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并沟线夹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8231发布日期:2019-12-04 00:14阅读:6114来源:国知局
绝缘并沟线夹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力系统作为提供电的重要组成结构,其传输线路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电力的输送,影响人们的日常使用。绝缘穿刺线夹和绝缘并沟线夹作为能够实现对两根导线搭接的工具,为电力系统的施工、运维及检修等工作带来了便利。其中,绝缘并沟线夹是应用于中小截面的绝缘导线不承受张力的位置上的电气连接,因其结构简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绝缘并沟线夹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上设有两个沟槽,且两个沟槽内均设有导流片,通过两个绝缘壳体的夹紧,导线与导流片接触,从而实现对两个沟槽内的导线的导通。使用绝缘并沟线夹时,工作人员手工剥掉绝缘导线的绝缘皮,之后将裸露的两根导线分别放到两个沟槽中,之后使两个绝缘壳体相互靠近夹紧,以夹紧导线,直至将导线夹紧且能够导通为止,通过两个沟槽内的导流片实现两根导线的电流的连通。

采用绝缘并沟线夹施工简单、稳定可靠,但是采用绝缘并沟线夹施工后的两根导线的金属部分必须恢复绝缘性能,现有的通常是依赖人工在金属导线的外部包裹绝缘护套,操作繁琐,作业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绝缘并沟线夹,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在安装绝缘并沟线夹时,需要对搭接导线和恢复裸露导线的绝缘性能分两步操作,操作繁琐,作业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绝缘并沟线夹的使用方法,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在安装绝缘并沟线夹时,需要对搭接导线和恢复裸露导线的绝缘性能分两步操作,操作繁琐,作业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与所述第二线槽配合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搭接导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在所述第一线槽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在所述第二线槽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配合设置,以形成遮挡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的遮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线槽并列设在第一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二线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线槽并列设在第二绝缘壳体内,且两个所述第一线槽与两个所述第二线槽一一对应配合设置,以形成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用于穿设不同的搭接导线。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线槽沿其延伸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导流片;

两个所述第一线槽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流片,所述第一导流片能够将两个通孔内分别放置的搭接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夹紧板,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夹紧板;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背离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夹紧板卡接在第一放置槽内;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一侧上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夹紧板卡接在第二放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并沟线夹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固定件;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能够在所述导向杆上沿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位于两个所述通孔内的搭接导线在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夹紧的情况下导通;

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导向杆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套筒、力矩螺栓和螺纹连接件,所述导向杆为螺纹杆;

所述螺栓套筒与螺纹杆的第一端通过力矩螺栓连接,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且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套接在螺纹杆的第二端,所述螺纹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通过转动螺栓套筒,能够使螺纹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沿所述螺纹杆上下移动,以使第二绝缘壳体与第一绝缘壳体沿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

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杆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并列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杆与两个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设有绝缘导向套筒,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绝缘导向套筒连接在连接孔内,所述螺纹杆穿设在绝缘导向套筒及连接孔内,以使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板上设有用于螺纹杆穿设的第一长孔,所述第二夹紧板上设有用于螺纹杆穿设的第二长孔。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搭接导线放置在通孔内,且使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放置在遮挡部内,以使对接搭接导线和包裹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的两个步骤合二为一;

操作连接组件,使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以使位于由所述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形成的通孔内的搭接导线被夹紧,实现搭接导线的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第一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配合设置,以形成通孔,用于容纳搭接导线;第一绝缘壳体的第一线槽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绝缘壳体的第二线槽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对应配合设置,当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对接时,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扣合,将绝缘导线的裸露的部分放置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内部,避免导线的裸露部分影响绝缘性能的问题,进而,在完成搭接导线作业后无需人工在金属导线外部包裹绝缘护套,缩短了作业时间,简化了作业流程。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使用方法,将搭接导线放置在通孔内,且使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放置在遮挡部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搭接导线设在通孔内和对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进行绝缘包裹的流程的复杂性,节省了操作流程,缩短了作业时间;操作连接组件,使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以使位于由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形成的通孔内的搭接导线被夹紧,实现了搭接导线的连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拆分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拆分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拆分的前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并沟线夹的拆分示意图三。

图标:100-第一绝缘壳体;200-第二绝缘壳体;300-连接组件;101-第一线槽;102-第一延伸部;103-第一导流片;104-第一夹紧板;105-第一卡紧件;106-第一放置槽;107-绝缘导向套筒;108-凹陷部;109-第一长孔;201-第二线槽;202-第二延伸部;203-第二导流片;204-第二夹紧板;205-第二卡紧件;206-第二放置槽;207-连接孔;208-凸起块;209-第二长孔;301-螺栓套筒;302-力矩螺栓;303-螺纹杆;304-螺纹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如图1-图4所示,所述绝缘并沟线夹的第一绝缘壳体100上设有第一线槽101,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00上设有第二线槽201,第一线槽101与第二线槽201配合设置,用于形成容纳搭接导线的通孔;第一绝缘壳体100的第一线槽101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02,第二绝缘壳体200的第二线槽201的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202,第一延伸部102与第二延伸部202对应配合设置,第一延伸部102与第二延伸部202对接后遮挡剥去绝缘皮的导线的裸露的部分,避免影响绝缘导线的绝缘性能。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线槽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线槽101并列设在第一绝缘壳体100内,所述第二线槽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线槽201并列设置在第二绝缘壳体200内,第一绝缘壳体100的左侧的第一延伸部10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绝缘壳体100的右侧的第一延伸部10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左侧的第二延伸部20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右侧的第二延伸部20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延伸部102与第二延伸部202的配合实现对剥去绝缘皮的导线裸露部分的遮挡,保证绝缘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指的“搭接导线”指的是待搭接的两条导线的被剥去绝缘外皮的部分,“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即是指待搭接的两条导线的被剥去绝缘外皮的部分暴露在通孔外的部分段。

