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7957发布日期:2019-07-24 09:3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电流进行换向或通断控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又称接触器)是一种为了控制向线路供电、对电流进行换向或通断控制而装备的电器产品,其广泛应用于家用器具、工业制品中。继电器一般由电磁构件、活动接触桥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线圈(漆包线)、线圈骨架、导磁架和导磁固定板等,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底座,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下接触片、接触桥、顶柱、超程弹簧、回位弹簧等,上盖外壳与底座由螺钉相连接,存在着若干个螺钉孔而容易渗漏水份、油污等,从而影响密封防护等级,影响了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对所其应用的电器产生不良效果。而且继电器用螺丝连接存在螺丝漏装、螺纹滑丝、螺丝孔需打胶,增加螺丝成本、增加产品生产工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水份、油污等渗漏、简化各构件连接的生产工序的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由电磁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线圈、线圈骨架、导磁架和导磁固定板,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底座,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下接触片、接触桥、顶柱、超程弹簧、回位弹簧,所述底座与导磁架、导磁固定板之间为铆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动铁芯的底部与导磁架、线圈骨架之间装有动铁芯卷套,所述线圈骨架与导磁固定板、动铁芯之间装有线圈铜套。

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底座与导磁架、导磁固定板以铆接方式连接而三者之间连接处无螺丝孔,不存在螺钉及其螺钉孔也就不会有水份、油污等渗漏螺丝孔,且连接牢固、连接组装工序简单、省去连接螺丝物料、密封性好,最后再整体封胶,达到较强的密封防护等级;动铁芯卷套、线圈铜套的安装对动铁芯的运动起到导向和润滑作用。从而提高了继电器产品的质量,也减少了安全隐患,使得继电器的寿命更加持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铆接方式及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可知,本发明强密封铆接式启动继电器,由电磁构件(又称电磁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11、线圈16(又称漆包线)、线圈骨架12、导磁架10和导磁固定板9,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2、底座1,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6、下接触片7、接触桥(包括中间接触桥17、弯接触桥5)、顶柱18、超程弹簧19(及卡簧21)、回位弹簧8,所述底座1与导磁架10、导磁固定板9之间为铆接方式相连接(三者之间先由导磁架的四个铆接头部预连接而后进行铆接,铆接位置为导磁架、导磁固定板与底座的周边四角处),所述动铁芯11的底部与导磁架10、线圈骨架12之间装有动铁芯卷套13(起到隔磁、润滑、导向作用),所述线圈骨架12与导磁固定板9、动铁芯11(其头部)之间装有线圈铜套15(对动铁芯的运动起到润滑、导向作用)。所述线圈骨架12的末端通过线圈引线插针14与插片4相连,该插片引伸至底座外。

其中,所述壳体构件的上盖外壳2与底座1之间为卡扣方式相连接;所述中间接触桥17、弯接触桥5与上接触片6(可延伸至底座外)、下接触片7(可延伸至底座外)均通过触点20接触,弯接触桥5也可延伸至底座外。

如图3所示,所述导磁架10的铆接部位高出底座及导磁固定板9的外部(参见图3中的标记B),等产品各构件组装以后,在产品外部直接铆接,这样导磁构件与负载构件就通过导磁架的四个铆接头部铆接到底座外部连接在一起,最后扣入上盖外壳注入密封胶。本发明工作时,线圈绕住动铁芯产生磁场,使动铁芯上升以磁力带动负载构件的顶柱上升,使其接触桥的两端与上、下接触片相接触,最后由回位弹簧的回位而使顶柱下降、动铁芯也下降。该继电器(接触器)主要应用于直流电源负载的电路通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