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8306发布日期:2019-12-04 00:1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基板与基板之间相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安装于电子产品的部件变得精简并越来越变小。例如,在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中安装有用于使两个基板电连接的板对板(btb,board-to-board)连接器。随着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的小型化,构成btb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connector)和与该插座连接器相结合的插头连接器(plugconnector)以具有几毫米的超窄宽度(ultra-narrowwidth)的方式实现了精简化。

例如,在修理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时,安装有插座连接器的基板和安装有插头连接器的基板可能会被操作者反复连接或解除连接。然而,由于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大小非常小,因此在两个基板相连接时,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未能对准,并且容易以错开的位置彼此对接并被组装。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以错开的位置彼此对接、即发生未对准的状态下,若施加了用于组装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力或外部冲击,则存在有: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部分可能会容易变形或受损,并且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各自所保持和支撑的端子可能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提出了一种具备设置于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端部的金属件的btb连接器。在这方面,韩国专利公报第10-2013-0111318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的一例,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设置有锁定金属件的座连接器和设置有能够对锁定金属件进行插入和脱出的配合锁定金属件的插头连接器。根据上述文献,锁定金属件包括凸起形状的锁定部(lockportion),并且配合锁定金属件包括用于使锁定部挂止的凹部,以防止插入于锁定金属件的配合锁定金属件从锁定金属件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韩国专利公报第10-2013-0111318号中公开的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和插头连接器的配合锁定金属件可以防止在插入的状态下彼此脱出,但是,并不具备能够使以错开的状态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进行引导而彼此正常地接合并组装的结构。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未对准状态下彼此接触地组装时,可能引起锁定部的变形,从而发生设置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和设置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之间无法正常接触的端子接触点的不稳定性。另外,根据上述文献的设置于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不包括能够包围从对端子进行保持和支撑的插座壳体(housing)的中央突出的部分、即上述文献中的突出壁部的结构。因此,无法保护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装时的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的突出壁部的端部。因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的btb连接器难以确保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并且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上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的,提供了一种,通过包覆成型于壳体的两端部的金属构件来具备稳定的接触点结构和刚性结构的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btb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btb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座外壳,其包括:插座底部;插座外围部,其从所述插座底部的边缘突出;以及中央突出部,其配置于所述插座外围部内,所述插座外壳具有形成在所述插座外围部和所述中央突出部之间的对准槽;多个插座端子,其沿着第一方向保持并支撑于所述插座外壳;以及一对插座金属构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座外壳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所述插座外围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一外围部,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向;以及一对第二外围部,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括:基座部,其覆盖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部各自的所述插座底部的上侧表面;一对第一加强部,其覆盖所述一对第一外围部各自的内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外侧表面;第二加强部,其覆盖所述第二外围部的内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外侧表面;以及第三加强部,其覆盖所述中央突出部的端部的外侧表面和上侧表面。所述一对第一加强部可以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基座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和所述第三加强部可以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基座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插座端子和所述一对插座金属构件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而且,多个所述插座端子和所述一对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覆成型于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注塑于模具中而成型为所述插座外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围部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外围部的长度。多个所述插座端子可以通过所述一对第一外围部来以两列保持并支撑于所述插座外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第一加强部分别可以包括第一内侧表面部,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从所述基座部延伸,并且具备通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按压来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第一加强部分别可以包括:第一上侧表面部,其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的上侧边缘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第一外侧表面部,其从所述第一上侧表面部朝向下方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相向。