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件的制备方法、散热件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58354发布日期:2019-08-30 22:5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散热件的制备方法、散热件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件的制备方法、散热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薄化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之一。移动终端的超薄化就意味着移动终端内部的狭小空间内要容纳更多的元器件,而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就会导致移动终端工作时容易出现损坏。

以移动终端的电路板上集成设置的多个芯片为例,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升级,这些芯片的功率也在不断增大,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为了防止芯片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以及改善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的温感体验,可以在芯片周围增加散热结构,例如可以在电池盖或者主上支架上增加石墨散热膜,该石墨散热膜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到电池盖或者主上支架上。

然而,由于设置石墨散热膜的部分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的结构,在该凹凸不平的结构处,石墨散热膜也会发生变形,导致石墨散热膜的散热效果变差,致使移动终端容易因过热而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件的制备方法、散热件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移动终端容易因过热而出现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散热件的待涂覆面上涂覆石墨烯复合分散液,所述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包括石墨烯粉体、粘结剂和溶剂;

对所述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实施固化操作,以使所述散热件上形成散热涂层。

一种散热件,所述散热件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所述散热件上设有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采用石墨烯粉体、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形成的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制成。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板以及上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主上支架、电池盖、主板上屏蔽盖、主板下屏蔽盖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电池盖和所述主上支架之间,所述主板上屏蔽盖和所述主板下屏蔽盖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板的两侧表面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制成的散热件的表面设有散热涂层,该散热涂层采用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制成,由于所采用的工艺是涂覆工艺,因此即使散热件的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结构,也可以实现散热涂层与该凹凸不平的结构之间的充分贴合,使得散热涂层不容易发生变形,进而改善散热涂层的散热效果,使得移动终端不容易因过热而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主板、120-主上支架、130-电池盖、140-主板上屏蔽盖、150-主板下屏蔽盖、160-芯片、170-导热部、200-散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散热件的制备方法,该散热件可以是移动终端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该散热件可以包括主上支架120、电池盖130、主板上屏蔽盖140、主板下屏蔽盖150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者,移动终端还包括主板110,该主板110位于电池盖130和主上支架120之间,主板上屏蔽盖140和主板下屏蔽盖150分别设置于主板110的两侧表面上。当然,散热件并不限于这里提到的部件,也可以是其他的发热部件或者发热部件周围的部件,例如散热件还可以包括副板上设置的屏蔽盖、扬声器等部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100、在散热件的待涂覆面上涂覆石墨烯复合分散液,该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包括石墨烯粉体、粘结剂和溶剂。

散热件的待涂覆面可以是散热件的局部表面,也可以是散热件的全部表面,可以是散热件的单侧表面,也可以是散热件的两侧表面。例如,当散热件包括主上支架120时,如图3所示,该待涂覆面可以包括主上支架120背离主板110的一侧表面以及主上支架120朝向主板110的一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当散热件包括主板上屏蔽盖140时,如图4所示,该待涂覆面可以是主板上屏蔽盖140背离主板110的一侧表面;当散热件包括主板下屏蔽盖150时,如图4所示,该待涂覆面可以是主板下屏蔽盖150背离主板110的一侧表面;当散热件包括电池盖130时,如图5所示,该待涂覆面可以是电池盖130朝向主板110的一侧表面。具体实施例中,这里所述的各种方式可以自由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考图6所示结构。

石墨烯粉体可以经过分散改性处理,以便于该石墨烯粉体与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最终可以形成层状结构。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可以是离子型分散液,也可以是非离子型分散液。当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为离子型分散液时,所采用的分散剂可以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sdbs)和脱氧胆酸钠,对应的溶剂为碱性溶液,例如氢氧化钾+硝酸钠+高锰酸钾所形成的混合溶液。当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为非离子型分散液时,所采用的分散剂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对应的溶剂可以是二甲基甲酰胺溶剂(n,n-dimethylformamide,dmf)、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n-methylpyrrolidone,nmp)或者乙醇溶剂。这里所提到的溶剂本身可以含有粘接剂,使其具有一定的粘性,如果要提升粘接性能,还可以额外增加粘结剂。粘结剂具体可以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s110、对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实施固化操作,以使散热件上形成散热涂层200。

也就是说,涂覆在散热件上的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固化后即成为散热涂层200,该散热涂层200具有优异的导热率,因此其散热性能更优。具体地,该散热涂层200在水平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可达1400~2000w/m·k,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可达15~20w/m·k,优于现有的石墨散热膜。

