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7023发布日期:2019-12-31 19: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2015年1月2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580017918.x”发明名称为“连接器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了改进的配合机构的连接器组件,例如用于光波导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子应用中,通常必须经由端子将信号和/或电源线、例如光学信号线连接到电子器件,连接到其它光学信号线或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特别地,当电子器件意于户外使用时,必须通过连接器组件来满足特殊要求,特别是有关耐水和/或断开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在应对环境影响方面比较可靠耐用,并且提供与对应的配对连接器的牢固连接。

在阅读了下面的描述后很显然的,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或可替代地或另外地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得以解决。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外壳体和由外壳体承载的锁闩,其中所述外壳体经结构设计用于通过第一端接收两种不同类型的缆线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在第二端接收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外壳体包封连接器组件的敏感部分,例如未绝缘的缆线,接触件等。这对于为连接器组件的敏感部分提供基本的保护使其不受环境,比如尘土、灰尘、湿气等,的影响是特别有利的。

锁闩被外壳体、优选通过至少一个铰接部承载,铰接部设置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优选地锁闩解决了将连接器组件锁定在对应端子处的问题。

外壳体经结构设计用于通过外壳体的第一端接收两种不同类型的缆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第一端在配合状态下背离端子。因此,连接器组件不仅限于一种类型的缆线,而是根据特定应用要求能够接收不同类型的缆线。此特征显著增加了连接器组件的灵活性。

本连接器组件的特别优势是连接器组件非常灵活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因此,首先可以在不同的应用中使用同一模块配合接口,而不必须改变连接器组件的设计。因此,可以标准化连接器组件的模块配合接口,并且通过在本连接器组件中使用的缆线类型来使本连接器组件适用于此特殊使用情况。

而且,外壳体经结构设计用于在外壳体的第二端接收两个不同模块配合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第二端是连接器组件在配合状态下面对着端子的那一端。

优选地,模块配合接口可设计成可互换的,其中模块配合接口可优选地借助于卡扣连接而可松开地连接。在第二端,连接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在特别应用中,不必须使用所有的可用模块配合接口。然而,在一些优选应用中,仅仅一个模块配合接口被使用。这是特别具有优势的,因为使用者能够使一个标准化的连接器组件使用于许多类型的应用。

优选地,外壳体是防水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壳体是防水的以特别适用于户外应用。当电源信号或电信号在户外传输时能够防水对于连接器组件来说是特别有利地,勇于避免短路故障,短路故障可能会破坏连接器组件和/或连接于其上的电子器件。

优选地,外壳体还包括前密封件和/或后密封件。

前密封件优选布置在连接器组件的上述第二端,用于密封连接器组件与端子的过渡处以避免灰尘、尘土、湿气等侵入。优选地,前密封件由直接模制到连接器组件上的橡胶制成或前密封件通过被推压到连接器组件上而应用。前密封件帮助使连接器组件在外壳体的第二端处防水。后密封件优选设置在外壳体的第一端并且密封缆线和连接器组件的过渡处以避免灰尘、尘土、湿气等侵入。

优选地,所述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传输不同类型的电能。

如上所述,连接器组件可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优选地,模块配合接口传输不同类型的电能。因此,现在可以提供不仅仅能够传输一种类型的能量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使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优选地,所述不同类型的电能是信号和电力。

优选地,所述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进行不同模式的电能传输。优选地,所述不同模式的电能传输通过电导体和通过光纤进行。

因此,可以通过一个单一连接器接口为电子器件提供信息和电力。这对于户外应用来说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必须仅有一个、优选地是防水的连接至电子户外器件来使用该电子器件。然而,此特征不仅仅对于户外使用有利。在室内应用中,可能希望在电子器件处提供仅仅一个缆线,例如由于美观方面和/或空间方面的考虑。

优选地,所述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被选自由下述构成的组:sfp,poe/ethernet,10档电源(10-position-power),2档电源(2-position-power),和ethernet/电源的组合。

sfp是小型可插拔(smallform-factorpluggable)的首字母缩略词,poe是以太网供电(poweroverethernet)的首字母缩略词。因此,连接器组件可用作信号传输接口,能量传输接口和/或它们的组合。因此,优选地,可以在首选的连接器组件中使用用于信号传输和/或电力传输的标准化接口。这有助于减少电子器件的适应性工作,因为只有接口必须被适应到本连接器组件即可,并且在内部可以像通用室内应用那样处理这些信号和/或电源。因此,内壳体优选地布置在外壳体和模块配合接口之间。因此,优选地内壳体用作外壳体和模块配合接口之间的适配器,以与许多不同类型的模块配合接口一起使用外壳体。而且,内壳体优选提供接触构件,以均衡电子器件和缆线之间的接地电势。