所述第二加强部可以包括:第二内侧表面部,其从所述基座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以面向所述中央突出部;第二上侧表面部,其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的上侧边缘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外侧表面部,其从所述第二上侧表面部朝向下方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相向。所述第三加强部可以包括:第三外侧表面部,其从所述基座部延伸以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相向;第三上侧表面部,其从所述第三外侧表面部的上侧边缘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件可以包括:固定端部,其连接于所述基座部的第二方向上的边缘;以及自由端部,其从所述固定端部朝向上方弯曲并从所述固定端部延伸。在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可形成有容纳口,当所述接触件沿着朝向所述第一外侧表面部的所述第二方向被按压时,所述接触件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口,而且,在所述容纳口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部形成有与所述容纳口连接的容纳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口可以扩张伸延至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和所述第一上侧表面部相接的内侧边缘部,而且,所述内侧边缘部可以包括朝向所述基座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侧表面部可以以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斜的方式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侧表面部和所述第二上侧表面部分别可以以所述基座部为基准配置成高于所述第三上侧表面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其从所述第一外侧表面部的下端朝向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其从所述第二外侧表面部的下端朝向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弯曲。所述第一弯曲部可配置成低于所述基座部,而所述第二弯曲部可配置成高于所述基座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金属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弯曲部,其从所述第一外侧表面部的下端沿着与面向所述第一内侧表面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以及第四弯曲部,其从所述第二外侧表面部的下端沿着与面向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三弯曲部和所述第四弯曲部可配置成低于所述基座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括:一对载体连接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上侧表面部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且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部的上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外壳可以包括从多个所述插座端子之间突出的加强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通过插入对接来彼此组装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可以包括:插座外壳,其具备:插座底部;插座外围部,其从所述插座底部的边缘突出;以及中央突出部,其配置于所述插座外围部内,所述插座外壳具备形成在所述插座外围部和所述中央突出部之间的对准槽;多个插座端子,其沿着第一方向保持和支撑于所述插座外壳;以及一对插座金属构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座外壳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包围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部各自的所述插座底部的上侧表面、所述插座外围部的内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外侧表面、和所述中央突出部的端部的所述中央突出部的外侧表面和上侧表面。所述插头连接器可以包括:插头外壳,其具备:插头底部;插头外围部,其从所述插头底部的边缘突出,并且插入对接于所述对准槽;多个插头端子,其沿着第一方向保持并支撑于所述插头外壳;以及一对插头金属构件,其分别配置于所述插头外壳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包围所述插头外壳的两端部各自的所述插头外围部的内侧表面、下侧表面以及外侧表面。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括:一对内侧表面部,其覆盖所述插座外围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内侧表面,而且,在所述一对内侧表面部分别设置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通过插入对接于所述对准槽的所述插头金属构件的按压来发生弹性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可以包括:外侧表面部,其覆盖所述中央突出部的端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表面,所述插座金属构件的外侧表面部相对于所述插座底部的上侧表面倾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金属构件可以包括外侧表面部,其覆盖所述插头外围部的外侧表面中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在所述插头金属构件的外侧表面部形成有贯通口,而且,所述插头外壳可以包括凸起,所述凸起经由所述贯通口凸出,并且在所述插头金属构件插入对接于所述插座金属构件内的所述对准槽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插座金属构件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各自的两端部由包覆成型于外壳的两端部的金属构件保护。尤其是,在插座连接器中,分别包覆成型于外壳两端部的金属构件构成为,包围围绕中心突出部的外围部的三个表面(内侧表面、从内侧表面延伸的上侧表面以及以面对内侧表面的方式从上侧表面延伸的外侧表面),并且包围中央突出部的外侧表面和上侧表面的牢固的支撑结构。由此,能够提高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刚性,并且能够防止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装时的变形或者破损。另外,插座金属构件构成为,插座金属构件的外侧表面部相对于插座底部的上侧表面倾斜,由此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装时能够引导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准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错开的状态下彼此对接而组装。由此,能够防止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因错误组装而发生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变形或破损,并且能够防止端子的变形。如上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及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能够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iii-iii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应用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连接有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的母材板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1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将采用了图11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的插座连接器剖开而示出的图。

