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6581发布日期:2019-11-06 01:2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高压大电流连接器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必不可少的连接件,市场上对高压大电流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安全性能以及产品的优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主要是金属外壳多芯连接器,此类连接器产品通常具有以下弊端:一、传导结构设计不合理、安装繁杂、接触不良、电阻不稳定导致发热增加;二、产品工艺复杂,成本高;三、因车内线路安装空间狭小,传统单向接触连接器安装时会有一定的不便;四、对插连接方式灵活多变性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包括“u”形开口状的护套主体和簧片主体,所述护套主体的侧端连接有用于固定线缆铜芯的护套线耳,护套主体的开口上下端均设置带有导向角的对插限位骨,所述簧片主体内嵌于护套主体并用于插接铜排插片,所述簧片主体包括若干个导向触指一、导向触指二以及接触触指,所述簧片主体于相邻两侧端分别开设条形开口一和条形开口二,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和导向触指二均为弓舌形且根部均与簧片主体呈一定的弓形角度的连接,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和导向触指二的中部凸起部分均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簧片主体形成一定的上仰角度,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和导向触指二的端部均设置有传导触角,所述传导触角与接触面形成一定的下仰角度,若干个所述传导触角分别置于条形开口一和条形开口二内并直接与护套主体接触,所述接触触指有若干个并均通过触角形变连带呈一定上仰角度的设置于簧片主体内部,若干个所述触角形变连带的负角均设置传导反应力接触支撑角且与护套主体直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簧片主体的上下端面均对称设有若干个用于卡接簧片主体的卡接头一,簧片主体的连接部设有两个用于二次固定簧片主体的卡接头二。

优选的,所述护套主体上下表面均开设若干个与卡接头一相匹配的限位孔一,护套主体的连接部开设与卡接头二相匹配的限位孔二,护套主体上位于限位孔二的下端设置防止插接方向错误的防错骨。

优选的,所述护套主体材质为高导电性c1100铜合金冲压成型,表面铜底镀银,满足优良的导通性与环境严厉的盐雾要求。

优选的,所述簧片主体材质为高强度高导电流铜合金冲压成型,表面铜底镀镍再镀银,满足优良的载流能力及应力形变,镀层满足环境严厉的盐雾要求。

优选的,两个置于护套主体开口上下端的对插限位骨的表面间距不大于铜排插片的厚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保证高导电率同时满足简单、方便安装操作、连接电流接触稳定性高;二、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的机加工艺更改转换为钣金冲压工艺完成,易于调整公差一致性。避免因累积公差导致产品的性能不一致性;三、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圆柱转换为钣金冲压,改进为在相等体积增加接触点同时满足90°及180°的两向接触;四、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圆柱压接连接(包括多边形、圆形压接),改进为可压接、可焊接、可螺栓紧固连接,实现了线缆的连接方式灵活多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铜排插片180°插入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铜排插片90°插入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护套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簧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簧片主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簧片主体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接触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例的剖视图。

其中,1-护套主体,2-簧片主体,3-护套线耳,4-对插限位骨,5-铜排插片,6-导向触指一,7-导向触指二,8-接触触指,9-条形开口一,10-条形开口二,11-接触面,12-传导触角,13-触角形变连带,14-传导反应力接触支撑角,15-卡接头一,16-卡接头二,17-限位孔一,18-限位孔二,19-防错骨,20-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包括“u”形开口状的护套主体1和簧片主体2,所述护套主体1的侧端连接有用于固定线缆铜芯的护套线耳3,护套主体1的开口上下端均设置带有导向角的对插限位骨4,所述簧片主体2内嵌于护套主体1并用于插接铜排插片5,所述簧片主体2包括若干个导向触指一6、导向触指二7以及接触触指8,所述簧片主体2于相邻两侧端分别开设条形开口一9和条形开口二10,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6和导向触指二7均为弓舌形且根部均与簧片主体2呈一定的弓形角度的连接,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6和导向触指二7的中部凸起部分均设置有接触面11,所述接触面11与簧片主体2形成一定的上仰角度,若干个所述导向触指一6和导向触指二7的端部均设置有传导触角12,所述传导触角12与接触面11形成一定的下仰角度,若干个所述传导触角12分别置于条形开口一9和条形开口二10内并直接与护套主体1接触,所述接触触指8有若干个并均通过触角形变连带13呈一定上仰角度的设置于簧片主体2内部,若干个所述触角形变连带13的负角均设置传导反应力接触支撑角14且与护套主体1直接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簧片主体2的上下端面均对称设有若干个用于卡接簧片主体2的卡接头一15,簧片主体2的连接部设有两个用于二次固定簧片主体2的卡接头二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套主体1上下表面均开设若干个与卡接头一15相匹配的限位孔一17,护套主体1的连接部开设与卡接头二16相匹配的限位孔二18,护套主体1上位于限位孔二18的下端设置防止插接方向错误的防错骨1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护套主体1材质为高导电性c1100铜合金冲压成型,表面铜底镀银,满足优良的导通性与环境严厉的盐雾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簧片主体2材质为高强度高导电流铜合金冲压成型,表面铜底镀镍再镀银,满足优良的载流能力及应力形变,镀层满足环境严厉的盐雾要求。

此外,两个置于护套主体1开口上下端的对插限位骨4的表面间距不大于铜排插片5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簧片主体2材质本有的弹性特性,装置簧片主体2时,使簧片主体2开口内缩小后放置在护套主体1内侧,在簧片主体2上设计与护套主体1相匹配的卡点来实现定位,定位后簧片主体2恢复到自由状态扣合在护套主体1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簧片主体2与接触面11形成一定的上仰角度,在与铜排插片5预插触时形成导向角,可以保证铜排插片5介入时保证稳定接触不破坏彼此镀层;铜排插片5在90°或180°插入接触时,接触面11通过触角形变连带13形成正向力下压,下压迫使传导反应力接触支撑角14与护套主体1直接接触并形成有效正向力,在车辆应用在复杂颠簸环境时,触角形变连带13形成抵消振动冲击力的稳定接触。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簧片主体2仍然内嵌于护套主体1内,将原有的卡接连接方式变为通过若干个固定于护套主体1上的固定柱20与簧片主体2铆合的连接方式。

基于上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保证高导电率同时满足简单、方便安装操作、连接电流接触稳定性高;二、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的机加工艺更改转换为钣金冲压工艺完成,易于调整公差一致性。避免因累积公差导致产品的性能不一致性;三、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圆柱转换为钣金冲压,改进为在相等体积增加接触点同时满足90°及180°的两向接触;四、产品结构实现由传统圆柱压接连接(包括多边形、圆形压接),改进为可压接、可焊接、可螺栓紧固连接,实现了线缆的连接方式灵活多变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特别适用在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到电池、电池到配电盒、配电盒到电控的主电力传输,传输电流能力在80-350a之间,具备耐受高压大电流的传输能力同时满足复杂颠簸耐久能力。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