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1847发布日期:2019-09-13 19:3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抗器的绝缘漆固化工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抗器的绝缘漆固化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性。而现有技术中的绝缘漆固化工艺为开放式生产,在一条生产线上往往需要多人同时参与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密度大,工作舒适度差,既需要同时提供多人工作的场地,又容易发生因操作工人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残次品产生,同时现场操作人员与树脂溶剂直接接触对身体伤害大,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威胁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包括从前向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连接的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冷却室,其中在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冷却室上方还设置有plc中控台;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负压浸漆室和所述沥干室的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

在所述沥干室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

在所述干燥室内部设置有第三传送带;

在所述冷却室内部设置有第四传送带;

在所述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冷却室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五传送带,且其中,

所述第五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

所述第五传送带的传送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所述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

所述电抗器安装于吊篮中且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连接;

所述plc中控台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及第五传送带连接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及第五传送带的启、停、以及传送速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传送带的右端设置有吊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抗器以位于所述吊篮中的方式依次经过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及冷却室。

进一步地,所述吊篮底部设置有定位凸起以保证电抗器在所述吊篮内部的定位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抗器依次经过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冷却室的总时间为20小时,且在所述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冷却室内的停留时间比为tb:tc:td:te=1:1:2:1。

进一步地,所述电抗器在所述吊篮中且位于所述第五传送带上的取件、放件、静置及传送总时间为4小时。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左端位置设置有上料机械手,在所述第五传送带左端位置设置有下料机械手。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位于plc中控台内部的操作人员操纵上料机械手,将装有电抗器的吊篮置于负压浸漆室内,用真空泵将负压浸漆室内抽负压,以排除电抗器内部的水分和空气,然后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一传送带将电抗器送入树脂容器内进行浸漆工序;

2)浸漆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一传送带将电抗器移至沥干室内的第二传送带上,并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二传送带将装有电抗器的吊篮移至沥干室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进行沥干工序;

3)沥干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二传送带将电抗器移至干燥室内的第三传送带上,并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三传送带将装有电抗器的吊篮置于干燥室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进行干燥工序;

4)干燥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三传送带将电抗器移至冷却室内的第四传送带上,并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四传送带将装有电抗器的吊篮移至冷却室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进行冷却工序;

5)通过plc中控台启动第五传送带右端设置的吊钩装置将冷却室中的装有电抗器的吊篮吊至第五传送带上,吊篮通过第五传送带被送至第五传送带的左端,位于plc中控台内部的操作人员操纵下料机械手将第五传送带上的吊篮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启动后的传送速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启动后的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启动后的传送速度,且所述第一传送带启动后的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五传送带启动后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全自动的浸漆工艺,通过plc中控台分别控制各个传送带将装有电抗器的吊篮依次实现从负压浸漆室、沥干室、干燥室、至冷却室的运送,有效避免人工接触浸漆所用树脂以及工件,只处理浸漆完毕冷却后溶剂挥发干净的工件以及未浸漆工件,在保证高效稳定、次品率低的同时,只保留操作人员在plc中控台位置,从而尽可能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2)通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五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从而有效实现电抗器的上料、浸漆、下料过程相隔开,避免电抗器位于同一高度的传送位置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涉及影响,同时通过往复排布有效减少该自动传送带整体的排布空间。

(3)通过具体设置第五传送带的传送长度大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相等且小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从而通过相对较长的第一传送带实现电抗器在负压浸漆和沥干过程中的传递稳定,而将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相等且设置为最短以适应相对稳定的电抗器在沥干、干燥、及冷却工序之间的传送,而将第五传送带实现往复排布则可以有效减少该自动传送带整体的排布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包括从前向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连接的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其中在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上方还设置有plc中控台a;

在负压浸漆室b和沥干室c的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

在沥干室c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2;

在干燥室d内部设置有第三传送带3;

在冷却室e内部设置有第四传送带4;

