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4829发布日期:2019-06-25 23:1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三相干式变压器多数用于低电压等级,比如35kv,在更高电压等级的情况下时(比如110kv电压等级)现有的三相干式变压器会存在绝缘水平不足,不能满足110kv电压等级绝缘的耐电压能力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用于解决现有的三相干式变压器在110kv电压等级的情况下,绝缘水平不足,不能满足变压器绝缘的耐电压能力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所述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包括三台单相干式变压器,每台单相干式变压器均包括进线侧和出线侧,所述进线侧包括进线侧铁心柱、第一低压线圈和进线侧高压线圈,所述出线侧包括出线侧铁心柱、第二低压线圈和出线侧高压线圈;所述进线侧高压线圈包括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所述出线侧高压线圈包括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所述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并联,所述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并联;

所述进线侧铁心柱与所述出线侧铁心柱相对设置,所述进线侧铁心柱、第一低压线圈和进线侧高压线圈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出线侧铁心柱、第二低压线圈和出线侧高压线圈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并联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进线侧高压线圈的中部作为第一进线端,所述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并联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进线侧高压线圈的端部作为第一出线端;

所述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并联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出线侧高压线圈的中部作为第二进线端,所述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并联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出线侧高压线圈的端部作为第二出线端;

所述第一出线端与所述第二进线端连接;

三台所述单相干式变压器通过三个所述第二出线端连接。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通过将三相变压器的进线端设置在每个单相变压器进线侧高压线圈的中部,提升了每个单相变压器进线端耐雷电冲击电压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了每个单相变压器高压线圈的耐电压能力,进而提升组合成的三相干式变压器的耐电压能力,满足110kv电压等级下三相干式变压器绝缘的耐电压能力的要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性不足的问题,并且不含易燃的变压器油,不含温室效应的sf6气体,抗短路能力强,是一种安全、难燃、环保的电力变压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相干式变压器还包括: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和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所述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上,所述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上。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在调节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和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之后,可在无载调节范围内更改变压器运行的额定高压电压。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相干式变压器还包括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和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所述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所述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所述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包括第一公共端和多个第一分接端,所述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包括第二公共端和多个第二分接端;

所述第一公共端与第二公共端并联,多个第一分接端与多个第二分接端对应并联,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有载调压分接开关连接。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使得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可实现九分接范围的有载调压。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一出线端以及第二出线端上分别设置有电容屏线。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电容屏线增大线圈首末端处的串联电容,改善雷电冲击电压分布,提高线圈耐雷电冲击电压水平。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一出线端以及第二出线端分别设置有均压罩。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均压罩可改善高压线圈外部的电场分布,提高高压线圈的耐电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压线圈与所述进线侧高压线圈之间设置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二低压线圈与所述出线侧高压线圈之间设置第二绝缘筒。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筒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加玻璃纤维。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线侧高压线圈和出线侧高压线圈之间设置绝缘隔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压线圈、第二低压线圈、进线侧高压线圈和出线侧高压线圈均为铜导体的环氧树脂真空浇注的固体线圈。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相干式变压器还包括多个固体绝缘件,多个所述固体绝缘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低压线圈、第二低压线圈、进线侧高压线圈以及出线侧高压线圈。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多个固体绝缘件使得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都被其固定,不会因为运输过程或复杂关系而松动。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的三相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干式变压器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载调压分接端子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容屏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均压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干式变压器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标:1-单相干式变压器;20-进线侧;201-进线侧铁心柱;202-第一低压线圈;203-进线侧高压线圈;2031-第一进线端;2032-第一出线端;2033-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30-出线侧;301-出线侧铁心柱;302-第二低压线圈;303-出线侧高压线圈;3031-第二进线端;3032-第二出线端;3033-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40-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50-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60-有载调压分接开关;70-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701-第一公共端;80-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801-第二公共端;90-电容屏线;91-均压罩;92-第一绝缘筒;93-第二绝缘筒;94-绝缘隔板;95-固体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于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顺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该三相干式变压器包括:三台单相干式变压器1,每台单相干式变压器1均包括进线侧20和出线侧30,进线侧20包括进线侧铁心柱201、第一低压线圈202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该出线侧30包括出线侧铁心柱301、第二低压线圈302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进线侧高压线圈203包括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出线侧高压线圈303包括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并联,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并联;

进线侧铁心柱201与出线侧铁心柱301相对设置,进线侧铁心柱201、第一低压线圈202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依次间隔设置,出线侧铁心柱301、第二低压线圈302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依次间隔设置;

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并联的第一端设置在进线侧高压线圈203的中部作为第一进线端2031,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并联的第二端设置在进线侧高压线圈203的端部作为第一出线端2032;

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并联的第一端设置在出线侧高压线圈303的中部作为第二进线端3031,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并联的第二端设置在出线侧高压线圈303的端部作为第二出线端3032;

第一出线端2032与第二进线端3031连接;