优选地,本组件还包括内壳体,内壳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壳体中。更优选地,内壳体和外壳体是单独的零件,它们被可松开地连接到彼此,例如借助于卡扣连接器。这对于本连接器组件的简单且灵活的组装来说是特别有利地。

优选地,锁闩被可转动地附接到外壳体,其中锁闩围绕着垂直于连接器组件的配合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并且锁闩可在锁闩的解锁状态和锁闩的锁定状态之间转动。

在锁闩的锁定状态,连接器组件优选被锁定到端子,连接器组件与该端子相配合。在解锁状态,连接器组件优选能够从该端子拔下。锁闩在外壳体处的附接优选借助于至少一个铰接部、更优选通过两个铰接部实现,该铰接部限定锁闩的旋转轴线。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可以借助于锁闩为连接器组件提供机械上简单的、节省空间的并且可靠的锁定,以避免连接器组件被意外拔下,例如通过拉缆线的另一端而拔下。

优选地,外壳体还包括滑块,滑块被可滑动地布置在锁闩和/或外壳体上,其中滑块可在嵌置允许锁闩移动的滑块的解锁状态和其中锁闩被锁定在其位置的滑块的锁定状态之间移动。

滑块优选提供锁定该锁闩的能力。特别优选地,当锁闩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块能够锁定该锁闩。这是特别有利的,用于进一步降低连接器组件被意外拔下的危险。如上面描述的,锁闩必须围绕着旋转轴线转动,以允许连接器组件从对应端子解除配合。锁闩的此移动被滑块禁止,然后滑块处于锁定状态。

优选地,外壳体还包括适于与滑块协作的至少一个锁定装置,其中连接器组件被构造成,通过使锁闩围绕着旋转轴线从锁闩的解锁状态转动到锁闩的锁定状态,而可松开地固定到端子,其中当滑块处于其锁定状态时滑块与外壳体的锁定装置接合以防止锁闩转离锁闩的锁定状态。

当锁闩和滑块都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块优选防止锁闩的任何转动。滑块优选地停靠在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上。这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实现了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两者的、彼此接合的形状配合连接,优选以两个l-形型材的形式。通过此形状配合连接,通过滑块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互锁的形状配合连接,锁闩被防止转离锁定状态。优选当锁闩和滑块都处于锁定状态时操作数据-和/或电力连接,因为它提供了避免意外拔下的最大安全性。这样,为了拔下连接器组件,在第一步骤中,必须将滑块从锁定状态移动到解锁状态以解锁锁闩。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必须将锁闩从锁定状态转动到解锁状态以解锁连接器组件。最后,在第三步骤中,才能够拔下连接器组件。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地,连接器组件的插入可以相反地进行。

优选地,所述滑块通过锁闩处的滑块引导部并且通过滑块处的滑块引导部配对部进行平行于连接器组件的配合轴线的引导。

优选地,滑块包括实现了与锁闩的至少一部分形状配合的形状,其中所述形状配合得以实现,但滑块仍能够在配合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因此,除平行于配合轴线的移动之外的所有自由度都得到限制。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滑块不再是松散的附加部分,而是不能散掉的连接器组件的集成构件。

在可替代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特别是用于光波导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被可移动地布置在内壳体上,其中外壳体包括锁定构件;锁闩,其被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体上,其中锁闩适于围绕着旋转轴线转动,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连接器组件的配合轴线,并且其中,锁闩能够在锁闩的解锁状态和锁闩的锁定状态之间转动;和滑块,其被可滑动地布置在锁闩和/或外壳体上,其中所述滑块能够在滑块的解锁状态和滑块的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被构造成,通过锁闩围绕着旋转轴线从锁闩的解锁状态转动到锁闩的锁定状态,而可松开地固定到端子,并且在滑块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块与外壳体的锁定构件接合以防止锁闩被转离锁闩的锁定状态。

内壳体能够相对于外壳体移动。此移动特别有利的,以补偿端子内的连接器配对部的布置结构的变化。

锁闩在外壳体处的附接优选借助于至少一个铰接部、更优选通过两个铰接部实现,该铰接部限定锁闩的旋转轴线。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可以借助于锁闩为连接器组件提供机械上简单的、节省空间的并且可靠的锁定,以避免连接器组件被意外拔下,例如通过拉缆线的另一端而拔下。

