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9927发布日期:2019-08-20 23:4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内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开关,俗称"空气开关"也是指低压断路器,它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它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断路器内通常设置有短路保护机构,也称之为电磁脱扣器,当通过断路器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的值时,电磁脱扣器使断路器迅速跳闸,从而达到电路保护的功能。现有电磁脱扣器通常采用平面作为磁极面,当线路出现短路瞬间衔铁与磁轭吸合,衔铁推动锁扣进行解扣,进而使系统脱扣,但是这种采用平面作为磁极面,磁极面积小,额定电流较小时电磁吸力较小,衔铁无法能推动锁扣进行解扣,导致系统无法可靠脱扣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电磁脱扣器采用平面作为磁极面,磁极面积小,额定电流较小时电磁吸力较小,衔铁不能推动锁扣进行解扣,进而系统无法可靠脱扣而失效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采用曲面作为磁极面,增加了额定电流较小时的电磁吸力,衔铁能够可靠推动锁扣进行解扣,完成系统安全可靠脱扣。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磁轭和衔铁,所述磁轭与所述导电板贴合在一起,所述衔铁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能够在电磁力消失后带动所述衔铁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在电磁力作用下转动与所述磁轭相吸合的接触面是曲面。

进一步,所述磁轭为U形状,所述U形磁轭两侧壁的端面为磁极面,所述磁极面为曲面,所述衔铁与所述磁极面相接触的面为相应的曲面。

进一步,所述衔铁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插装在所述导电板上设置的槽孔内并以槽孔为支点转动,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挂装在所述悬臂伸出槽孔的部位上,另一端挂装在断路器壳体上,所述衔铁上还设置有凸台与所述断路器的锁扣件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导电板装在断路器壳体内与触头系统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采用曲面作为磁极面,由于曲面比平面的面积大,磁阻小,增加了额定电流较小时的电磁吸力,衔铁能够可靠推动锁扣进行解扣,完成系统安全可靠脱扣。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吸合状态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合状态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衔铁的立体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轭的立体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于断路器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拍合式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1、磁轭2和衔铁3,所述磁轭2与所述导电板1贴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轭2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装在导电板1上,所述衔铁3能够在电磁力作用下转动从而推动断路器机构的锁扣件进行解锁,所述衔铁3连接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能够在电磁力消失后带动所述衔铁3复位,其中所述衔铁3在电磁力作用下转动与所述磁轭2相吸合的接触面是曲面。

本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所述磁轭2为U形状,所述U形磁轭2两侧壁的端面为若干段磁极面201,202,所述磁极面201,202为曲面,所述衔铁3与所述磁极面201,202相接触的面为相应的曲面。如附图3所示,所述衔铁3上设有悬臂301,所述悬臂301插装在所述导电板1上设置的槽孔101内并以槽孔101为支点转动,所述复位弹簧4一端挂装在所述悬臂301伸出槽孔101的部位上的槽口上,另一端挂装在断路器壳体5上,所述衔铁3上还设置有凸台302与所述断路器机构的锁扣件6相对应。

如附图5所示,所述导电板1装在断路器壳体5内和触头系统连接。如附图1所示,当导电板1中没用通过电流时,衔铁3在复位弹簧4作用下磁极303,304与磁轭2的磁极面201,202不发生接触,如附图2所示,当导电板1中通过短路电流时,磁轭2与衔铁3内产生强电磁场,磁轭2与衔铁3的磁极间产生电磁吸力,衔铁3克服复位弹簧4的力的作用,磁极303,304与磁轭2的磁极面201,202产生吸合接触,由于采用曲面作为磁极面,增加了额定电流较小时的电磁吸力,衔铁3能够可靠推动断路器机构的锁扣件6进行解扣,完成系统安全可靠脱扣。

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