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7027发布日期:2019-12-31 19:3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在智能家居领域,用户往往希望能够对家用电器进行远程控制,从而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例如,高温季节,用户下班前可以远程开启空调,提前降低室内的温度。

目前可以通过间接控制与智能家电连接的插座,即智能插座实现对智能家电的远程控制。智能插座除了包括供电模块还增设了控制模块,这必然会增大智能插座的体积。为了减小智能插座的体积,通常将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层叠设置,其中,供电模块包括强电元件和弱电元件,控制模块属于弱电元件。强电元件可能会对弱电元件存在电磁干扰,导致弱电元件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由于智能插座的长时间工作,供电模块中的强电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弱电元件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弱电元件导致元件之间短路,安全性较低。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插座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插座,用于提高智能插座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插座,所述智能插座包括: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至少两个强电元件和至少一个弱电元件,用于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

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输出,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弱电元件,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层叠装配;

隔离装置,用于隔离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以及隔离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强电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弱电元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采用层叠方式进行装配的智能插座,可以通过隔离装置对该智能插座中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一电路板中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进行隔离。这样即使智能插座中的强电元件因长时间工作产生较多的热量,由于隔离装置可以降低强电元件对弱电元件的影响,同时可以降低强电元件之间短路的可能性,提高了智能插座的安全性。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套的连接件,其中,一个所述隔离套套接在一个所述强电元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对第一电路板上的每一个强电元件设置一个隔离套,从而隔离第一电路板上的强电元件和弱电元件,尽量避免强电元件影响弱电元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弱电元件损坏。同时,该隔离套可以具有一定的厚度,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尽量避免第一电路板对第二电路板造成干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套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隔离套,因此,将连接件与至少两个隔离套设计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升隔离装置的机械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装置的材料为聚酰胺或聚碳酸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可以选择聚酰胺或者聚碳酸酯制成,以使得隔离装置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与绝缘性,能够较好地隔离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以及隔离第一电路板中的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均开设有通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螺钉将隔离装置固定在第一电路板上,使得隔离装置能够紧密贴合第一电路板。该固定方式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使得所述隔离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内部的连接件与第一电路板都设计有成卡接结构,直接通过卡接将隔离装置固定在第一电路板上,更加简单便捷。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隔离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套中的第一隔离套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套中除所述第一隔离套之外的其他隔离套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用连接件对隔离装置进行固定的基础上,还利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单一连接件固定隔离装置可能出现的脱落现象。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卡接件与连接件为可分离结构,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第一卡接件可能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隔离装置与第一电路板脱离。因此,将第一卡接件与连接件设计为一体结构,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提升固定的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插座还包括:

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以及所述隔离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强电元件一一对应的插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采用层叠方式进行装配的智能插座,可以通过隔离装置对该智能插座中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一电路板中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进行隔离。这样即使智能插座中的强电元件因长时间工作产生较多的热量,由于隔离装置可以降低强电元件对弱电元件的影响,同时可以降低强电元件之间短路的可能性,提高了智能插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插座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安装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安装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智能插座普遍可以采用供电模块与控制模块相互分离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层叠方式进行装配。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智能插座的体积,但是在智能插座内部狭小的空间内,难以保证供电模块内部元件之间或者供电模块与控制模块之间不会对彼此造成干扰。若智能插座中的内部元件之间一旦产生相互干扰,可能会导致智能插座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现有技术中智能插座的安全性较低。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中设置了隔离装置,既能隔离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又能隔离第一电路板上的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从而提高了智能插座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a、图1b以及图1c,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包括第一电路板101,第二电路板102和隔离装置103。

第一电路板101可以是强电电路板,上面可以承载多个强电元件和多个弱电元件。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强电元件例如可以是供电电极,为接入智能插座的外部设备提供电源。根据智能插座的类型不同,供电电极的个数也不同。例如,当智能插座为两相插座时,供电电极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极,其中,第一供电电极与零线相连,第二供电电极与火线相连。又例如,当智能插座为三相插座时,供电电极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以及第三供电电极,其中,第一供电电极与零线相连,第二供电电极与火线相连,第三供电电极与地线相连。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弱电元件可以包括电阻以及电容等,用于调节第一电路板101的输出电流,从而使该智能插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

