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触臂优化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7982发布日期:2020-01-21 18:5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触臂优化方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触臂优化方案,用于中高压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中高压真空断路器是电路中主要的控制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用来按正式断开电路的负荷电流;故障时,用来迅速断开短路电流切除故障。主要包括框架,面板,操作机构,极柱,触臂等。触臂是断路器的导电连接部件。现有技术中触臂常用铜管直接加工而成,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对断路器的生产成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触臂优化方案,用于中高压真空断路器。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性能要求,成本低、性能优化的铜触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铜触臂优化方案,包括触臂和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所述铜触臂两端涨孔,通过模具冷挤成形,所述铜触臂前端涨孔较长一段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铜触臂尾部未涨孔内径处开设有螺纹,所述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为一次性注塑成形工艺,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和触臂成为一体。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铜触臂是通过模具冷挤成形,用铜管两端涨孔,铜管尾部涨孔增加触臂的导电接触面面积,铜管前端涨孔不影响触臂接口尺寸,在增加触臂的导电接触面面积的基础上,节省触臂材料成本,零件总体成本大幅降低。

2.采用一次注塑工艺,将工程塑料一次性直接包封在触臂上,中间没有间隙,大大改善局放性能,把热量直接通过包封层散发出去,起到有效的降低温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现有技术触臂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触臂、2-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3-现有技术触臂、4-限位凹槽、5-导电接触面、6-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触臂3常用外径50mm、内径33mm铜管加工而成,触臂前端开设有限位凹槽4,限位凹槽4底径为42mm,触臂尾部需加工m36螺纹槽6,导电接触面5面积为945mm²,零件净重1.4kg。

如图2所示,本发明铜触臂1采用毛坯材料为外径44mm、内径28mm的铜管通过模具冷挤将铜管两头涨孔至外径50mm、内径34mm,所述铜触臂1涨孔较长一端为前端开设有限位凹槽4,限位凹槽底径为42mm,同现有技术一致,不影响触臂接口尺寸,所述铜触臂1涨孔较短一端为尾部,未涨孔内径28mm处开设有螺纹槽6,所述铜触臂1尾部涨孔后,导电接触面5面积为1055mm²,对比现有技术的导电接触面5面积为945mm²,增加了导电接触面5面积,提高了零件导电性能,所述铜触臂1加工成形后,零件净重只有1.2kg,对比现有技术的零件净重1.4kg,原材料节省15%,大大的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将加工完成的铜触臂1放入注塑模具中,一次注塑成形,将工程塑料一次性直接包封在触臂上,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2与铜触臂1成一体,中间完全包紧,因此,对绝缘性能和温升性能改善效果明显,本发明铜触臂优化方案与原有技术触臂使用性能比较发现,温升测试降低4k-5k,符合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将铜触臂1放入模具中冷挤两头涨孔,铜触臂1冷挤成形后,机加工铜触臂1涨孔较长一端开限位凹槽4和铜触臂1尾部未涨孔内径处螺纹槽6,将加工完成的铜触臂1放入注塑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形,工程塑料一次性包封外壳2与铜触臂1成一体。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