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8669发布日期:2020-01-21 19: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装置(20),其包括:

第一平面状构件(30),其包括第一表面(3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31)相反的第二表面(32);

第二平面状构件(40),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32)相对的第三表面(41)和与所述第三表面(41)相反的第四表面(42);

第一冷却剂通道(71),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

第一制冷剂通道(81),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

第二冷却剂通道(72),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

第二制冷剂通道(82),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

第一壁部(61),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一壁部(61)分开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

第二壁部(62),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二壁部(62)分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以及

第三壁部(63),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三壁部(63)分开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与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

其中,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32)的预定方向延伸,并且

至少沿着所述第一表面(31)配置的多个二次电池单元(11)能够被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导热率的导热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由铝合金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三壁部(63)相对于第一虚拟平面(s1)在预定定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所述第一虚拟平面(s1)被虚拟地限定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32)并且沿着所述预定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角度被设定在40度至60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定向被设定为第一定向(t1),

所述预定角度被设定为第一角度(θ1),并且

所述第二壁部(62)相对于所述第一虚拟平面(s1)在与所述第一定向(t1)相反的第二定向(t2)上以第二角度(θ2)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θ2)被设定在40度至60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一交叉线(l1)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一距离(d1)短于所述第二交叉线(l2)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壁部(63)交叉处的第三交叉线(l3)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y1)上的第二距离(d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一交叉线(l1)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一距离(d1)长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四交叉线(l4)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五交叉线(l5)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三距离(d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壁部(63)交叉处的第三交叉线(l3)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y1)上的第二距离(d2)短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五交叉线(l5)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三壁部(63)交叉处的第六交叉线(l6)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y1)上的第四距离(d4)。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在第二虚拟平面(s2)中具有第一截面面积(v1),所述第二虚拟平面(s2)被虚拟地限定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预定方向,

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在所述第二虚拟平面(s2)中具有第二截面面积(v2),并且

所述第一截面面积(v1)小于所述第二截面面积(v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还包括:

增强构件(53),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和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冷却剂在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中流动的方向与冷却剂在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中流动的方向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冷却剂在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中流动的方向与冷却剂在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中流动的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中流动的方向与制冷剂在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中流动的方向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中流动的方向与制冷剂在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中流动的方向相反。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中流动的方向与冷却剂在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中流动的方向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中流动的方向与冷却剂在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中流动的方向相反。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还包括:

上板(200),其至少构成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

中板(210),其至少构成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以及

底板(220),其至少构成所述第二平面状构件(4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板(210)中,至少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由单个板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壁部(62)与所述第三壁部(63)之间的部分中,所述中板(210)包括与所述上板(200)接触的区域,

所述中板(210)在所述区域中具有通孔(54),并且

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的冷却剂经过所述通孔(54)并且与所述上板(200)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所述第二平面状构件(40)、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由挤出材料一体成型。

23.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系统(1),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以及

多个二次电池单元(11),其沿着所述冷却装置(20)的第一表面(31)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单元(11)构成电池模块(10)。

25.一种车辆(300),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

车轮(301),其被构造成沿着行驶方向(u)转动;以及

车室(302),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20)的第一平面状构件(30)和第二平面状构件(40)沿着所述车室(302)的地板表面(303)布置,并且

所述冷却装置(20)的第一壁部(61)、第二壁部(62)和第三壁部(63)沿着所述行驶方向(u)配置。

26.一种车辆(300),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

车轮(301),其被构造成沿着行驶方向(u)转动;以及

车室(302),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20)的第一平面状构件(30)和第二平面状构件(40)沿着所述车室(302)的地板表面(303)布置,并且

所述冷却装置(20)的第一壁部(61)、第二壁部(62)和第三壁部(63)沿着垂直于所述行驶方向(u)的方向(w)配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