第二电路板102可以包括多个弱电元件,例如可以包括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开关模块。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输入信息。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通信模块,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者语音输入模块。第二电路板102可以对第一电路板101进行控制。例如第二电路板102上设置的语音输入模块可以接收输入的语音指令,将该语音指令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开关模块。该开关模块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01连接,从而通过开关模块控制第一电路板101的输出。

第一电路板101主要用于向外部设备提供电源,第二电路板102主要用于控制第一电路板101。为了减小智能插座的体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1与第二电路板102可以采用层叠方式进行装配,即第一电路板101与第二电路板102层叠设置。但是智能插座内部的空间有限,第一电路板101与第二电路板102之间的相对距离较近,这样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强电元件工作时可能会对第二电路板102上的弱电元件造成干扰。例如强电元件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可能会导致热击穿,例如击穿周围空气,对第二电路板102上的弱电元件造成电磁干扰,还可能产生短路,因此,现有智能插座的安全性较低。

鉴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智能插座中增设了隔离装置103,该隔离装置103位于第一电路板101与第二电路板102之间,既能隔离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也能隔离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强电元件与第二电路板102上的弱电元件。因此,可以尽量保护弱电元件不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也可以尽量避免强电元件之间的短路,提高了智能插座的安全性。

具体的,请参见图2a与图2b,为隔离装置103的结构示意图。隔离装置103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套201以及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隔离套201的连接件20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2与至少两个隔离套201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装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103的材料可以选择为聚酰胺或者聚碳酸酯。这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与绝缘性,即使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强电元件发生电弧击穿,也能较好的保护第一电路板101上的弱电元件以及第二电路板102上的弱电元件。同时这两种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即机械强度较好,韧性较好,因此,根据智能插座的类型不同,隔离装置103可以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以适用不同的应用需求。

当将隔离装置103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1与第二电路板102之间时,为确保良好的隔离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103可以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01,也可以固定在第二电路板102。下面以隔离装置103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01上为例,对隔离装置103的几种固定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固定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103的连接件202与第一电路板101均开设有通孔,并且第一电路板101所开设的通孔具有螺纹结构。其中,第一电路板101上通孔具有的螺纹结构与所使用的螺钉的螺纹结构相匹配。当需要将隔离装置103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01上时,可以将螺钉穿过连接件202的通孔,并将螺钉拧入第一电路板101所设置的通孔中。这种固定方式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第二种固定方式,在隔离装置103中的连接件202上设置第一卡接件,且第一连接件与连接件采用一体成型,在第一电路板101上设置第二卡接件,当需要将隔离装置103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01上时,利用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即可,更加简单便捷。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固定方式固定隔离装置103。即同时利用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卡接件固定方式,以加强隔离装置103与第一电路板101之间的固定。

由上可知,当使用螺钉对隔离装置103进行固定时,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第一电路板101中设置的螺纹结构出现损坏,使得螺钉与第一电路板101中的螺纹结构不能完全吻合,导致隔离装置103不能牢固的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01上。或者使用卡接件对隔离装置进行固定时,由于连接件202与第一电路板10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使得卡接不牢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松动问题。

鉴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装置103中还设置了第一固定件203与第二固定件204。具体的,第一固定件203设置在至少两个隔离套201中的第一隔离套上,第二固定件204设置在至少两个隔离套201中除第一隔离套之外的其他隔离套上。当使用单独使用螺钉或者卡接件,又或者同时使用螺钉和卡接件对隔离装置103进行固定时,新增设的第一固定件203与第二固定件204可以加强固定隔离装置103的强度。

智能插座还可以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以及隔离装置103可以设置在该壳体内。该壳体的一面,例如第一面可以设置面板,该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孔。其中,至少一个插孔的数量与第一电路板101中的供电电极的数量相同,每个插孔的位置与第一电路板101中的供电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外部设备的电源插头可以插入插孔,实现与第一电路板101中的供电电极实现电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