图14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xiv-xiv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15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时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沿着图16所示的xvii-xvii线剖开的插头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18是示出沿着图16所示的xviii-xviii线剖开的插头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1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中,处于完全组装之前的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中,处于完全组装的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座连接器和一部分处于与插座连接器组装的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插座连接器1100插座外壳

1110插座底部1120插座外围部

1130中央突出部1140对准槽

1150加强筋1200插座端子

1300、1300a、1300b插座金属构件1310基座部

1320第一加强部1330第二加强部

1340第三加强部1350接触件

2000插头连接器2100插头外壳

2110插头底部2120插头外围部

2130凸起2200插头端子

2300插头金属构件2310第一加强部

2320第二加强部3000连接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目的而列举的。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于下文提出的实施例或针对这些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具有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用语的选择是出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根据本发明权利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的表述应理解为包括其它实施例的可能性的开放式用语(open-endedterms),除非在包括这些术语的短语或句子中另有指出。

本发明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这同样适用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单数形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是为了划分多个构成要素,但并不限制相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

应理解的是,当某个构成要素“连接”或“结合”于其他构成要素时,该某个构成要素可以直接与所述另一元件连接或结合,或者该某个构成要素可以将新的其他构成要素作为媒介而与所述其他构成要素连接或结合。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附上相同的或对应的构成要素。另外,在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中,省略针对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然而,即使省略了有关构成要素的说明,也不意味着暗示该构成要素不包括在某个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可称为垂直堆叠结构(verticalstackingstructure)的btb连接器。另外,插座连接器可称为“母连接器(femaleconnector)”,而插头连接器可称为与插座连接器组装(固定)或拆开(移除)的“公连接器(maleconnector)”。

在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以附图中的配置作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组装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可以在附图中以不同方向定向,在这种情况下,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可以在不是上下方向的其它方向上进行组装。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立体图。

参照图1,一个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0包括:插座外壳1100,其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多个插座端子1200,其由插座外壳1100保持并被支撑,并且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排列成两列;以及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其设置于插座外壳1100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部。插座连接器1000可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smt)安装于基板(例如为印刷电路板)。

多个插座端子1200例如可以由铜合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以能够传输信号。另外,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例如可以由铜合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以能够供电。多个插座端子1200和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可以被进行镀金处理,以提高导电性和防尘性能。

多个插座端子1200和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可包覆成型(over-molding)或者完全包覆成型(fullover-molding)于注塑至模具而成型为插座外壳1100的绝缘材料。成型为插座外壳1100的绝缘材料可以包括具有耐热性能的塑料、耐热树脂等。包覆成型是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要素)一起注塑成型的方法。绝缘材料在模具中成型为插座外壳1100,并且绝缘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填充于多个插座端子1200和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从而插座外壳1100、多个插座端子1200以及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彼此形成为一体。与将插座外壳、多个插座端子以及一对插座金属构件单独制造之后组装成一体的插座连接器相比,通过包覆成型制造的插座连接器1000具有制造简便且结构牢固的优点。

插座连接器1000具有:相对于由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即穿过插座连接器100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中央的平面形成对称的结构。另外,插座连接器1000具有:相对于由第二方向(y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即穿过插座连接器1000的第一方向(x方向)的中央的平面形成对称的结构。在本文中,第二方向(y方向)是指,与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由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为xz面,而由第二方向(y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为yz面。

图2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的图,图3是示出沿着图1的iii-iii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的图。

参照图2和图3,一实施例的插座外壳1100包括:插座底部1110;插座外围部1120,其从插座底部1110的边缘朝向上方(在下文中,由z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突出;以及中央突出部1130(也称为“突出部”、“岛部”或者“岛形成部”),其配置于插座外围部1120内。

如图2、3所示,插座外壳1100可以具有上部开放且中央部凹陷的大致的长方体形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即,插座外壳1100中的插座外围部1120包括: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其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及一对第二外围部1122,其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彼此面对。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地延伸,而一对第二外围部1122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外围部1121的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长度l1,大于第二外围部1122的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的长度l2(参照图1)。

中央突出部1130可以以不与插座外围部1120相连接的岛形状位于插座底部1110的上侧表面1111,并且从插座底部1110的上侧表面1111突出。即,中央突出部1130可以在第一方向(x方向)和第二方向(y方向)上均与插座外围部1120隔开间隔。在插座外围部1120和中央突出部1130之间可形成有对准槽1140,在对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组装时,插头连接器2000(参照图16和图19至图21)的一部分可插入对接于对准槽1140。当从上方观察插座连接器1000时,对准槽1140可具有矩形形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

