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6580发布日期:2019-08-24 09:2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圈自动绕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



背景技术:

点火装置是汽车发动机中重要的零部件,而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是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现有的点火线圈分为开磁路式点火线圈和闭磁路点火线圈,由于闭磁路点火线圈的铁芯是封闭的,磁通全部经过铁芯内部,铁芯的导磁能力约为空气的一万倍,故开磁路点火线圈欲获得与闭磁路点火线圈相同的磁通,则其初级线圈需要具有较大的磁动势,所以,开磁路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需要缠绕较多的匝数,且线径需要相对较大;由于初级线圈缠绕了较多的匝数,所以次级线圈的匝数也需增加缠绕匝数,因此,开磁路点火线圈无法小型化,而为了减小生产成本以及增加点火线圈使用的便捷性,研发了闭磁路点火线圈,闭磁路点火线圈由于磁阻小,可有效降低线圈的磁动势,所以能将其制造的足够小,从而能便于其便捷的使用,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就是一种在生产闭磁路点火线圈时,将铜丝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的设备:

但是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在将铜丝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时,由于口字形铁芯为封闭的形状,固在缠绕时,需要先将铜丝从口字形铁芯的一侧伸入其另一侧,再从口字形铁芯的下端勾取铜丝,如此反复,来达到缠绕铜丝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缠绕铜丝,需要逐步的缠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这将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通过上述方式缠绕铜丝,不利于保证铜丝稳定的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中;

2、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不便于对口字形铁芯进行固定,这是由于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仅通过卡槽卡紧的方式对口字形铁芯进行卡紧固定,这就使得其不能够固定不同厚度尺寸的线圈,从而不利于该装置灵活的被使用。

综上所述,需要研究设计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需要逐步的缠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从而使得其工作效率不高,以及现有的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不便于对不同厚度尺寸的口字形铁芯进行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且轨道上安装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连接于支撑板上,且支撑板上贯穿有单旋往复丝杆,所述单旋往复丝杆连接于双轴电机与支撑块之间,且支撑块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卡辊和驱动辊,且卡辊和驱动辊之间安装有转环,并且转环上安装有丝辊,所述驱动辊的尾端之间通过传动皮带相连接,且仅有一个驱动辊连接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安装架上,且安装架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麻花管,且麻花管的内侧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麻花管的外侧连接有固定卡板,且固定卡板通过滑块连接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连接有锁死机构,且滑槽设置于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单旋往复丝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采用轴承连接的方式与支撑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辊和和驱动辊的两端均为“工”字形结构,且卡辊和驱动辊均采用卡合的方式与转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环的结构形状为“c”字形,且转环采用卡合的方式与丝辊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的两端均连接有单旋往复丝杆,且2个双轴电机均安装于支撑架上,并且双轴电机两端单旋往复丝杆上的支撑板螺纹结构相反。

优选的,所述麻花管的内外两侧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驱动杆和固定卡板相连接,且驱动杆的结构形状为“口”字形结构,并且麻花管的两端均轴承连接于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板的结构形状为“n”字形结构,且上下2个固定卡板上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锁环、复位转轴、定位杆、定位槽和棘齿,且锁环的内侧等角度的设置有棘齿,并且棘齿之间啮合有棘爪,同时棘爪等角度的设置于麻花管的中部,锁环的端部通过复位转轴连接于滑槽内,复位转轴上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卡合于定位槽内,定位槽与滑槽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结构形状为“π”形,且定位杆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能便于固定不同厚度尺寸的口字形铁芯,从而能便于对不同厚度尺寸的口字形铁芯进行缠绕铜丝的工作,并且能一次性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有利于增加绕卷发动机用线圈的效率,从而能便于增加生产效率,同时能在缠绕线圈的同时,使得铜丝稳定的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

1、支撑架、麻花管、固定卡板、驱动杆、滑块、滑槽、锁死机构和棘爪的设置,能便于通过上下拉动驱动杆,带动支撑架上轴承连接的麻花管转动,进而带动麻花管上的上下两个固定卡板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能便于将不同厚度尺寸的口字形铁芯固定于两个固定卡板之间,以便于该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能对不同厚度尺寸的口字形铁芯进行缠绕工作,并且在固定口字形铁芯后,能通过锁死机构上的棘齿与麻花管上的棘爪啮合,避免麻花管反向转动,有利于保证两个固定卡板稳定的对口字形铁芯进行夹紧固定,同时,在需要取下该装置上加工的口字形铁芯时,可通过拨动锁死机构上的定位杆,使得定位杆不再与定位槽卡合,并滑动复位转轴,使得锁环上的棘齿与麻花管上的棘爪相互错位,以便于麻花管反向转动,从而能便于工作人员取下加工好的口字形铁芯;

