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9657发布日期:2019-08-07 01: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



背景技术:

高压真空断路器是一种可以用于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的保护设备,高压真空断路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电场所。当前,由于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广泛使用,所以其安装和维修也较为常见,现有的高压真空断路器安装结构复杂,一般将断路器本体安装于支坐上,并且通过螺钉锁紧连接。同时,高压真空断路器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零部件,则又需要把断路器重新拆开检修,这样即费时费力,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安装使用也极为不便。且现有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没有自动散热功能,不够智能化,长期使用,断路器也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支座和基座,所述支座固定于断路器本体底部,所述基座设于支座的底部,且支座与基座通过多个卡接装置连接,所述卡接装置包括竖直固设于支座底部的顶杆和插杆,还包括第一滑块、弹簧、第二滑块及限位杆,所述基座顶部分别设有与顶杆和插杆适配的顶杆槽和插杆槽,所述顶杆槽的底部与插杆槽之间设有一水平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滑块滑设于安装孔的右端,所述第二滑块滑设于安装孔的左部,所述弹簧设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与弹簧的右端之间还设有一第一顶盖,所述弹簧的右端抵于第一顶盖内,所述第二滑块的右端与弹簧的左端之间还设有第二顶盖,所述弹簧的左端抵于第二滑块内,所述限位杆的右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滑块的左端,所述第一滑块与限位杆的直径相等,所述插杆的中部设有一与限位杆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插杆槽的深度比顶杆槽的深度至少多一段限位杆的直径距离,所述插杆底端比顶杆底端至少低一段限位杆的直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的右端上部设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限位杆的左端下部设有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限位杆的外侧面固接有一滑动拨杆,所述限位杆外侧的基座上设有一滑槽,该滑槽可用于引导滑动拨杆左、右滑动并卡住滑动拨杆,所述滑动拨杆的前端可伸出滑槽外,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左侧还设有智能散热装置。

所述智能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外罩、第二外罩、吸风风扇、 抽风风扇、温度感应器、处理器及电池,所述第一外罩罩住断路器本体左侧,所述第二外罩罩于第一外罩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吸风风扇设于散热空间的前侧,该吸风风扇的前端还设有密集滤网,所述抽风风扇设于散热空间的后侧,所述温度感应器和处理器设于散热空间内,所述电池设于扇热空间底端并给处理器、温度感应器、吸风风扇和抽风风扇供电,所述处理器与温度感应器、吸风风扇和抽风风扇均控制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滑垫,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固接有第二滑垫,所述第一滑垫和第二滑垫均滑设于安装孔的底面。

所述顶杆和插杆与支座均一体成型。

所述限位杆左端面与第二斜面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插杆右侧面与限位槽底面之间也为圆弧过渡。

所述滑槽包括一段水平滑槽,还包括一段连通于水平滑槽右端的竖直滑槽。

所述卡接装置设有四个,且分别均匀地分布于基座的四角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安装及拆卸,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安装过程,首先基座可锁接于外部的用电场所或者相应的柜体内,然后将断路器本体及支座提起,把顶杆和插杆分别对准插入顶杆槽和插杆槽内,下降插入的过程中,首先插杆的底端会先插入并通过安装孔左端,然后顶杆下端则开始抵住第一斜面。逐步下降的过程第一滑块向左移动,并推动第一顶盖左移,促使弹簧压缩,弹簧压缩则对第二顶盖、第二滑块及限位杆有向左驱使的力。最后在顶杆插入至顶杆槽底端时,插杆也插入插杆槽底端,此时,限位杆恰好可以插入至限位槽内,并且限位杆下侧面与限位槽下侧面贴合,这样即完成了断路器本体即支座的安装。这样安装断路器本体及支座不会左、右摇动,也无法直接上提,非常牢固和安全,且安装速度极快,可以极大地提高安装效率。若需要拆卸断路器本体进行检修时,首先可以向右拉动滑动拨杆并带动限位杆右移,使限位杆完全脱离限位槽,然后通过滑槽对滑动拨杆进行旋转限位。滑动拨杆限位后,此时限位杆已将第二滑块及第二顶盖向右推动并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即可将断路器本体及支座上提。断路器本体及支座上提的过程中,由于顶杆对第一斜面不再抵触,弹簧对第一顶盖及第一滑块有向右驱使的力,这样第一滑块逐步被推至安装孔右端的初始位置,这样即可快速完成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智能散热装置也可以实现智能散热,其安装和拆卸方便、快速,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主视图上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二次融合智能散热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支座2和基座3,所述支座2固定于断路器本体1底部,所述基座3设于支座2的底部,且支座2与基座3通过四个卡接装置4连接,且分别均匀地分布于基座3的四角处。所述卡接装置4包括竖直固设于支座2底部的顶杆41和插杆42,该顶杆41和插杆42与支座2均一体成型。所述卡接装置4还包括第一滑块43、弹簧44、第二滑块45及限位杆46。所述基座3顶部分别设有与顶杆41和插杆42适配的顶杆槽5和插杆槽6,所述顶杆槽5的底部与插杆槽6之间设有一水平贯通的安装孔7,所述第一滑块43滑设于安装孔7的右端,所述第二滑块45滑设于安装孔7的左部,所述弹簧44设于第一滑块43和第二滑块45之间,所述第一滑块43的左端与弹簧44的右端之间还设有一第一顶盖8,所述弹簧44的右端抵于第一顶盖8内。所述第二滑块45的右端与弹簧44的左端之间还设有第二顶盖9,所述弹簧44的左端抵于第二滑块45内,所述第一滑块43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滑垫431,所述第二滑块45底部固接有第二滑垫451,所述第一滑垫431和第二滑垫451均滑设于安装孔7的底面。