插座金属构件1300可以是能够从外部冲击中保护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的金属件。在一实施例中,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括:基座部1310,其在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覆盖插座底部1110的上侧表面1111;一对第一加强部1320,其覆盖第二方向(y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各自的内侧表面1123、上侧表面1125以及外侧表面1127;以及第二加强部1330,其覆盖第二外围部1122的内侧表面1124、上侧表面1126以及外侧表面1128。另外,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括第三加强部1340,该第三加强部1340与基座部1310相连接,并且在中央突出部1130的端部覆盖中央突出部1130的外侧表面1131和上侧表面1132。第一外围部1121的内侧表面1123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面向中央突出部1130,而第二外围部1122的内侧表面1124在第一方向(x方向)面向中央突出部1130。另外,第一外围部1121的外侧表面1127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面向与中央突出部1130相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第二外围部1122的外侧表面1128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面向与中央突出部1130相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图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立体图,而图5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时的立体图。

参照图4和图5,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中的基座部1310具有板形状,以在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能够覆盖插座底部1110。第一加强部1320包括能够包围在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各自的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以及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第一加强部1320的连续延伸而成的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以及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包围第一外围部1121的内侧表面1123、上侧表面1125以及外侧表面1127。

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分别从基座部131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边缘朝向上方延伸。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的上侧边缘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从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朝向下方延伸,以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相向。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相比,可以从基座部1310隔开更大间隔而配置。当从第一方向(x方向)观察插座金属构件1300时,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和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可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和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相连接的边缘部分和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和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相连接的边缘部分可分别形成为曲面。

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第二加强部1330具有:在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包围第二外围部1122的内侧表面1124、上侧表面1126以及外侧表面1128的结构。即,第二加强部1330包括: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其从基座部1310的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的边缘延伸;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以及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可以从基座部1310朝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的上侧边缘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而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从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朝向下方延伸,以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相向。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相向的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相比,可以从基座部1310隔开更大间隔而配置。第二加强部1330可具有这样一种构造:其中,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延伸,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从基座部1310延伸,而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从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延伸。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中的分别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和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相连接的边缘部分可形成为曲面。

根据上述实施例,除了包围插座外壳1100的内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外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结构以外,插座金属构件1300还可以具有包围中央突出部1130的端部的结构。即,插座金属构件1300可以包括能够包围中央突出部1130的端部的第三加强部1340,该中央突出部1130在插座外壳1100的端部被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以及第二外围部1122围绕。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加强部1340包括: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其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相向;以及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其从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的上端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第三加强部1340的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和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可以在中央突出部1130的端部包围中央突出部1130的外侧表面1131和上侧表面1132。第三加强部1340还可以包括弯曲部1343,该弯曲部1343从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两侧边缘中的、与从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延伸的部分相反的部分朝向下方弯曲。当为制造插座连接器1000而使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覆成型时,弯曲部1343可埋设于中央突出部1130的端部。

具备一对第一加强部1320、第二加强部1330以及第三加强部1340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构成为,包围插座外围部1120的朝向第一方向(x方向)、第二方向(y方向)以及上方的表面、以及中央突出部1130的朝向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方的表面的全部。由此,插座金属构件1300能够从外部冲击中保护插座连接器1000的端部,并由此能够防止插座连接器1000的端部发生变形和破损,并且能够提高插座连接器1000的刚性。

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0可以通过与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头连接器2000相接触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接触点的结构,来从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000的插头金属构件2300(参照图16)接收电源,或者可以向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000的插头金属构件2300进行供电。插座连接器1000是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与插头连接器2000相接触的接触点结构,具备与插头连接器2000稳定地相接触的一对接触件1350。接触件1350可设置于一对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中的每一个,并且接触件1350的一部分朝向对准槽1140突出而形成。由此,接触件1350通过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施加的力(例如,由与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头连接器2000相接触而产生的按压),来可发生弹性变形(弯曲),当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施加的力被解除时,接触件1350能够复原到原始状态。