2、转环、轨道、轨道轮、支撑板、支撑块、单旋往复丝杆、卡辊、转环、丝辊、驱动辊、传动皮带、双轴电机、驱动电机和安装架的设置,能便于通过双轴电机和驱动电机的运行,使得单旋往复丝杆和驱动辊转动,单旋往复丝杆的转动能便于支撑板做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平移运动,驱动辊的转动能带动转环转动,从而能便于在该装置上卡紧固定的口字形铁芯上同步的缠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进而能便于增加该装置绕卷的效率,有利于增加工作效率,并且轨道和轨道轮的设置,能便于保证支撑板稳定的平移,有利于增加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保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能避免采用传统的方式缠绕铜丝而使得铜丝不能够稳定的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c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d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麻花管和固定卡板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滑槽与锁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锁环和麻花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轨道;3、轨道轮;4、支撑板;5、单旋往复丝杆;6、支撑块;7、卡辊;8、转环;9、丝辊;10、驱动辊;11、传动皮带;12、双轴电机;13、驱动电机;14、麻花管;15、固定卡板;16、驱动杆;17、滑块;18、滑槽;19、锁死机构;1901、锁环;1902、复位转轴;1903、定位杆;1904、定位槽;1905、棘齿;20、棘爪;21、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包括支撑架1、轨道2、轨道轮3、支撑板4、单旋往复丝杆5、支撑块6、卡辊7、转环8、丝辊9、驱动辊10、传动皮带11、双轴电机12、驱动电机13、麻花管14、固定卡板15、驱动杆16、滑块17、滑槽18、锁死机构19、锁环1901、复位转轴1902、定位杆1903、定位槽1904、棘齿1905、棘爪20和安装架21,支撑架1上设置有轨道2,且轨道2上安装有轨道轮3,轨道轮3连接于支撑板4上,且支撑板4上贯穿有单旋往复丝杆5,单旋往复丝杆5连接于双轴电机12与支撑块6之间,且支撑块6设置于支撑架1上,支撑板4上安装有卡辊7和驱动辊10,且卡辊7和驱动辊10之间安装有转环8,并且转环8上安装有丝辊9,驱动辊10的尾端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1相连接,且仅有一个驱动辊10连接于驱动电机13的电机轴上,驱动电机13安装于安装架21上,且安装架21连接于支撑板4上,支撑架1上连接有麻花管14,且麻花管14的内侧连接有驱动杆16,麻花管14的外侧连接有固定卡板15,且固定卡板15通过滑块17连接于滑槽18内,滑槽18内连接有锁死机构19,且滑槽18设置于支撑架1上。

单旋往复丝杆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支撑板4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5采用轴承连接的方式与支撑块6相连接,双轴电机12的两端均连接有单旋往复丝杆5,且2个双轴电机12均安装于支撑架1上,并且双轴电机12两端单旋往复丝杆5上的支撑板4螺纹结构相反,能在双轴电机12运行时,单旋往复丝杆5稳定的转动,并通过单个支撑板4上贯穿的2个单旋往复丝杆5相互限位,避免支撑板4随单旋往复丝杆5的转动而转动,进而能便于双轴电机12两端单旋往复丝杆5上的支撑板4沿单旋往复丝杆5的轴线方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平移。

卡辊7和和驱动辊10的两端均为“工”字形结构,且卡辊7和驱动辊10均采用卡合的方式与转环8相连接,能便于通过卡辊7和和驱动辊10上的“工”字形结构,使得驱动辊10的转动能带动转环8转动,且能通过卡辊7保证转环8转动时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能通过驱动辊10上的“工”字形结构,使得2个驱动辊10能通过传动皮带11同步转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增加该自动绕卷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转环8的结构形状为“c”字形,且转环8采用卡合的方式与丝辊9构成可拆卸结构,能便于将口字形铁芯伸入转环8内,以便于转环8在转动时,能使得其上的丝辊9释放铜丝,并将铜丝缠绕于口字形铁芯上,避免以往缠绕线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缠绕的效率,并且能减小对铜丝的损坏,同时在丝辊9上的铜丝使用完后,可更换新的丝辊9。

