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专用压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3747发布日期:2020-02-22 03:2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专用压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涉及到电气化线路建设及维护等相关产业链也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其中,电气化线路建设中接触网线安装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线路安装效率和可靠性,只有保证了接触网线夹线部位质量可靠、寿命长,才能为整个线路安全运营提供动力源。接触线缆的安装均是现场高空作业压接电连接线夹,采用液压钳头中专用模具来实现压接,目前这种方式出现压接质量问题较高,多数因专用模具不能将接触线扶正,操作者立即启动液压系统进行作业,造成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卡槽接触不到位,经常出现线缆脱落或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将接触线的位置固定、能保证下模具向上移动不发生偏移的电连接专用压接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专用压接模具,包括钳头、上模具、弹性定位卡、下模具和液压缸;

所述上模具固定在钳头的上部,所述下模具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钳头并位于所述上模具的下方;所述钳头内设有导向机构,用于限定下模具上下移动的轨迹;下模具的下部与液压缸连接,所述液压缸可驱动所述下模具上下移动;所述弹性定位卡具有前后相通的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下模具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定位卡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内具有可供弹性定位卡上下活动的空间,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中空内腔的顶部伸出所述卡槽外,当所述弹性定位卡在卡槽内向下活动时,卡槽的两侧内壁对中空内腔的两侧产生向内的压力;所述中空内腔用于可分离地卡接固定电连接线夹的螺纹卡子和接触线。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内腔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一位弧面、二位弧面,所述一位弧面与所述螺纹卡子的端部形状相匹配,用于可分离地卡接所述螺纹卡子的端部;所述二位弧面与接触线的下部形状相匹配,用于可分离连接地卡接所述接触线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定位卡的下部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形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将弹性定位卡和下模具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定位卡的材质采用弹簧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匹配的导向柱和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上模具的底面或下模具的顶面,所述导向孔相应地设于所述下模具的顶面或上模具的底面,并和所述导向柱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设有横向的销轴孔,用于供销轴通过,并利用销轴固定于所述钳头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底面设有u型弧面,所述下模具的顶面设有压接斜面,所述u型弧面和压接斜面分别用于在压接时与电连接线夹的上顶面和下底面接触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防转槽,所述钳头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横向的防转螺钉,两侧的防转螺钉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下模具的两侧的防转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加工而成,并进行淬火处理使其表面得到高耐磨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导向机构和弹性定位卡的设置来实现下模具与电连接线夹上的接触线压接过程的精准定位,降低了电连接线夹压接不合格率,减少了操作者劳动强度,延长了接触线使用的寿命,为高铁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2、增设了防转螺钉与下模具的防转槽配合,能避免在下模具垂直移动时,下模具发生旋转,提高了接触线压接过程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连接压接专用模具压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定位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钳头1;上模具2;销轴3;电连接线夹4;一位导向柱5;螺纹卡子6;弹性定位卡7;下模具8;固定螺栓9;接触线10;二位导向柱11;液压缸12;防转螺钉13;一位上模具导向孔21;二位上模具导向孔22;销轴孔23;u型弧面24;一位弧面71;二位弧面72;固定孔73;一位下模具导向孔81;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防转槽83;弹性定位卡槽84;压接斜面8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连接专用压接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钳头1、上模具2、销轴3、弹性定位卡7、下模具8和液压缸12;

所述上模具2固定在钳头1的上部,所述下模具8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钳头1并位于所述上模具2的下方;所述钳头1内设有导向机构,用于限定下模具8上下移动的轨迹;下模具8的下部与液压缸12连接,所述液压缸12可驱动所述下模具8上下移动;所述弹性定位卡7具有前后相通的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下模具8设有卡槽84,所述弹性定位卡7固定于所述卡槽84内,所述卡槽84内具有可供弹性定位卡7上下活动的空间,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中空内腔的顶部伸出所述卡槽84外,当所述弹性定位卡7在卡槽84内向下活动时,卡槽84的两侧内壁对中空内腔的两侧产生向内的压力;所述中空内腔用于可分离地卡接固定电连接线夹4的螺纹卡子6和接触线1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中空内腔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一位弧面71、二位弧面72,所述一位弧面71与所述螺纹卡子6的端部形状相匹配,用于可分离地卡接所述螺纹卡子6的端部;所述二位弧面72与接触线10的下部形状相匹配,用于可分离连接地卡接所述接触线10的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定位卡7的下部还设有固定孔73,所述固定孔73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形孔,固定螺栓9穿过所述固定孔73将弹性定位卡7和卡槽84连接。弹性定位卡7可在固定孔73的长度范围内在卡槽84内活动。