在锁闩的锁定状态,连接器组件优选被锁定到端子,连接器组件与该端子相配合。在锁闩的解锁状态,连接器组件优选能够从该端子拔下。

滑块优选提供锁定该锁闩的能力。特别优选地,当锁闩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块能够锁定该锁闩。这是特别有利的,用于进一步降低连接器组件被意外拔下的危险。如上面描述的,锁闩必须围绕着旋转轴线转动,以允许连接器组件从对应端子解除配合。

当锁闩和滑块都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块优选防止锁闩的任何转动。滑块优选地停靠在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上。这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实现了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两者的、彼此接合的形状配合连接,优选以两个l-形型材的形式。通过此形状配合连接,锁闩被防止转离锁定状态,因为滑块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的形状配合连接将两者互锁在一起。优选当锁闩和滑块都处于锁定状态时操作数据连接和/或电力连接,因为它提供了避免意外拔下的最大安全性。这样,为了拔下连接器组件,在第一步骤中,必须将滑块从锁定状态移动到解锁状态以解锁锁闩。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必须将锁闩从锁定状态转动到解锁状态以解锁连接器组件。最后,在第三步骤中,才能够拔下连接器组件。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地,连接器组件的插入可以相反地进行。

优选地,外壳体被构造成相对于内壳体平行于连接器组件的配合轴线滑动。

此移动优选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设计而限制在10mm、更优选地7mm、并且最优选4mm的范围内。此移动是特别有利的,用于提供连接器组件和端子之间可靠的连接,其中对端子的几何限制不那么关键,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光学连接器来说这是惯用手段。

优选地,内壳体包括齿区域并且外壳体包括对应齿区域,其中当滑块处于锁定状态时内壳体的齿区域与外壳体的对应齿区域接合。

这样,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的相对移动被禁止。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不再可能通过拉缆线而断开数据传递,因为内壳体不再能移离配对部,因为在外壳体被刚性固定在端子处时它可以相对于外壳体移动。现在,内壳体和外壳体是单体块,其中内壳体在所有自由度上被刚性固定到外壳体。

优选地,外壳体的对应齿区域被布置在紧固臂处,紧固臂在一端固定到外壳体,并且紧固臂的相反端是自由的以允许使臂朝向内壳体弯曲移动。

优选地,该弯曲是弹性弯曲,以便当力被施加于其上时紧固臂被弯曲,而且当力不再存在时紧固臂返回其初始位置。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紧固臂可以用来提供紧固臂的齿区域与内壳体的齿区域的可松开的接合,用于当外壳体被锁定在端子处时内壳体不能相对于外壳体移动。

优选地,紧固臂包括背离内壳体的致动斜坡,并且当滑块移动到锁定状态时,滑块适于接合该致动斜坡,从而朝向内壳体弯曲紧固臂,使得外壳体的齿区域与内壳体的齿区域接合。

这里,当外壳体被锁定在端子处时,可以通过滑块的一个单一移动来提供两个不同的锁定动作,即锁闩的锁定以及内壳体不能相对于外壳体移动。因此,连接器组件的其它部分可省略,因为这两个功能被集成在一个部件、即滑块中了。

优选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弹簧。

为了自动补偿连接器组件和端子之间的变化,该弹簧被布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其中弹簧包括平行于配合轴线的延伸方向。弹簧在其第一端迫压在内壳体上并且在其第二端迫压在外壳体上。

优选地,弹簧适于当外壳体保持固定时该弹簧将内壳体偏压到连接器组件的配合方向上。

弹簧相对于外壳体、平行于配合轴线在朝向端子的方向上迫压内壳体。因此,当连接器组件在端子处插入并且锁闩处于锁定状态时,弹簧将内壳体和嵌置的光纤连接器迫压在该端子内的配对部上,并且因此能够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其中边缘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的边缘和第二壳体部分的边缘之间。

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优选地嵌置缆线的端部和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以包封缆线至光纤连接器的过渡处,并且防止尘土、灰尘和/或水等侵入。此包封的一个元件是该边缘密封件,其沿着内壳体的第一壳体部分的侧壁的内表面延伸。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借助于卡扣连接组装在一起。

卡扣连接优选地通过锁闩和凹槽实现。此特征允许内壳体在没有任何附加工具和部件、比如螺丝刀和附加螺钉的情况下进行组装。而且,此特征还允许在没有任何附加工具的情况下拆卸连接器组件,这对于户外应用是特别有利的。