三台单相干式变压器1通过三个第二出线端3032连接。

基于上述陈述,在图1中可见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这里为了区分,将每相变压器的第一进线端2031和第二出线端3032分别用不同的字母进行区分,a相变压器的进线端标记为a1、出线端标记为n1,b相变压器的进线端标记为b1、出线端标记为n2,c相变压器的进线端标记为c1、出线端标记为n3,由图可见,三相干式变压器通过n1、n2和n3连接的三台单相干式变压器组成。每台单相干式变压器还可包括有载开关60,用于设置在对应的每个出线端。

如图2中所示,进线侧铁心柱201和出线侧铁心柱301可组合成一个铁心,铁心可为一个口字型的铁心,其铁心右部分即为进线侧铁心柱201,进线侧铁心柱201外分别有第一低压线圈202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其铁心左部分即为出线侧铁心柱301,出线侧铁心柱301外分别有第二低压线圈302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

如图2中所示,进线侧高压线圈203包括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出线侧高压线圈303包括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并联,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并联。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的并联后的第一端作为进线侧高压线圈中部的第一进线端2031,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并联的第二端作为进线侧高压线圈端部的第一出线端2032;同样的,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的并联后的第一端作为出线侧高压线圈中部的第二进线端3031,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并联的第二端作为出线侧高压线圈端部的第二出线端3032;在此之后将第一出线端2032和第二进线端3031进行连接,得到单相干式变压器1的结构分布。

其中,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的并联后的第一端可以由图看出,为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并联后相邻较近的线路端;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的并联后的第二端为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相邻较远的线路端相连端。出线侧部分的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的描述也如前述类似。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和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线圈的大小、匝数都一致;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和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线圈的大小、匝数也一致。

上述方案设计的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通过将三相变压器的进线端设置在每个单相变压器进线侧高压线圈的中部,提升了每个单相变压器进线端耐雷电冲击电压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了每个单相变压器高压线圈的耐电压能力,进而提升组合成的三相干式变压器的耐电压能力,满足110kv电压等级下三相干式变压器绝缘的耐电压能力的要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性不足的问题,并且不含易燃的变压器油,不含温室效应的sf6气体,抗短路能力强,是一种安全、难燃、环保的电力变压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单相干式变压器1还包括: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40和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50,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40设置在第一进线侧高压线圈2033上,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50设置在第二进线侧高压线圈2034上。

在设置了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40和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50之后,在变压器停电时,分别调节第一无载调压分接端子40和第二无载调压分接端子50至相同档位连接,可在无载调节范围内更改变压器运行的额定高压电压。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单相干式变压器1还包括有载调压分接开关60、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70和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80,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上设置有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70,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上设置有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80,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70包括第一公共端701和多个第一分接端,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80包括第二公共端801和多个第二分接端;

第一公共端701与第二公共端801并联,多个第一分接端与多个第二分接端对应并联,并在并联后与有载调压分接开关60连接。

参见图3,在一个单项干式变压器1中第一出线侧高压线圈3033上设置有第一有载调压分接端子70的第一公共端701,后续用x0表示、分接端a1、a2~a9;第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4上设置有第二有载调压分接端子80的第二公共端801,后续也用x0表示、分接端b1、b2~b9;其中第一公共端701与第二公共端801并联,分接端a1与分接端b1并联、分接端a2与分接端b2并联、分接端a3与分接端b3并联、分接端a4与分接端b4并联、分接端a5与分接端b5并联、分接端a6与分接端b6并联、分接端a7与分接端b7并联、分接端a8与分接端b8并联、分接端a9与分接端b9并联后接入有载调压分接开关60,有载调压分接开关60可将并并联后的公共端x0调节连接到各个分接端并联后的端子1~9,进而实现九分接范围的有载调压。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进线端2031、第二进线端3031、第一出线端2032以及第二出线端3032上分别设置有电容屏线90(图中只画出进线侧部分来进行示意)。电容屏线90是在线圈绕线时,反向伴绕电容屏线,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该电容屏线90不流过线圈负载电流。

上述方案设计得到110kv三相干式变压器,电容屏线90增大线圈首末端处的串联电容,改善雷电冲击电压分布,提高线圈耐雷电冲击电压水平。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进线端2031、第二进线端3031、第一出线端2032以及第二出线端3032分别设置有均压罩91,可由图5所知,均压罩91与第一进线端2031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与其他接线端也是通过相同的方式来进行连接,均压罩91外壳用1mm的铜箔制造。均压罩91可改善高压线圈外部的电场分布,提高高压线圈的耐电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从图6单相干式变压器1外形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低压线圈202与进线侧高压线圈203之间设置第一绝缘筒92,第二低压线圈302与出线侧高压线圈303之间设置第二绝缘筒93。进线侧高压线圈203和出线侧高压线圈303之间设置绝缘隔板94,绝缘筒92、绝缘筒93和绝缘隔板94的材料可为环氧树脂加玻璃纤维。单相干式变压器1还包括多个固体绝缘件95,多个固体绝缘件95用于支撑固定第一低压线圈202、第二低压线圈302、进线侧高压线圈203以及出线侧高压线圈303(图中只画出上下各一只固定绝缘件95),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外为绝缘和散热的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