具体地,所述第一延伸部102为朝向下方弯曲的弧形结构,第二延伸部202为朝向上方弯曲的弧形结构,第一延伸部102与第二延伸部202平齐对接设置。

如图2-图4所示,第二线槽201沿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线槽201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两个第二导流片203分别设在两个第二线槽201内;第一线槽101沿第一绝缘壳体100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一线槽101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第一导流片103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个第一线槽101之间,且两个第一导流片103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第一导流片103及第二导流片203的作用下,搭接导线能够实现导通;搭接导线在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内部即可实现导通,保证了绝缘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片103与第二导流片203均为金属导流片。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流片103与第二导流片203均使用导电性能和防腐性能优异的导体材料。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均为质地坚硬,具有优异绝缘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塑料材质。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00的上方设有第一放置槽106,所述第一夹紧板104通过第一卡紧件105连接在第一放置槽106内,第二绝缘壳体200的下方设有第二放置槽206,所述第二夹紧板204通过第二卡紧件205连接在第二放置槽206内,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通过第一夹紧板104及第二夹紧板204夹紧,能够保证连接组件300夹紧力均匀的传递到第一绝缘壳体100及第二绝缘壳体200表面,消除了螺栓孔周围的应力集中,同时为第一卡紧件105及第二卡紧件205提供足够的握力。

具体地,第一卡紧件105固定在第一绝缘壳体100的第一放置槽106的两侧,第一卡紧件105为塑料卡紧件,第一卡紧件105与第一放置槽106倾斜放置,且第一卡紧件105的上方朝向靠近第一放置槽106的方向倾斜,需要放置第一夹紧板104时,机械手直接将第一夹紧板104卡放进第一放置槽106内即可,第一卡紧件105能够将第一夹紧板104卡紧在第一放置槽106内;同样地,第二卡紧件205固定在第二绝缘壳体200的第二放置槽206的两侧,第二卡紧件205为塑料卡紧件,第二卡紧件205与第二放置槽206倾斜放置,且第二卡紧件205的上方朝向靠近第二放置槽206的方向倾斜,需要放置第二夹紧板204时,机械手直接将第二夹紧板204卡放进第二放置槽206内即可,第二卡紧件205能够将第二夹紧板204卡紧在第二放置槽206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夹紧板104的螺栓孔为第一长孔109,所述第二夹紧板204的螺栓孔为第二长孔209,第一长孔109及第二长孔209为长方形孔,能够方便地调节连接组件300的连接位置,既保证了绝缘并沟线夹的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卡紧,同时可以根据导线直径适当的调整夹紧角度,解决因两侧导线直径不同造成无法同时夹紧两组导线的问题。

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00的螺纹杆303沿竖直方向穿出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并能够带动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沿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线槽101与第二线槽201内的导线被夹紧,实现搭接导线的导通。

如图4所示,所述螺栓套筒301与力矩螺栓302的上端连接,力矩螺栓302的下端与螺纹杆303的上端连接,螺纹连接件304套接在螺纹杆303的穿出端,螺纹连接件304内设有内螺纹,螺纹杆303上设有外螺纹,转动螺栓套筒301,使得螺纹连接件304能够在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连接作用下沿螺纹杆303上下移动。

具体地,螺纹杆3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杆303并列设置,通过设置两个螺纹杆303保证绝缘并沟线夹对导线的握力均匀。

具体地,螺纹连接件304为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两个与螺纹杆303对应的螺纹孔,因螺纹连接件304为连接板,通过拧紧一侧的力矩螺栓302,当安装完成后,螺栓套筒301脱落,拧紧简单,方便安装绝缘并沟线夹;同时,直接使用机器人就可以实现对绝缘并沟线夹的安装,无需人工参与,便于自动化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为钢板。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00的下方设有绝缘导向套筒107,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00上设有贯穿的连接孔207,所述螺纹杆303连接在绝缘导向套筒107与连接孔207内,使得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连接,同时,实现对螺纹杆303与第一导流片103及第二导流片203的隔离,保证绝缘并沟线夹安装好后裸露的部位不带电,保证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00的左侧的中部设有凹陷部108,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左侧的中部设有凸起块208,凸起块208与凹陷部108连接,保证第一绝缘壳体100与第二绝缘壳体200的对接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绝缘并沟线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使用绝缘并沟线夹之前,需要操作人员待搭接的导线的绝缘外皮剥除,以使待搭接的导线的金属部分裸露在外,以形成搭接导线;

之后,操作人员将搭接导线放置在通孔内,且使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放置在遮挡部内,以使对接搭接导线和包裹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的两个步骤合二为一;

最后,操作连接组件,使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以使位于由所述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形成的通孔内的搭接导线被夹紧,实现搭接导线的连通;

通过设置遮挡部,使得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能够放置在遮挡部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搭接导线设在通孔内和对搭接导线裸露在通孔外的部分进行绝缘包裹的两个步骤所造成的流程的复杂性,节省了操作流程,缩短了作业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