接触件1350包括:固定端部1351,其连接于基座部131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边缘;以及自由端部1352,其从固定端部1351朝向上方延伸并弯曲,以具有朝向对准槽1140凸出的部分。贯通形成有容纳口1325,所述容纳口1325能够容纳接触件1350的一部分,使得接触件1350在受到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按压的力时发生变形。为了形成容纳口1325,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的一部分可以被切开,并且通过将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的切开的一部分变形来能够形成接触件1350。

插座连接器1000中,在容纳口1325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插座外壳1100的第一外围部1121形成有容纳槽1102(参照图3)。通过容纳口1325以及与该容纳口1325连通的容纳槽1102,接触件1350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以相对于基座部1310弯曲较大的允许角度。由此,一对接触件1350能够切实地与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相接触,并且,与一对接触件1350相接触的插头连接器2000可以被一对接触件1350支撑,以防止在对准槽1140内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发生晃动。

在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中,容纳口1325形成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具体地,容纳口1325只形成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并且不会形成至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和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相接的内侧边缘部1322a。当在截面上观察时,具有弧形形状的内侧边缘部1322a可以包括: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延伸的半部;从该半部朝向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延伸的剩余半部。由此,当从上方观察插座金属构件1300时,具有接触件1350的大部分被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遮蔽而不露出(参照图21的a部分)的结构。由此,当插头连接器2000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配置并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时,通过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朝向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延伸的内侧边缘部1322a,来从上方朝向位于下方的插座连接器1000按压的插头连接器2000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不会与接触件1350相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接触件1350因插头连接器2000而非有意地发生变形(例如,朝向下方塌陷)。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第三加强部1340的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相对于基座部1310倾斜而形成,因此,即使在插头连接器2000以稍未错开的状态开始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情况下,插头连接器2000也能引导至对准槽1140并组装于所需的位置。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可以以从基座部1310越朝向上方越远离第二加强部1330的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的方式倾斜而形成,从而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和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之间的对准槽1140具有用于使插头连接器2000插入的上方部分较宽且越朝向下方越变窄的形状。由此,插头连接器2000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并由此能够提高组装容易性和组装位置的稳定性。

在插座金属构件1300中,第一加强部1320的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和第二加强部1330的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以基座部1310为基准,配置成高于第三加强部1340的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即,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配置成,相对于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和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具有高度差h1(参照图2)。通过这种高度差h1,当组装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时,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000的插头金属构件2300可以以插入对接于被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和设置于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之间的第二外围部1122包围的空间内,并且,能够防止冲击施加于配置成相对较低的中央突出部1130,并由此能够防止中央突出部1130发生变形或者破损。

同时,在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和中央突出部1130之间也具有高度差h2(参照图3)、即在第三上侧表面部1342的上侧表面和中央突出部1130的上侧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差,由此能够使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头连接器2000不与插座外壳1100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插座外壳1100发生破损,或者使所发生的破损最小化。

如图4和图5所示,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括第一弯曲部1323a,该第一弯曲部1323a从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的下端朝向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弯曲。另外,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括第二弯曲部1333a,该第二弯曲部1333a从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的下端朝向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弯曲。第一弯曲部1323a对插座外壳1100的插座底部1110进行支撑,并且起到作为用于安装于基板的焊接部的功能,而且第二弯曲部1333a在进行包覆成型的过程中埋设于插座外壳1100。插座金属构件1300通过这种第一弯曲部1323a和第二弯曲部1333a,来能够牢固地结合于插座外壳1100。

另外,插座金属构件1300包括:第三弯曲部1323b,其从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的下端沿着与面向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第四弯曲部1333b,其从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的下端沿着与面向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第三弯曲部1323b和第四弯曲部1333b配置成低于基座部1310。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第三弯曲部1323b和第四弯曲部1333b可配置成低于插座外壳1100的插座底部1110。这种第三弯曲部1323b和第四弯曲部1333b可焊接(soldering)于基板,使得插座连接器1000能够安装于基板,在这种情况下,插座连接器1000通过第三弯曲部1323b和第四弯曲部1333b能够以与基板的表面间隔开间隔的状态被支撑。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的立体图,图8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时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示出应用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对于图7至图9中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以与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相比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的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说明。