优选地,内壳体还包括前密封件和/或后密封件。

前密封件优选布置在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端,用于密封连接器组件与端子的物理连接处以避免灰尘、尘土、湿气等侵入。优选地,前密封件由直接模制到连接器组件上或通过将其推到连接器组件上而应用的橡胶制成。前密封件有助于使连接器组件在外壳体的第二端处防水。后密封件优选设置在外壳体的第一端,并且密封缆线和连接器组件直接的物理连接处以避免灰尘、尘土、湿气等侵入。

优选地,滑块借助于设置在锁闩上的滑块引导部并且借助于设置在滑块上的滑动引导配对件引导。

滑块优选地停靠在锁闩处的滑块引导部上,并且在锁定状态中还停靠在外壳体处的锁定引导件上。这里,滑块处的滑块引导部配对部实现了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两者的、彼此接合的形状配合连接,优选地以两个l-形型材的形式。当滑块处于锁定状态时,通过此形状配合连接,与滑块引导部和锁定引导件两者的形状配合连接将两者互锁在一起,锁闩被防止转离锁定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3维示意图;

图2示出了带有锁闩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壳体的3维示意图,其中滑块已经从锁闩拆除;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组件被连接到端子并且锁定在端子处;

图4b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图4a的连接器组件;

图5示出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一起使用的多用途缆线的断面图;

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3维示意图;

图7示出了带有锁闩的第二实施例的外壳体的3维示意图,其中滑块已经从锁闩拆除;

图8a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组装阶段;

图8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组装阶段;

图8c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三组装阶段;

图9a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阶段的侧视图,其中锁闩和滑块两者都处于解锁状态;

图9b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阶段的剖视图;

图10a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阶段的侧视图,其中锁闩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滑块处于解锁状态;

图10b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阶段的剖视图;

图11a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三连接阶段的侧视图,其中锁闩和滑块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和

图11b示出了带有对应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三连接阶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以及9a,10a和11a涉及连接器组件1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1至3以不同视图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的第一实施例。缆线100通过外壳体300的第一端进入外壳体300。在外壳体300内,缆线100是未绝缘的,并且单一线108,112被连接到电源接触件432和/或连接到信号接触件阵列434,并且缆线100的编织部104被连接到连接器组件1的压接编织接触件420。

在外壳体300的第一端,外壳体包括用于缆线100的应变释放部390,其通过外壳体300上的螺纹380和螺母360固定到连接器组件1。而且,从缆线100至壳体300的过渡处通过后密封件370密封,后密封件370布置在螺母360里面。后密封件370避免了灰尘、尘土和/或湿气侵入连接器组件1。

在外壳体300的第二端,至少部分地布置有内壳体400。内壳体400是外壳体300和模块配合接口430之间的接口,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而且,内壳体支撑前密封件410,前密封件410布置在外壳体300和内壳体400之间的过渡处并且避免灰尘、尘土和/或湿气侵入连连接器组件1。然而,前密封件410还密封与端子3的连接处,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而且,内壳体400提供压接编织接触件420,压接编织接触件420设置在内壳体400的外表面上并且优选在四侧中的三侧上包围内壳体400。

在内壳体400的背离外壳体300的第二端中,附接有模块配合接口340。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组装过程中模块配合接口340可以进行替换。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中通过从背离观察者的那一侧将模块配合接口340推到内壳体400上的对应引导件(未示出)内,此模块配合接口340被附接到内壳体400。模块配合接口430通过压配固定结构而保持在位,所述压配固定结构布置在内壳体400的顶表面上。

电源接触件432和信号接触件阵列434被保持在模块配合接口430上的位置处。然而,在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它们不是被刚性地固定在模块配合接口430处,而是被连接到缆线100然后从后面插入。

此外,外壳体300承载着沿横向方向与外壳体300相邻设置的锁闩330。该横向方向垂直于配合轴线l。锁闩330包括平行于配合轴线l沿着外壳体300的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配合轴线l通过下述方向限定,在该方向上移动连接器组件1,2以便连接到对应端子。每个臂包括锁定构件332,比如钩332,或根据需要包括任何适当的可替代锁定装置。而且,每个臂包括用于接收外壳体300的铰接销352的毂334,以形成铰接部350。两个铰接部350限定锁闩330的旋转轴线r,该旋转轴线可被定向于垂直于配合轴线l和横向方向两者的侧向方向上。锁闩330可从锁定状态(如图1中示出)转动到解锁状态(如图9a中示出)。在锁定状态,锁闩330停靠在外壳体300上。在解锁状态,锁闩330被向上转动使得锁闩330通过外壳体300、仅仅通过铰接部350优选地支撑。