麻花管14的内外两侧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驱动杆16和固定卡板15相连接,且驱动杆16的结构形状为“口”字形结构,并且麻花管14的两端均轴承连接于支撑架1上,固定卡板15的结构形状为“n”字形结构,且上下2个固定卡板15上的螺纹方向相反,能便于驱动杆16的上下移动,带动麻花管14稳定的转动,并能在麻花管14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其上的2个固定卡板15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以便于从支撑架1上取下口字形铁芯或将口字形铁芯安装于支撑架1上,同时,能避免将驱动杆16从该装置上抽出,以免造成驱动杆16的遗失。

锁死机构19包括锁环1901、复位转轴1902、定位杆1903、定位槽1904和棘齿1905,且锁环1901的内侧等角度的设置有棘齿1905,并且棘齿1905之间啮合有棘爪20,同时棘爪20等角度的设置于麻花管14的中部,锁环1901的端部通过复位转轴1902连接于滑槽18内,复位转轴1902上连接有定位杆1903,定位杆1903卡合于定位槽1904内,定位槽1904与滑槽18贯通连接,定位杆1903的结构形状为“π”形,且定位杆1903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0-90°,能通过锁环1901上的棘齿1905与麻花管14中部外侧的棘爪20啮合,避免麻花管14反转动,从而能保证麻花管14上的固定卡板15能稳定的卡紧口字形铁芯,并且能通过复位转轴1902使得定位杆1903稳定的卡合在定位槽1904内,从而能保证锁环1901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工作人员可便捷的通过复位转轴1902转动定位杆1903,并通过滑槽18滑动复位转轴1902,以便于调节锁环1901的位置,从而能便于断开棘齿1905与棘爪20的啮合,有利于工作人员从该绕卷装置上取下绕卷好线圈的口字形铁芯,“π”形的定位杆1903,能便于工作人员转动,且能便于卡合在定位槽1904中,从而能便于对锁环1901的位置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安装在使用位置,并接通该装置的电源,当需要在口字形铁芯上缠绕线圈时,可先将口字形铁芯固定于该发动机用线圈自动绕卷装置上,口字形铁芯的固定方式如下:

现通过复位转轴1902转动定位杆1903,使得定位杆1903从定位槽1904内转动,再通过定位杆1903使得复位转轴1902在滑槽18内滑动,从而带动锁环1901一同移动,直至锁环1901内的棘齿1905断开与麻花管14中部外侧棘爪20的啮合连接;

之后上拉驱动杆16,使得驱动杆16带动麻花管14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其上的2个固定卡板15相互远离,再将需要固定的口字形铁芯放置在2个固定卡板15之间,下拉驱动杆16,使得麻花管14正向转动,以便于其上的2个固定卡板15相互靠近,进而对口字形铁芯进行夹紧固定,最后再次通过复位转轴1902转动定位杆1903,并在滑槽18内滑动复位转轴1902,直至松开定位杆1903后,定位杆1903能在复位转轴1902的复位作用下反转,并卡合在定位槽1904内,此时,复位转轴1902连接锁环1901内侧的棘齿1905将再次与麻花管14中部外侧棘爪20的啮合连接,从而避免麻花管14反向转动,进而能避免2个固定卡板15相互远离,能够保证2个固定卡板15稳定的夹紧固定口字形铁芯;

当口字形铁芯被夹紧固定后,将丝辊9安装固定在转环8上(丝辊9的连接孔孔和转环8上的连接处均为棱柱形,图中已绘出,能避免丝辊9相对转环8转动),再将丝辊9上铜丝的一端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并打开双轴电机12和驱动电机13的电源,双轴电机12在运行时,其上的电机轴将带动其连接的2个单旋往复丝杆5转动,由于单旋往复丝杆5与支撑板4螺纹连接,而单个支撑板4上贯穿有2个单旋往复丝杆5,所以2个单旋往复丝杆5之间能相互限位,进而能避免支撑板4随单旋往复丝杆5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得单旋往复丝杆5在转动时,2个支撑板4相互远离或靠近;

在2个支撑板4相互远离或靠近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3的电机轴将带动驱动辊10转动,而驱动辊10之间将通过传动皮带11同步转动,配合卡辊7,使得转环8稳定的转动,转环8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使得丝辊9同步的转动,进而使得其释放铜丝,并使得铜丝缠绕在口字形铁芯上,由于支撑板4设置有2个,且2个相互远离或靠近的运动,固能便于同时缠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进而能便于增加该装置缠绕线圈的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