采用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时,散热件的表面形成散热涂层200,该散热涂层200采用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制成,由于所采用的工艺是涂覆工艺,因此即使散热件的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结构,也可以实现散热涂层200与该凹凸不平的结构之间的充分贴合,使得散热涂层200不容易发生变形,进而改善散热涂层200的散热效果,使得移动终端不容易因过热而出现损坏。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散热涂层200的厚度更薄,该散热涂层200所占用的空间更小,因此更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向更薄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该散热涂层200的厚度约0.01mm,小于现有的石墨散热膜。另外,散热涂层200通过涂覆工艺形成于散热件的表面,因此该散热涂层200与散热件之间所形成的结合力较大,散热涂层200不容易与散热件分离,以此防止散热涂层200脱离散热件后造成线路短路问题;同样,由于散热涂层200通过涂覆工艺形成于散热件的表面,因此该散热涂层200对于散热件的形状、平整度等基本没有要求,因此该散热涂层200可以适用于多种散热件,其适用范围更广。此外,此种散热涂层200的成本较低。

如图2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前文所述的步骤s100之前还可以包括:

s101、对散热件的待涂覆面进行表面处理。

这里进行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与散热件的结合提供更优良的条件,例如该表面处理可以实现待涂覆面的清洁、打磨等等处理内容。可选地,考虑到待涂覆面的清洁度对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与散热件的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该步骤具体包括:采用清洗剂对散热件的待涂覆面进行浸泡和清洗,该清洗剂包括乙醇、丙酮、碱性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具有清洗功能的物质。经过清洗后,散热件的待涂覆面上的杂质、油污等物质可以被清理掉,从而使得散热件与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之间的结合更充分。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0之后还可以包括:

s120、对散热涂层200进行净化处理。

经过固化的散热涂层200表面可能也会吸附有杂质、油污等物质,并且该散热涂层200通常存在异味,所以对该散热涂层200进行净化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散热涂层200的表面清洁,还可以去除散热涂层200的异味,使得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体验更好。

可选地,为了优化对散热涂层200进行清洗的效果,上述步骤s120具体可以包括:采用清洗剂对散热涂层200进行浸泡和清洗,该清洗剂包括乙醇、丙酮、碱性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具有清洗功能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对散热涂层200进行清洗时,由于散热件已经与散热涂层200结合为一体,因此这时实际上是将散热件和散热涂层200同时进行浸泡和清洗。

对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实施固化操作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种,为了提升固化效果,可选地,对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实施固化操作具体包括:采用烘烤工艺对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实施固化操作。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对散热件和石墨烯复合分散液进行烘烤时,烘烤温度可以设置为90℃左右,烘烤过程中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烘烤时间设置为约24小时。如此设置后,石墨烯复合分散液中的水分将充分挥发,使得石墨烯复合分散液更牢固地固化在散热件的表面上。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散热件,该散热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如图3-图6所示,该散热件上设有散热涂层200,该散热涂层200采用石墨烯粉体、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形成的石墨烯复合分散液制成。参考前文所述的内容,该散热涂层200的散热效果更好,且其占用的空间更小、使用范围更广,因此采用该散热涂层200后,移动终端中大部分的部件上均可以成型该散热涂层200,使其不容易因过热而损坏,用户握持该移动终端时的体验更佳,并且该移动终端的厚度可以设置得更小。

如前文所述,散热件的待涂覆面可以是散热件的局部表面,也可以是散热件的全部表面,采用这两种设置方式时,散热涂层200覆盖散热件的面积不同,进而所产生的散热效果也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涂层200的散热效果,散热涂层200的边缘可以与散热件的边缘相平齐。换言之,散热涂层200尽量覆盖散热件可以设置散热涂层200的表面的全部,使得散热涂层200的设置面积更大,进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件的同一侧表面所形成的散热涂层200的层数可以是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当散热涂层200的层数增加时,各散热涂层200所带来的散热效果更好,因此,为了改善散热效果,可以在散热件的同一侧表面设置至少两层散热涂层200。但是,散热涂层200的层数增加时,各散热涂层200的厚度也会随之叠加,故散热件的同一侧表面所形成的散热涂层200的层数可以设置为两层或者三层,使得散热涂层200的散热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件,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1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件。

可选地,移动终端的主板110上设置有多个芯片160,为了更大程度地散去芯片16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在芯片160上粘贴导热部170,该导热部170具体可以包括导热凝胶或者硅胶等结构,该导热部170具有散热能力,进而实现芯片160散热。此时,主板上屏蔽盖140与一部分芯片160和导热部170接触,主板下屏蔽盖150与另一部分芯片160和导热部170接触,因此在主板上屏蔽盖140和主板下屏蔽盖150上增加散热涂层200时,散热涂层200可以辅助导热部170散热,使得芯片160的温度可以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