锁闩330此外包括便于锁闩330的抓握和转动的操作构件338。

而且,锁闩330包括滑块340,其被可滑动地附接在锁闩330处。锁闩330包括l形滑块引导部336。滑块340包括对应的l形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其中滑块引导部336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相互接合以使滑块340在所有自由度上相对于锁闩330固定,除了滑块340垂直于旋转轴线r的移动之外。

此外,外壳体300包括锁定引导件320,当锁闩330处于锁定状态时它们与滑块引导部336对齐。因此,在锁闩330的锁定状态下,可以在锁定引导件320的方向上移动被滑块引导部336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引导的滑块并且最终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滑块340部分停靠在滑块引导部336中并且部分停靠在锁定引导件320中。此位置被称为滑块340的锁定状态。对应地,当滑块340仅仅被锁闩330、特别是通过滑块引导部336支撑时,滑块340处于滑块340的解锁状态。

图4a和4b示出连接器组件1的侧视图和剖视图,其中连接器组件1被连接到和锁定到端子3。在图4a和4b中,锁闩330和滑块34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连接器组件1与端子3配合。这里,端子3是电子器件的端子,其被连接到电子器件(未示出)内的印刷电路板(未示出)。端子3包括端子锁3a,其与连接器组件1的钩332接合以防止连接器组件1被拔下。如上面已经描述的,滑块340处于锁定状态,其中滑块340部分停靠在滑块引导部336上并且部分停靠在锁定引导件320上。在滑块340的此位置,锁闩330不能围绕着旋转轴线r转动。因此,在滑块340处于锁定状态时不能从端子1断开连接器组件1。

图4b示出图4a的布置的剖视图。为方便起见,已经省略了缆线100与电源接触件432和信号接触件阵列434之间的单一线。

如在图3和4b中示出的,后密封件370具有圆环形状并且包围缆线100。后密封件370被螺母360和应变释放部390压在缆线上并且因此密封该过渡处。

如上所述,前密封件410围绕着内壳体400布置,具体地,前密封件410设置在围绕着内壳体400的特殊环状凹槽内。前密封件410密封从外壳体300至内壳体400以及从内壳体400到端子3的过渡处。

下面给出了对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的简短描述:

在第一步骤中,将螺母360,后密封件370和外壳体300移动到缆线100上。

在第二步骤中,将前密封件410和压接编织接触件420布置在内壳体400处。

在第三步骤中,将模块配合接口430从侧面滑到内壳体400的端子侧端部。

在第四步骤中,将编织部104压接到压接编织接触件420,并且将其它引线连接到电源接触件432和/或分别连接到信号接触件阵列434。

在第五步骤中,将由内壳体400,前密封件410,压接编织接触件420和模块配合接口430构成的组件通过卡扣锁402附接在外壳体里面,其中电源接触件432和/或信号接触件阵列434被移动穿过模块配合接口430上的对应开口。

在第六步骤中,使后密封件370和螺母360在缆线100上朝向外壳体300移动。螺母与内壳体380上的螺纹380啮合并且将应变释放臂压在后密封件370和缆线100上从而将缆线固定在其位置。

在第七步骤中,将锁闩330附接在外壳体300处并且将滑块340附接在锁闩330。

外壳体300,锁闩330,滑块340,螺母360,内壳体400和模块配合接口430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后密封件370和前密封件410优选地由橡胶制成,压接编织接触件420和电源接触件432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在信号接触件阵列434中,接触销针由金属制成,它们被聚合物基体包围。

图5示出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一起使用的多用途缆线100的剖视图。缆线100包括用于被连接的电子器件的电力供应的两个电源线108。而且,缆线100包括带四个线耦的数据缆线112,以向所连接的电子器件提供信号。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将电源线108和数据缆线112保持在位,缆线100还包括两个芯线(fillercord)110。电源线108,数据缆线112和芯线110被pet-带106包围。pet-带束被编织部104包围,以保护特别是信号线不受环境干扰。最后,聚合物护套102保护缆线100不受尘土、灰尘、湿气等影响。

图6至8c,9b,10b和11b示出连接器组件2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第二实施例是上述技术问题的单独解决方案。关于图9a,10a和11a的解释对于这两个实施例来说都是有效的。

