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8767发布日期:2019-06-21 23:0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尤其是一种单轴输出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都采用两个连杆来配合实现主、备用电源的切换,两个连杆分别控制两组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实现电源的接通,两组动触头通常需要分开设置在两个动触头腔内,这中结构导致触头机构层数多、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且铜等导电件数量多、材料成本高。

目前,也出现了通过一个输出轴控制触头通断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公开号CN 202796506 U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装置,在带三对凹槽的凸轮中心设置输出轴,通过输出轴控制动触头旋转来控制与主、备用电源的通断,带凹槽的凸轮在转动时容易卡住,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准确、分合快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机构座、驱动转盘、驱动连杆、连杆联动轴、输出连杆、输出转盘、输出轴、转盘组件,驱动转盘中心旋转连接在机构座上,两根驱动连杆一端分别连接在驱动转盘的两端,输出轴连接在输出转盘中心,两根输出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输出转盘的两端,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和输出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联接轴相互连接,驱动连杆和输出连杆的一端分别形成驱动连杆槽和输出连杆槽,转盘组件铰接在机构座上,转盘组件外端连接在连杆联接轴上,机构座上形成限位槽,连杆联接轴穿置在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转盘和输出转盘通过驱动连杆和输出连杆连接到连杆联接轴上,并通过限位槽限制连杆联接轴的运动轨迹,和转盘组件推动连杆联接轴快速动作,使输出转盘的能在各位置快速切换,使操作机构在转动过程中能在主、备用电源以及全部断开三个位置之间快速切换,动作精准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小转盘、转盘轴和弹簧,转盘轴转动连接在机构座上,小转盘固定在转盘轴上,小转盘一端连接在连杆联接轴上,另一端与弹簧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连接在机构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转盘组件采用弹簧控制小转盘使连杆联接轴向限位槽两端运动,提高操作机构在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分合闸速度,减小拉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构座包括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之间形成腔室,转盘组件设置在腔室内,限位槽对应设置前板和后板上,连杆联接轴的两端分别在前板外与输出连杆连接和在后板外与驱动连杆连接,连杆联接轴在穿过两个限位槽,连杆联接轴的中部与小转盘一端连接,输出轴顶端转动连接在机构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机构座用前板和后板将转盘组件夹在中间,转盘组件的连接稳定,不会与驱动转盘和输出转盘相互干扰,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为扭簧,扭簧一端连接在机构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转盘顶端,扭簧推动小转盘趋向两端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扭簧来推动小转盘趋向两端运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转盘上设置有驱动铆钉,驱动铆钉穿置在驱动连杆槽内;所述输出转盘上设置有输出铆钉,输出铆钉穿置在输出连杆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连杆槽和输出连杆槽设置在转盘一侧,连杆槽在转盘侧伸长时不会伸出转盘,减小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操作机构还包括电机和电机齿轮,电机齿轮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齿轮与驱动转盘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齿轮与驱动转盘相互垂直,电机齿轮上形成多个电机齿,驱动转盘上形成多个驱动齿,电机齿与驱动齿相互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电机轴套,电机齿轮套在电机轴套上,电机轴套的外端形成内六角孔。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电机驱动驱动转盘,同时采用电机轴套进行手动控制,控制方式齐全,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设置在转盘轴内侧,限位槽的形状为以转盘轴为圆心的弧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轴和转盘轴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方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盘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机构座1、驱动转盘2、驱动连杆3、连杆联动轴4、输出连杆5、输出转盘6、输出轴7、转盘组件8、电机9,电机9的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轴套91,电机轴套91的外端形成内六角孔,电机轴套91上设置有电机齿轮92,电机齿轮92与驱动转盘2相互垂直,电机齿轮92上形成多个电机齿93,驱动转盘2上形成多个驱动齿22,电机通过电机齿93与驱动齿22相互啮合实现与驱动转盘2的联动连接,驱动转盘2中心旋转连接在机构座1上,驱动转盘2两端设置有驱动铆钉21,两根驱动连杆3一端分别连接在驱动转盘2的两端,驱动连杆3一端形成驱动连杆槽31,驱动转盘2通过驱动铆钉21穿置在驱动连杆槽31内与驱动连杆3连接,输出轴7连接在输出转盘6中心,输出转盘6上设置有输出铆钉61,两根输出连杆5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输出转盘6的两端,输出连杆5的一端形成输出连杆槽51,输出转盘6输出铆钉61穿置在输出连杆槽51内与输出连杆5连接,驱动连杆3的另一端和输出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联接轴4相互连接,转盘组件8铰接在机构座1上,转盘组件8外端连接在连杆联接轴4上,机构座1上形成限位槽11,连杆联接轴4穿置在限位槽11内限位。

转盘组件8包括小转盘81、转盘轴82和扭簧83,转盘轴82转动连接在机构座1上,小转盘81固定在转盘轴82上,小转盘81由两片一组组合而成,小转盘81一端连接在连杆联接轴4上,另一端与扭簧83一端连接,扭簧83另一端连接在机构座1上,扭簧83推动小转盘81使连杆联接轴4趋向限位槽11的两端运动。

机构座1包括前板13和后板12,前板13和后板12之间形成腔室,转盘组件8设置在腔室内,限位槽11对应设置前板13和后板12上,限位槽11设置在转盘轴82内侧,限位槽11的形状为以转盘轴82为圆心的一段弧形,连杆联接轴4的两端分别在前板13外与输出连杆5连接和在后板12外与驱动连杆3连接,连杆联接轴4在穿过两个限位槽11,连杆联接轴4的中部与小转盘81一端连接,输出轴7顶端转动连接在机构座1的前板13和后板12上,电机9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板94,电机安装板19垂直连接在后板12上,电机9固定在电机安装板94上。

上述输出轴7和转盘轴82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方轴,除方轴外输出轴7和转盘轴82还可采用其他能固定输出转盘和小转盘的轴。

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他显而易见的改变如将扭簧替换为带内板的弹簧等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