在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五传送带5,且其中,

第五传送带5位于第一传送带1上方,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及第四传送带4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位于第一传送带1下方;通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五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从而有效实现电抗器的上料、浸漆、下料过程相隔开,避免电抗器位于同一高度的传送位置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涉及影响,同时通过往复排布有效减少该自动传送带整体的排布空间;

第五传送带5的传送长度大于第一传送带1的传送长度,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及第四传送带4的传送长度相等且小于第一传送带1的传送长度;通过具体设置第五传送带的传送长度大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相等且小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长度,从而通过相对较长的第一传送带实现电抗器在负压浸漆和沥干过程中的传递稳定,而将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及第四传送带的传送长度相等且设置为最短以适应相对稳定的电抗器在沥干、干燥、及冷却工序之间的传送,而将第五传送带实现往复排布则可以有效减少该自动传送带整体的排布空间;

电抗器7安装于吊篮6中且与第一传送带1的一端连接,从而在第一传送带1启动时实现吊篮1的提升及输送;

plc中控台a分别与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第四传送带4、及第五传送带5连接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第四传送带4、及第五传送带5的启、停、以及传送速度控制,从而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合理控制各传送带的启、停、及传送速度控制。

具体地,第五传送带5的右端设置有吊钩装置5-1,从而通过该吊钩装置5-1实现将吊篮6从第四传送带4吊起并移送至第五传送带5上。

具体地,电抗器7以位于吊篮6中的方式依次经过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及冷却室e,从而实现单次对多个电抗器的浸漆操作,对于未能喷漆的面则经过后续翻面再次喷漆处理以实现电抗器7的整体喷漆操作。

具体地,吊篮6底部设置有定位凸起以保证电抗器7在吊篮6内部的定位稳定,从而保证电抗器7在传送过程中的定位稳定效果。

具体地,电抗器依次经过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的总时间为20小时,且在负压浸漆室b、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内的停留时间比为tb:tc:td:te=1:1:2:1,从而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保证电抗器在各室内的工序处理完全。

具体地,电抗器7在吊篮6中且位于第五传送带5上的取件、放件、静置、及传送总时间为4小时,从而为取、放件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工序实现完全。

具体地,在第一传送带1左端位置设置有上料机械手,在第五传送带5左端位置设置有下料机械手,通过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以实现对电抗器7的抓取及定位准确。

具体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抗器绝缘固化工艺的自动传送带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位于plc中控台a内部的操作人员操纵上料机械手,将装有电抗器7的吊篮6置于负压浸漆室b内,用真空泵将负压浸漆室b内抽负压,以排除电抗器7内部的水分和空气,然后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一传送带1将电抗器7送入树脂容器内进行浸漆工序;

2)浸漆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一传送带1将电抗器7移至沥干室c内的第二传送带2上,并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二传送带2将装有电抗器7的吊篮6移至沥干室c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7进行沥干工序;

3)沥干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二传送带2将电抗器7移至干燥室d内的第三传送带3上,并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三传送带3将装有电抗器7的吊篮6置于干燥室d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7进行干燥工序;

4)干燥工序完成后,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三传送带3将电抗器7移至冷却室e内的第四传送带4上,并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四传送带4将装有电抗器7的吊篮6移至冷却室e的中间位置,对电抗器7进行冷却工序;

5)通过plc中控台a启动第五传送带5右端设置的吊钩装置5-1将冷却室e中的装有电抗器7的吊篮6吊至第五传送带5上,吊篮6通过第五传送带5被送至第五传送带5的左端,位于plc中控台a内部的操作人员操纵下料机械手将第五传送带5上的吊篮6取出。

具体地,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及第四传送带4启动后的传送速度相等,从而平稳实现电抗器7在沥干室c、干燥室d、冷却室e内的平稳传送。

具体地,第一传送带1启动后的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及第四传送带4启动后的传送速度,且所述第一传送带1启动后的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五传送带5启动后的传送速度,从而以相对最快的传送速度实现电抗器7在最长长度的第五传送带5上的传送,而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实现电抗器7的提升及浸漆、沥干操作,以保证浸漆和沥干工序的有效及稳定完成。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