图6和7以不同视图示出连接器组件2的第二实施例。缆线500、优选带有两个信号线的玻璃光纤缆线通过内壳体的第一端进入内壳体200。在内壳体200里面,缆线500是未绝缘的并且单一光纤被接到光纤连接器120,如下面将要描述的。光纤连接器120的配合端设置在连接器组件2的模块配合接口431处。

缆线500优选地包括两个光纤以及包围的聚芳基酰胺线,聚芳基酰胺线被聚合物护套包围。

内壳体200被外壳体300滑动地包封,其中外壳体能够在内壳体20上在连接器组件2的配合方向l上滑动。

第二实施例的外壳体300能够承载紧固臂310,其优选地布置在锁定引导件320之间。下面详细描述紧固臂310的设计和效果。

如上关于连接器组件1所述的,内壳体400可设置在外壳体300和模块配合接口430之间的接口处。因此,模块配合接口430可相对于内壳体4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向前设置。此外,内壳体400的前端可相对于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向前设置。因此,模块配合接口430可相对于外壳体300的前端向前设置。例如,内壳体400可从外壳体300的前端向前延伸。模块配合接口430可从内壳体400的前端向前延伸。

类似地,内壳体200可设置在外壳体300和模块配合接口431之间的接口处。因此,模块配合接口431可相对于内壳体2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向前设置。此外,内壳体200的前端可相对于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向前设置。因此,模块配合接口431可相对于外壳体300的前端向前设置。例如,内壳体200可从外壳体300的前端向前延伸。模块配合接口431可从内壳体200的前端向前延伸。

连接器组件2的模块配合接口431可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120的配合端。例如,模块配合接口431可包括光纤连接器120的各配合端。光纤连接器120可配置为一对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120的配合端可沿着侧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可替代地,连接器组件1的模块配合接口430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接触件432。例如,模块配合接口430可包括电源接触件432。电源接触件432可被配置为一对电源接触件。电源接触件的配合端可沿着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因此,外壳体300可支撑两个不同的模块配合接口,它们的配合端在不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不同方向可以是垂直的方向。可替代地或另外地,连接器组件1的模块配合接口430可包括信号接触件阵列434。信号接触件阵列434可通过多个信号接触件的相应配合端限定。因此,模块配合接口430可包括多个信号接触件的相应配合端。模块配合接口430可被称为第一模块配合接口,而模块配合接口431可被称为第二模块配合接口。

因此应意识到第一连接器组件1的模块配合接口430包括第一至少一个导体的第一配合端,其可被配置为相应第一多个导体的第一多个配合端。所述第一多个导体可包括电源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因此,所述第一多个导体可包括电导体。因此,所述第一多个导体可配置为承载电功率,电信号,或电功率和电信号的组合。所述第一多个电导体中的所有导体经结构设计用于与互补电部件、比如端子3的第一互补插口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多个电导体的各导体经结构设计成所有这些导体都能够同时被接收在第一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插口中。

连接器组件2的模块配合接口431包括第二至少一个导体的第二配合端,它们可被配置为相应第二多个导体的第二多个配合端。所述第二多个导体可包括经结构设计用于承载信号数据的光学导体。信号数据可以是光学信号数据。所述第二多个导体中的所有导体经结构设计用于与第二互补电部件、比如端子4的互补插口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多个电导体中的各导体经结构设计成所有这些导体都能够同时被接收在第二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插口中。应理解所述第二多个导体中的各导体不与第一互补电部件兼容地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多个电导体的导体不是经结构设计成所有导体都同时被接收在第一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插口中。类似地,所述第一多个导体的各导体不与第二互补电部件兼容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多个电导体的各导体不是经结构设计成所有导体都同时被接收在第二互补电部件的相应插口中。

在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观察时第一连接器组件1的外壳体300的前端可包围模块配合接口430。因此,在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观察时外壳体300的前端可包围模块配合接口430的所有导体。例如,外壳体300的前端可沿着由侧向和横向方向限定的平面从模块配合接口430向外设置,即使模块配合接口430被与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平行于配合轴线l的方向间隔开。类似地,在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观察时第二连接器组件2的外壳体300的前端可包围模块配合接口431。因此,在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配合轴线l观察时外壳体300的前端能够包围模块配合接口431的所有导体。例如,外壳体300的前端可沿着由侧向和横向方向限定的平面从模块配合接口431向外设置,即使模块配合接口431被与外壳体300的前端沿着平行于配合轴线l的方向间隔开。第一连接器组件1的外壳体300的前端可与第二连接器组件2的外壳体300的前端相同。例如,第一连接器组件1的外壳体300的前端可与第二连接器组件2的外壳体300的前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而且,内壳体200支撑前密封件210,如果在配合方向上从缆线500开始看时该前密封件设置在外壳体300的前面、内壳体200的周边处。