参照图7至图9,插座金属构件1300a包括:弯曲部1323c,其从第一外侧表面部1323的下端朝向基座部1310弯曲;以及弯曲部1333c,其从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的下端朝向基座部1310弯曲。如图9所示,这种弯曲部1323c、1333c可以对插座外壳1100的插座底部1110进行支撑。通过将弯曲部1323c、1333c焊接于基板,来能够将插座金属构件1300a安装于基板。

与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相比,插座金属构件1300a不具有朝向外侧弯曲的部分(即,插座金属构件1300中的第三弯曲部1323b和第四弯曲部1333b),因此要求基板上的安装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插座金属构件1300a也能容易安装在小型化了的尺寸的基板。

与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不同地,插座金属构件1300a的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可具有划分为多个部分的板形状。即,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可以包括一对载体(carrier)连接部1332a,该一对载体连接部1332a配置于第二上侧表面部1332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并且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的上端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

图10是示出连接有图7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的母材板100的图。

如图10所示,可以通过以切割、弯曲等对一个具有薄片形状的板100进行加工来形成插座金属构件1300a。在母材板100可形成有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a。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a可以以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而连接于母材板100,此时,插座金属构件1300a通过一对载体连接部1332a来能够保持连接于母材板100的状态。当制造插座连接器1000时,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a可以以连接于母材板100的状态注塑于模具内,由此可以进行包覆成型,在结束包覆成型之后,通过切断一对插座金属构件1300a各自的载体连接部1332a,来能够使插座连接器1000与母材板100分离。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也可以由具有薄板形状的母材板100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插座金属构件1300通过在第二外侧表面部1333的下端设置的第四弯曲部1333b来与母材板100相连接。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插座金属构件1300b的立体图,而图12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1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b时的立体图。另外,图13是将采用了图11所示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b的插座连接器1000剖开而示出的图。

参照图11至图13,插座金属构件1300b与上述插座金属构件1300a相比,只有在形成容纳口1325的结构上不同,而在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插座金属构件1300b中,用于配置接触件1350的容纳口1325可以扩张延伸至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以及该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和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相接的内侧边缘部1322a,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插座金属构件1300b的刚性的同时确保量产性。例如,在内侧边缘部1322a包括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延伸的半部(第一半部)和从该半部朝向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延伸的剩余半部(第二半部)的情况下,容纳口1325可以扩张延伸至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延伸的第一半部。另外,在第一半部被切割而形成容纳口1325的情况下,内侧边缘部1322a的第二半部可以包括朝向基座部1310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内侧边缘部1322a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一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内侧边缘部1322a可以具有其上部形成非倾斜面的曲面的形状。

在插座金属构件1300b的情况下,容纳口1325的上侧部分被内侧边缘部1322a而不完全开放,因此,当从上方观察插座金属构件1300b时,接触件1350可以部分地被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的内侧边缘部1322a遮蔽。因此,当插头连接器2000沿着上下方向上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时,能够防止接触件1350被插头连接器2000而非有意地变形(例如,朝向下方塌陷),所述插头连接器2000从上方朝向位于下方的插座连接器1000按压。

如图11至图13所示,从第一内侧表面部1321朝向第一上侧表面部1322延伸且内侧边缘部1322a的一部分被切开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插座金属构件1300,以使例如在制造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刚性的同时能够提高量产性。

图14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xiv-xiv线剖开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的图,而图15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一部分时的图。

参照图14和图15,多个插座端子1200在对准槽1140中的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多个部位进行排列。即,多个插座端子1200可以通过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外围部1121来保持并被支撑为两列。

插座端子1200包括:安置部1210,其在对准槽1140中安置于插座底部1110的上表面1111,并且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接触部1220,其从安置部1210的一端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其末端朝向对准槽1140的内侧以凸出的方式弯曲;以及填充部1230,其以倒u字型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形成于安置部1210的另一端部,使得用于成型插座外壳1100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其内部。在一实施例中,将具有使末端卷绕成圆形的接触部1220的插座端子1200应用于插座连接器1000,但是插座端子1200的形状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0中,插座外壳1100包括加强筋1150,该加强筋1150设置在多个插座端子1200之间,以能够防止插座端子1200因外部冲击而发生变形。加强筋1150可以从多个插座端子1200之间突出,并且通过这种加强筋1150能防止多个插座端子1200过度受到外部冲击(例如,与插头连接器2000相接触而引起的冲击),并由此能够保护插座端子1200。即,能够防止插座端子1200发生变形,并且能够确保插座端子1200的接触点的稳定性。另外,在插座外壳1100的下侧表面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筋结构1160,以提高插座连接器1000的刚性。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立体图。

