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6578发布日期:2019-11-06 01: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上的接线端子,大多数都是设置单个端子本体,端子本体内部封设有金属片,金属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线,金属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接线孔内,通过另一导线插入该接线孔内以实现电气的接通;但是这种结构形式中,接线端子为一个整体,端子局部损坏即整个报废,使用成本高;而且,这种接线端子多为适用于线芯较大、较硬的场景,通过线芯与金属片的卡紧以实现连通;但是这种情况下,线芯多为直接裸露,使用不当即会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此外,对于接触式的接线端子而言,如何确保接线端子的接线端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接触性能、确保接触良好,一直是行业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使用灵活、安全可靠,并且结构简单,经济效益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腔室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腔室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接触的端面设置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外圆弧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电气连接时,所述第二本体至少部分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且所述平面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外圆弧面相顶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室贯穿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包括第一固线腔和第一连接腔;

所述第一固线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第一导线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并电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固线腔内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室贯穿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包括第二固线腔和第二连接腔;

所述第二固线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第二导线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并电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固线腔内时,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腔的侧壁均呈圆环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连接腔的轴心线上;所述第二连接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长度小于所述弧形卡槽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卡块滑进所述弧形卡槽的直线型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均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导电片以内圆弧面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导电片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腔的内侧壁上并外露设置所述平面结构;电气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片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室内还设置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的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片即嵌设在所述引导片的外圆弧面与所述平面结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片的外圆弧面到所述平面结构之间的最短距离值小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片发生形变的内陷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均为塑胶材料制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线腔、第二固线腔的外侧壁上均凸起设置有电极标识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巧妙地设计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并且将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连通的两线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避免部分导线的线芯裸露设置,使得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将接线端子的本体设计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当其中某个零部件损坏时,不用整个替换掉接线端子,使用灵活、有效地降低了接线端子的使用成本;同时,本方案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整体结构简单,还有效降低了接线端子的制作成本,经济效益好。

此外,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插接连接,使得呈弧形设计的第一导电片可直接插接,或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本体后再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平面结构相顶抵;巧妙地将金属导电片之间的接触面设计为弧形面与平面的接触方式,使得导电片之间的顶抵接触更为紧贴可靠,有效确保金属导电片在使用过程中的接触良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接线端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通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接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本体,11-第一壳体,12-第一腔室,121-第一固线腔,122-第一连接腔,13-第一导电片,14-弧形卡槽,141-凹槽,15-第一安装块;

2-第二本体,21-第二壳体,22-第二腔室,221-第二固线腔,222-第二连接腔,223-内陷槽,23-第二导电片,24-卡块,25-第二安装块,26-引导片;3-电极标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接触结构的接线端子,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均为绝缘材料制作,如塑胶。

所述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腔室12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2内的第一导电片13,所述第一导电片13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

所述第一腔室12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1设置,包括第一固线腔121和第一连接腔122;所述第一固线腔12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第一导线(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安装块15,所述第一导电片13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15上并电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安装块15固定在所述第一固线腔121内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腔122内。

所述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壳体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第二腔室22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22内的第二导电片23,所述第二导电片23的截面呈矩形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导电片23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3接触的端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片23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片13的外圆弧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腔室22贯穿所述第二壳体21设置,包括第二固线腔221和第二连接腔222;所述第二固线腔22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安装块25,所述第二导电片23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25上并电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安装块25固定在所述第二固线腔221内时,所述第二导电片2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腔222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腔122、所述第二连接腔222的侧壁均呈圆环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腔122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槽14,所述弧形卡槽14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连接腔122的轴心线上;所述第二连接腔2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的长度小于所述弧形卡槽14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腔1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卡块24滑进所述弧形卡槽14的直线型凹槽141。

在使用时,将所述卡块24对准所述凹槽141插入,此时第一导电片13也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腔222内,当旋转所述第二本体2使得所述卡块24卡紧在所述弧形卡槽14内时,使得第一导电片13也随着旋转并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3相顶抵,以实现电气接通。设置有卡块24和弧形卡槽14,既方便了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的卡接连接,实现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的可拆卸;同时也可进一步避免接线端子在接通过程中被外力引致的脱出,进一步确保接线端子使用状态的安全、可靠。

所述第一固线腔121、第二固线腔221的横截面呈环形跑道状,即在所述第一固线腔121、第二固线腔22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对的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块15、第二安装块25的形状也设计为与所述第一固线腔121、第二固线腔221的形状一致;设计为平面可以更加便于第一安装块15、第二安装块25的固定安装,并且还能便于使用者的手持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线腔121、第二固线腔221的外侧壁上的平面上还均凸起设置有电极标识结构3,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

所述第一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23均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导电片13以内圆弧面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2内,所述第二导电片2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腔222的内侧壁上并外露设置所述平面结构;电气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3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腔222内,所述第二本体2的第二连接腔222则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2内,通过旋转以使得所述平面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3的外圆弧面相顶抵。

此外,所述第二腔室22内还设置有引导片26,所述引导片26的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片13通过旋转即嵌设在所述引导片26的外圆弧面与所述平面结构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引导片26的外圆弧面到所述平面结构之间的最短距离值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一导电片13的厚度,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腔222的内侧壁上设置供所述第二导电片23发生形变的内陷槽223。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片13与第二导电片23之间能形成弹性抵接的状态,以确保接触良好;同时,通过所述内陷槽223也能便于对第二导电片23状态的调整,如更换第二导电片23或增设垫块以增强第二导电片23的抗弯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