此外,外壳体300承载着锁闩330。锁闩330包括平行于配合轴线l沿着外壳体300的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配合轴线l由下述方向确定,在该方向上连接器组件2被移动以被连接到对应端子4。每个臂包括锁定构件332,比如钩332,或任何可替代的适当的锁定装置。而且,每个臂包括用于接收铰接销352的毂334,以形成铰接部350。两个铰接部350限定锁闩330的旋转轴线r,其可被定向在侧向方向上。锁闩330可被从锁定状态(如图6中所示)转动到解锁状态(如图9a中所示)。在锁定状态,锁闩330停靠在外壳体300上。在解锁状态,锁闩330被向上转动以便锁闩330优选地通过外壳体、仅仅通过铰接部350支撑。

锁闩330还包括便于锁闩330的抓握和转动的操作构件338。

而且,锁闩330包括滑块340,其可滑动地附接到锁闩330。锁闩330包括l-形滑块引导部336。滑块340包括对应l-形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其中滑块引导部336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相互接合以关于锁闩330在所有自由度上固定滑块340,除了滑块340垂直于旋转轴线r移动之外。

此外,外壳体300包括锁定引导件320,当锁闩33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引导件320与滑块引导部336对齐。因此,在锁闩330的锁定状态,可以在锁定引导件320的方向上移动通过滑块引导部336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引导的滑块并且最后移动到位置,在该位置滑块340部分停靠在滑块引导部336上并且部分停靠在锁定引导件320上。此位置称为滑块340的锁定状态。对应地,当滑块340仅仅通过锁闩330、特别是通过滑块引导部336支撑时滑块340处于滑块340的解锁状态下。

参考图8a至8c给出了对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2的简短描述。

在第一步骤中,在一定义长度的缆线500上,缆线500的护套被去除。

在第二步骤中,在光纤上推动保护管,并且收缩套管用保护管密封从护套至单一光纤的过渡部。

在第三步骤中,保护套管和光纤缆线两者的纱线(yarn)被收缩套管遮盖。然后,收缩套管通过使其加热而收缩,并且内部的胶粘物优选将所有纱线粘到一起。

在第四步骤中,通过光纤连接器120、优选通过双向(duplex)lc连接器端接这些光纤。

在第五步骤中,在光纤连接器120和缆线500上移动带有被附接的锁闩330和被附接的滑块340的外壳体300。

在第六步骤中,光纤连接器120和缆线500的护套的端部被嵌置在内壳体200的第一壳体部分202中。

内壳体的第一壳体部分优选地包括后密封件220,其被直接模制在内壳体200的第一壳体部分202中。内壳体200的第一壳体部分202还包括沿着内壳体200的第一壳体部分202的侧壁的内表面延伸的边缘密封件230。

在第七步骤中,内壳体200的第二壳体部分204被附接到内壳体200的第一壳体部分202,优选地通过卡锁连接器。

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02,204形成内壳体200。内壳体200的第二壳体部分204在其上外表面处包括齿区域206。下面更详细描述齿区域206的作用。

在第八步骤中,在内壳体200处附接前密封件210。

在第九步骤中,在内壳体200处附接弹簧240。

当连接器组件被连接到端子4时,弹簧240将其内壳体200偏压到配合方向上。

在第十步骤中,在缆线500和内壳体200上移动带有被附接的锁闩330和被附接的滑块340的外壳体300,直到其经过阻挡构件,阻挡构件防止外壳体300被再次移动离开内壳体200。

如上面描述的,图9b,10b和11b排外性地用于第二实施例,而有关图9a,10a和11a的解释对于这两个实施例都是有效的。

在图9a中,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2与端子3,4的第一连接阶段。这里,连接器组件1,2已经插入端子3,4内,并且锁闩330和滑块340都处于解锁状态。锁闩330被围绕着铰接部350转动使得锁闩330的后面部分被向上移动并且带钩332的前面部分被向下移动。因此,在连接器组件1,2插入端子3,4内时,钩332不与端子锁3a,4a接触。根据需要连接器组件1,2能自由从端子3,4拔下。