参照图1至图3。所述支座2可用于支撑断路器本体1,使断路器更加稳定,所述基座3能连接与外部的用电场所或者相应的柜体内,进而拆卸断路器本体1时,无需拆开基座3,这样设置更加方便。所述卡接装置4设有四个,且设于支座2与基座3的四个方位,这样设置使得支座2与基座3的连接更加稳固,故断路器本体1也更加稳定。所述顶杆41和插杆42与支座2均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方便加工,可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9的设置可使弹簧44两端抵于其两者之间,使弹簧44能正常工作。所述第一滑垫431和第二滑垫451的设置可使第一滑块43和第二滑块45的滑动更加顺畅和有效。

参照图1至图4。所述限位杆46的右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滑块45的左端,所述第一滑块43与限位杆46的直径相等,所述插杆42的中部设有一与限位杆46适配的限位槽421,所述插杆槽6的深度比顶杆槽5的深度至少多一段限位杆46的直径距离,所述插杆42底端比顶杆41底端至少低一段限位杆46的直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43的右端上部设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432,所述限位杆46的左端下部设有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斜面461,所述限位杆46左端面与第二斜面461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插杆42右侧面与限位槽421底面之间也为圆弧过渡。所述限位杆46的外侧面固接有一滑动拨杆10,所述限位杆46外侧的基座3上设有一滑槽11,该滑槽11包括一段水平滑槽111,还包括一段连通于水平滑槽111右端的竖直滑槽112,该滑槽11可用于引导滑动拨杆10左、右滑动并卡住滑动拨杆10,所述滑动拨杆10的前端可伸出滑槽11外。

参照图2至图4。所述限位槽421与限位杆46可适配,进而保证支座2与基座3可有效固定,所述第一斜面432的设置可使顶杆41下移的过程第一滑块43可充分左移,所述第二斜面461的设置使得限位杆46与限位槽421配合的时候更加的缓和,使限位杆46不至于过快地插入限位槽421内,这样设置更加安全。所述限位杆46左端面与第二斜面461之间、插杆42右侧面与限位槽421底面之间均为圆弧过渡,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地缓和限位杆46与限位槽421的配合,降低冲击力,具有换成的作用。所述滑动拨杆10可带动限位杆46左移,且该滑动拨杆10在水平滑槽111上左移后可带动限位杆46旋转,并使滑动拨杆10卡于竖直滑槽112上,进而卡位。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左侧还设有智能散热装置12,所述智能散热装置12包括第一外罩121、第二外罩122、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 抽风风扇123、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及电池124,所述第一外罩121罩住断路器本体1左侧,所述第二外罩122罩于第一外罩121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设于散热空间的前侧,该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的前端还设有密集滤网13,所述抽风风扇123设于散热空间的后侧,所述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和处理器(图中未画出)设于散热空间内,所述电池124设于扇热空间底端并给处理器(图中未画出)、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供电,所述处理器(图中未画出)与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均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外罩121可保护断路器本体1内部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内,并使得断路器本体1内相对地不与外部空气接触,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述第二外罩122与第一外罩121形成散热空间。当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感应到散热空间内温度较高时,可反馈给处理器(图中未画出),这样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即可控制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运转,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散热空间的温度,进而也可降低断路器本体1的温度,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当温度降低时,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又可反馈给处理器(图中未画出),使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停止运转,这样即实现了智能化的散热功能,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所述密集滤网13的设置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使散热空间内不积灰。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安装及拆卸,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安装过程,首先基座3可锁接于外部的用电场所或者相应的柜体内,然后将断路器本体1及支座2提起,把顶杆41和插杆42分别对准插入顶杆槽5和插杆槽6内,下降插入的过程中,首先插杆42的底端会先插入并通过安装孔7左端,然后顶杆41下端则开始抵住第一斜面432。逐步下降的过程第一滑块43向左移动,并推动第一顶盖8左移,促使弹簧44压缩,弹簧44压缩则对第二顶盖9、第二滑块45及限位杆46有向左驱使的力。最后在顶杆41插入至顶杆槽5底端时,插杆42也插入插杆槽6底端,此时,限位杆46恰好可以插入至限位槽421内,并且限位杆46下侧面与限位槽421下侧面贴合,这样即完成了断路器本体1即支座2的安装。这样安装断路器本体1及支座2不会左、右摇动,也无法直接上提,非常牢固和安全,且安装速度极快,可以极大地提高安装效率。若需要拆卸断路器本体1进行检修时,首先可以向右拉动滑动拨杆10并带动限位杆46右移,使限位杆46完全脱离限位槽421,然后通过滑槽11对滑动拨杆10进行旋转限位。滑动拨杆10限位后,此时限位杆46已将第二滑块45及第二顶盖9向右推动并使得弹簧44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即可将断路器本体1及支座2上提。断路器本体1及支座2上提的过程中,由于顶杆41对第一斜面432不再抵触,弹簧44对第一顶盖8及第一滑块43有向右驱使的力,这样第一滑块43逐步被推至安装孔7右端的初始位置,这样即可快速完成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智能散热装置12也可以实现智能散热,当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感应到散热空间内温度较高时,可反馈给处理器(图中未画出),这样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即可控制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运转,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散热空间的温度,进而也可带动断路器本体1的温度;当温度降低时,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画出)又可反馈给处理器(图中未画出),使制吸风风扇(图中未画出)和抽风风扇123停止运转。本产品安装和拆卸方便、快速,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同时能实现智能化散热,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