参照图16,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2000可以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能够插入对接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互补性形状。即,插头连接器2000包括:插头外壳2100,其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多个插头端子2200,其被插头外壳2100保持并支撑,并且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排列成两列;以及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其分别设置于插头外壳2100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部。插头连接器2000可以通过smt安装于基板上。

多个插头端子2200例如可以由铜合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以在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座端子1200接触而能够传输信号。另外,插头金属构件2300例如可以由铜合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以使在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接触时能够互相进行供电。为了提高导电性和防尘性能,可对多个插头端子2200和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进行镀金处理。

多个插头端子2200和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可以包覆成型于通过注塑于模具来成型为插头外壳2100的绝缘材料(例如,具有耐热性能的塑料、耐热树脂等)。即,当绝缘材料在模具内成型为插头外壳2100时,绝缘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填充到多个插头端子2200和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从而插头外壳2100、多个插头端子2200以及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形成为一体。

插头连接器2000具有:相对于由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即穿过插头连接器200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中央的平面形成对称的结构。另外,插头连接器2000具有:相对于由第二方向(y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即穿过插头连接器2000的第一方向(x方向)的中央的平面形成对称的结构。在本文中,由第一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为xz面,而由第二方向(y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限定的平面为yz面。

图17是示出沿着图16所示的xvii-xvii线剖开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一部分的图;图18是示出沿着图16所示的xviii-xviii线剖开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一部分的图。

参照图17和图18,一实施例的插头外壳2100包括插头底部2110和从该插头底部2110的边缘朝向上方突出的插头外围部2120。

插头外壳2100可以具有其上侧开放的大致矩形的箱体形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即,插头外围部2120包括:一对第一外围部2121,其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彼此相向;以及一对第二外围部2122,其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彼此相向。第一外围部2121的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长度l3,大于第二外围部2122的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的长度l4(参照图16)。另外,第一外围部2121的长度l3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对准槽1140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第二外围部2122的长度l4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对准槽114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

插头金属构件2300可以是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能够从外部冲击中保护插头外壳2100的端部。一实施例的插头金属构件2300包括:第一加强部2310,其在插头外壳2100的端部覆盖一对第一外围部2121各自的上表面2124和外表面2126;以及第二加强部2320,其在插头外壳2100的端部覆盖第二外围部2122的内侧表面2123、上侧表面2125以及外侧表面2127。

第一加强部2310包括用于覆盖第一外围部2121的上表面2124和外表面2126的第一上侧表面部2312和第一外侧表面部2313。第一加强部2310的第一上侧表面部2312可配置成,高于在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之间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插头外围部2120、即第一外围部2121。即,一对插头金属构件2300之间的第一外围部2121可配置成,相对于第一上侧表面部2312具有高度差h3。由此,即使在外部冲击施加于插头连接器2000,或者插头连接器2000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同时受到力,外部冲击或所施加的力也能被插头金属构件2300消除,从而能够防止被第一外围部2121保持并支撑的多个插头端子2200发生变形或者破损。

第二加强部2320包括用于对第二外围部2122的内侧表面2123、上侧表面2125以及外侧表面2127进行覆盖的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第二上侧表面部2322以及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第二上侧表面部2322可以从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的上端延伸;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可以以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相向的方式从第二上侧表面部2322延伸。在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相向的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和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中的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形成有贯通口2324。

在一实施例中,插头外壳2100具有凸起2130,该凸起2130经由贯通口2324朝向第一方向(x方向)凸出。凸起2130可以在yz面上具有平坦的接触面。

在第二加强部2320的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的下端可设置有弯曲部2325,该弯曲部2325朝向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弯曲而成。当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包覆成型时,弯曲部2325可埋设于插头外壳2100,由此能够将插头金属构件2300牢固地结合于插头外壳2100。