在图10a中,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2与端子3,4的第二连接阶段。这里,连接器组件1,2已经插入端子3,4内,其中锁闩330处于锁定状态而滑块340处于解锁状态。相对于图9a,锁闩330被围绕着铰接部350转动以使锁闩330的后面部分向下移动而带钩332的前面部分向上移动。因此,钩332与端子锁3a,4a接合并且因此防止连接器组件1,2被从端子3,4拔下。然而,如果相应力被施加在锁闩330上,锁闩330仍能围绕着铰接部350自由转动。

在图11a中,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2与端子3,4的第三连接阶段。这里,连接器组件1,2已经被插入端子3,4内,其中锁闩330和滑块34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相对于图10a,滑块340被在配合方向上朝向端子3,4移动。如上面已经描述的,滑块340停靠在滑块引导部336和锁定引导件320上。这里,滑块引导部配对部342实现了与滑块引导部336和锁定引导件320两者的、彼此接合的形状配合连接,优选地以两个l形配合的形式。通过此形状配合连接,锁闩330被防止转离锁定状态,因为与滑块引导部336和锁定引导件320两者的形状配合连接通过滑块相互互锁。第三状态是用于数据-和/或电源连接的操作的优选状态,因为其提供最大安全性,使其不会意外拔下。

关于图9b,10b和11b,下面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紧固臂310和内壳体200处的齿区域206的作用:

如上面描述的,内壳体能够相对于外壳体300移动。此移动优选地通过内壳体200和外壳体300的设计而被约束在10mm、更优选地7mm、并且最优选地4mm的范围内。此移动是特别是具有优势的,以补偿连接器配对部在端子4内的布置结构的差异。

为了自动补偿此这些差异,弹簧240被布置在内壳体200和外壳体300之间,其中弹簧包括平行于配合轴线l的延伸方向。弹簧240在其第一端被迫压在内壳体200上并且在其第二端被迫压在外壳体300上。弹簧240在朝向端子4的方向上平行于配合轴线l相对于外壳体300压迫内壳体200。因此,当连接器组件2在端子4处插入并且在锁闩330的锁定状态下,弹簧将内壳体200和嵌置的光纤连接器120压迫在端子4内的配对部上,并且因此使得能够实现数据传递。仅仅为了方便起见,弹簧240在图9b,10b,11b中未示出。

然而,当连接器组件2在端子4处插入时并且锁闩330处于锁闩330的锁定状态时,通过拉缆线500可以中断数据传递,因为内壳体200被远离配对部移动,因为在外壳体刚性地固定在端子4时其可以被相对于外壳体300移动。为了避免此相对移动,紧固臂310被提供。

紧固臂310可被一体地形成在外壳体300处或以其他方式被外壳体300支撑,其中紧固臂310面朝端子4的第一端是围绕着外壳体300和紧固臂310之间的过渡区域自由转动的(下面称为:“自由端”),其中该过渡区域设置在紧固臂310的、背离端子4的端部处。

如图9b中所示,自由端在其外表面上包括致动斜坡314并且在其内表面上包括齿区域312。紧固臂310的齿区域312设置在内壳体200的齿区域206上方,但在连接器组件2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阶段期间它们优选不与彼此接触,或者换句话说:在滑块340处于解锁状态之前它们优选不与彼此接触。

如图11b中所示,当滑块340被移动至锁定状态时,滑块340被适于接合致动斜坡314从而朝向内壳体200弯曲紧固臂310,使得外壳体300的齿区域312与内壳体200的齿区域206啮合。

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清楚的是,对弯曲移动的计算是对时间敏感的而对功率敏感(calculation-power-intensive)的。因此,在图11b中使用了常用测量,以使紧固臂31呈现未弯曲状态并且与滑块340重叠,当然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实际上紧固臂310被朝向内壳体200弯曲,使得外壳体300的齿区域312与内壳体200的齿区域206啮合。

通过齿区域312和206的接合,内壳体200相对于外壳体300的移动被禁止。现在,内壳体200和外壳体300是整体快,其中内壳体200在所有自由度上被刚性固定到外壳体。

紧固臂310的弯曲是弹性弯曲。因此,当滑块340被移动到解锁状态时,紧固臂310松开并且移动回到其初始位置,在其初始位置,齿区域312和206彼此不啮合并且内壳体200能够在如上所述被限定的移动范围内相对于外壳体300移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左、右、上或下等的描述可仅用于说明目的,因为所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可以任何空间定向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