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6069发布日期:2019-11-06 01:17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背景技术:

使用硅碳材料做为锂离子电池负极,与采用石墨类37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理论克容量高出很多。但是由于硅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收缩,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出来电池内部产气量加大。

在硅碳负极相对应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中,研究者采用高浓度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添加剂、锂盐添加剂(lifsi/litfsi等)、以及含有不饱和键化学物,例如1,3,6-己烷三腈(htcn),1-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但是上述添加剂在电解液使用中,依然无法解决硅碳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产气问题,尤其是随着硅碳材料中硅比例提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测试,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溶于有机溶剂的锂盐,所述的电解液中加入有含硅添加剂,该含硅添加剂的分子式为以下任意一种或者组合:分子式一:(ch2=ch)4-si;分子式二:(ch2=ch)4r-si;分子式三:(ch2=ch)4r-si-o-sir(ch2=ch)4;其中,上述分子式中的r为ch2,碳链原子数在5以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含硅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5%。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含硅添加剂为:四乙烯硅、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解液中还添加有以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碳酸亚乙烯酯、亚硫酸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丁烯酯、乙酸乙酯、乙酸丙烯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任意比列的组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其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8~1.5mo1/l。

本发明主要是在电解液中加入了新的添加剂:含硅添加剂。同现有的添加剂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含硅添加剂能够单独使用,且在硅碳比例5%以上也有表现出很好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在软包电池的500周次循环中,电池厚度能够控制在3%以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溶于有机溶剂中的锂盐、含硅添加剂,以及其他补充添加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以选择常规的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丁烯酯、乙酸乙酯、乙酸丙烯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任意比列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的组合。所述的有机溶剂中各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ec/emc/dec/pc=25/20/55/5。

所述的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等。优选六氟磷酸锂,其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8~1.5mo1/l。

所述的含硅添加剂的分子式为以下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分子式一:(ch2=ch)4-si;

分子式二:(ch2=ch)4r-si;

分子式三:(ch2=ch)4r-si-o-sir(ch2=ch)4;

其中,上述分子式中的r为ch2,碳链原子数在5以内。

上述含硅添加剂中两个典型材料为:四乙烯硅(tvs)、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

所述的含硅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5%。

另外,所述的电解液中还添加有以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碳酸亚乙烯酯(vs)、亚硫酸丙烯酯(ps)、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正极:钴酸锂;

负极:掺混10%硅碳材料;

对比例1

锂盐采用:lipf6,有机溶剂采用: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的组合。所述的有机溶剂中各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ec/emc/dec/pc=25/20/55/5。将锂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其中lipf6浓度为1.0mol/l。加入总质量的1%的碳酸亚乙烯酯(vc),加入总质量的5%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得到对比电解液。

测试对比例电解液的常规指标,合格后按照电池测试工艺要求得到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2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对比例2中加入总质量的10%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对比例3

按照对比例2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对比例3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占电解液总质量2%的碳酸丙烯酯(pc。

实施例1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1%的四乙烯硅(tvs)。

实施例2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3%的四乙烯硅(tvs)。

实施例3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5%的四乙烯硅(tvs)。

实施例4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1%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

实施例5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3%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

实施例6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5%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

实施例7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2%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2%的四乙烯硅(tvs)。

实施例8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1%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3%的四乙烯硅(tvs)。

实施例9

按照对比例1的相同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及对电池进行测试,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1%的1,3-二甲基-1,1,3,3-四乙烯二硅氧烷(dotvs)、1%的四乙烯硅(tvs)。

将上述对比例、实施例制备的电池进行充放电500周次测试,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其容量保持率、厚度增加率明显优于对比例。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