的底部设置有凸块57,凸块57抵触焊接位41,该凸块57的截面半径小于第三突出部56的截面半径。通过凸块57的设置,使得第三突出部56与焊接位41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用于被焊料进行填充,从而增加焊料与凸块57、焊料与焊接位41的接触面积,使得端子5与PCB板4的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2的底部设置有灌注槽22,若干根端子5均位于所述灌注槽22内,固定胶7用于填充所述灌注槽22;所述灌注槽22的内侧壁设置有斜面23,斜面23自所述绝缘壳2的底部至所述绝缘壳2的顶部向内收缩。即在灌注固定胶7时,只需把固定胶7填充满灌注槽22,让固定胶7完全包住端子5以及螺钉3即可实现固定的效果;除此以外,斜面23的设置,既用于防止液体状固定胶7向外溢出,还具有导向功能,使得在灌注固定胶7时,固定胶7会准确地流入灌注槽22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