再进一步地,弹性定位卡7的材质可采用弹簧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匹配的导向柱和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上模具2的底面或下模具8的顶面,所述导向孔相应地设于所述下模具8的顶面或上模具2的底面,和所述导向柱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包括一位导向柱5、二位导向柱11、一位上模具导向孔21、二位上模具导向孔22、一位下模具导向孔81、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

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将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上模具2的底面,另一个设置在下模具8的顶面,或将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都设置在上模具2的底面或下模具8的顶面。

当选择将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上模具2的底面,另一个设置在下模具8的顶面时,如本实施例1的图1所示,一位导向柱5设置在上模具2的底面的一侧,二位导向柱11设置在下模具8的顶面的另一侧,则一位导向柱5的一端设置在上模具2的二位上模具导向孔22内,二位导向柱11的一端设置在下模具8的一位下模具导向孔81内,上模具2的一位上模具导向孔21和二位导向柱11相对应,下模具8的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和一位导向柱5相对应。

当选择将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都设置在上模具2的底面或下模具8的顶面,则可以将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分别安装在上模具2的底面设有一位上模具导向孔21和二位上模具导向孔22内,或分别安装在下模具8的顶面设有一位下模具导向孔81和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内,对应地,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分别和一位下模具导向孔81和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对应,或分别和一位上模具导向孔21和二位上模具导向孔22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2设有横向的销轴孔23,用于供销轴3通过,并利用销轴3固定于所述钳头1的上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2的底面设有u型弧面24,所述下模具8的顶面设有压接斜面85,所述u型弧面24和压接斜面85分别用于在压接时与电连接线夹4的上顶面和下底面接触贴合。u型弧面24和压接斜面85作为电连接线夹4的定形面。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下模具8的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防转槽83,所述钳头1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横向的防转螺钉13,两侧的防转螺钉13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下模具8的两侧的防转槽83内。该设置可以防止下模具8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2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加工而成,并进行淬火处理使其表面得到高耐磨强度。

当下模具8处于原始位置时,弹性定位卡7的中空内腔的开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先将电连接线夹4的螺纹卡子6卡在接触线10的上部外侧的v型槽的内部,电连接线夹4压在螺纹卡子6的外侧。然后将螺纹卡子和接触线10一并放入弹性定位卡7的中空内腔内,使中空内腔的一位弧面71卡住螺纹卡子6的端部,二位弧面72与接触线10的下部匹配贴合。压接时,启动液压缸12,液压缸12驱动所述下模具8往上移动,弹性定位卡7随下模具8一并向上移动。当中空内腔的顶部和上模具2的顶面接触时,受到上模具2的压力在卡槽84内向下活动,卡槽84的两侧内壁对中空内腔的两侧产生压力,则中空内腔会卡紧接触线10和螺纹卡子6不偏移,保证了压接精确定位。压接完成后,液压缸12带动下模具8向下移动,中空内腔的顶部的开口在失去上模具2施加的外力后,在弹性作用下重新打开并伸出卡槽84的外部,与电连接线夹4脱开。所述电连接线夹4、螺纹卡子6和接触线10为铁路标准配件。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具8向上移动时,一位导向柱5进入所述二位下模具导向孔82内,二位导向柱11进入一位下模具导向孔21内,使得下模具沿着一位导向柱5和二位导向柱11运动,保证下模具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