在第二加强部2320的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的下端可设置有弯曲部2326,该弯曲部2326沿着与面向第二内侧表面部232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而成。另外,在第一加强部2310的第一外侧表面部2313的下端也可以设置有朝向外侧弯曲而成的弯曲部2314。通过将弯曲部2314、2326焊接于基板来能够将插头连接器2000安装于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插头连接器2000通过弯曲部2314、2326来能够以与基板的表面隔开间隔的状态被支撑。

在插头金属构件2300中,包围第一外围部2121的部分(第一加强部2310)可以分别与包围插头外壳2100的第二外围部2122的部分(第二加强部232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侧表面部2313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二外侧表面部2323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

在下文中,对包括前述的插座连接器1000和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从插座连接器1000进行组装或者解除组装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连接器组件3000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3000中,处于完全组装之前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3000中,处于完全组装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的剖视图。图19和图20是从第二方向(y方向)观察连接器组件300时的剖视图。

参照图19和图20,将插头连接器2000从将对准槽1140配置成朝向上方的插座连接器1000的上侧向下方进行移动,由此能够使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组装。即,能够使安装了插座连接器1000的基板和安装了插头连接器2000的基板相连接。

在对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组装时,插头连接器2000的插头金属构件2300插入对接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内的对准槽1140中。在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3000中,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第三外侧表面部1341形成为相对于基座部1310倾斜的倾斜面,由此插头金属构件2300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插入于对准槽1140中,据此,能够稳定地对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组装。另外,插头连接器2000朝向下方移动以与插座连接器1000进行组装,由此,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000的凸起2130与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发生面接触,从而能够将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组装时的未能对准的接触点位置容易地引导至准确的接触点位置。另外,由于插头连接器2000在凸起2130与第二内侧表面部1331相接触的状态下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因此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内侧表面部1131和插头金属构件2300的外侧表面部2323不会直接相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摩擦,并且也能防止插头连接器2000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发生晃动。

图2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3000中,插座连接器1000和一部分处于与插座连接器1000组装的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000的剖视图。图21是从第一方向(x方向)观察连接器组件300时的剖视图。当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进行组装时,图1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2000可以以颠倒的状态、即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从插头底部2110的边缘朝向上方突出的插头外围部2120朝向下方的状态,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由此,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并且,在插头连接器2000从插座连接器1000的上侧为组装而颠倒的状态下,第一外围部2121的上侧表面2124和第二外围部2122的上侧表面2125可以是朝向插座连接器1000的下侧表面。

参照图21,插头连接器2000插入对接于插座连接器1000而进行组装,并且设置于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一对接触件1350以因与插头金属构件2300的接触而被推挤并朝向第二方向(y方向)弯曲的方式发生变形。在一实施例中,可进行弹性变形的接触件1350分别与插头金属构件2300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相接触,从而能够实现接触件1350和插头金属构件2300之间的稳定的接触,并且能够防止组装于插座连接器1000的插头连接器2000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发生晃动(即,能够防止插头金属构件2300松弛地插入对接于插座金属构件1300)。

另外,当在如图21所示的截面上观察时,插座金属构件1300构成为,对插座外围部1120的内侧表面、从内侧表面延伸的上侧表面以及从上侧表面延伸的外侧表面的全部进行包围的“匚”字型形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的牢固的支撑结构,从而具有刚性结构,并且,构成为在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头连接器2000组装时能够保护接触点部(接触件)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接触点部的非有意的变形。即,能够确保接触点部的接触点稳定性。

在图19至图21中,示出了采用了一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的插座连接器1000,但是,连接器组件3000可以包括采用了前述的其他实施例的插座金属构件1300a、1300b的插座连接器1000,而且,即使在这种插座连接器1000的情况下也能与插头连接器2000相同地进行组装或者解除组装。

通过上述一些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了说明,但是,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替换、变形以及变更。另外,这些替换、变形以及变更将被视为落入随附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