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451发布日期:2019-08-16 21:5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纽扣电池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可穿戴式设备等领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可穿戴式设备的消费需求呈井喷式发展,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新型可穿戴式设备不断涌现和迭代。可穿戴式设备,如无线耳机,维持其工作的电能主要由耳机内部的纽扣电池进行提供。现有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无线耳机,其存在有电池容量不够大,需要不断进行充电,无法长时间进行使用。以无线耳机为例,由于人耳大小基本恒定,无线耳机的大小也基本恒定,无线耳机内部的空间也随之变得十分有限,无线耳机内部装载的纽扣电池无法做得很大,而电池越大,则容量越多,越能延长耳机的续航时间。如何在可穿戴式设备的有限空间内来提升纽扣电池的容量,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成为一个制约可穿戴式设备迭代发展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上盖、下壳,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扣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绝缘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所述电芯包括有正极带、负极带、第一隔膜、第二隔膜,所述正极带与所述负极带均呈梯形状,所述正极带的两个带端呈一大一小,所述负极带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所述负极带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均宽于所述正极带、所述负极带,所述第一隔膜平整地夹设于所述正极带与所述负极带之间,所述正极带、所述第一隔膜、所述负极带与所述第二隔膜重叠卷绕成螺旋卷,所述螺旋卷的中间锥部位于所述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所述正极带的一带端连接有正极耳,所述负极带的一带端连接有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上盖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上盖、下壳,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扣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绝缘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所述电芯包括有正极耳、负极耳、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正极叠片、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负极叠片、若干隔膜叠片,所述隔膜叠片平整地夹叠于所述正极叠片与所述负极叠片之间,所述隔膜叠片的宽度于相邻的所述正极叠片、所述负极叠片,所述正极叠片、所述隔膜叠片与所述负极叠片按照面积由大到小重叠成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的锥端位于所述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所述正极耳至少与一所述正极叠片相连,所述负极耳至少与一所述负极叠片相连,所述正极耳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上盖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在不改变纽扣电池的基本大小的情况下,将可穿戴式设备处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扩大电池的容量,从而有限地提高了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解决一个制约可穿戴式设备迭代发展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极带与负极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正极带与负极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正极带与负极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正极带与负极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在第二种方案中的正极叠片与负极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在第二种方案中的正极叠片与负极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现有纽扣电池的使用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具体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种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1至附图9所示,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上盖、下壳,上盖与下壳扣接,上盖与下壳之间设有绝缘环,电芯设于上盖与下壳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与下壳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带、负极带、第一隔膜、第二隔膜,正极带与负极带均呈梯形状,正极带的两个带端呈一大一小,负极带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负极带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第一隔膜、第二隔膜均宽于正极带、负极带,所述第一隔膜平整地夹设于正极带与负极带之间,正极带、第一隔膜、负极带与第二隔膜重叠卷绕成螺旋卷,螺旋卷的中间锥部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带的一带端连接有正极耳,负极带的一带端连接有负极耳,正极耳与下壳连接,负极耳与上盖连接。正极耳具体为焊接于下壳,但不局限于焊接,也通过其他的工艺方式将正极耳连接于下壳。正极带的主要材质为铝箔,负极带的主要材质为铜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具体可为钢材或铝材,但不局限于钢材或铝材。其中,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具体为多孔的单层PE膜或多层PP/PE/PP膜,膜的厚度约为7到25微米之间,正极带、第一隔膜、负极带与第二隔膜重叠卷绕成能充分填充电池的密闭空腔的螺旋卷。隔膜的宽度均比正极带、负极带的宽度要宽,宽的部分在装配电池时会发生褶皱。第一隔膜宽于正极带、负极带,第一隔膜宽出的部分呈褶皱状或呈折叠状或呈堆积状,以减少宽出的部分在空腔内占据的空间。同理,第二隔膜宽于正极带、负极带,第二隔膜宽出的部分呈褶皱状或呈折叠状或呈堆积状,以减少宽出的部分在空腔内占据的空间。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上盖11与下壳12均呈外凸状;

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13、上盖11、下壳12,上盖11与下壳12扣接,上盖11与下壳12之间设有绝缘环13,电芯设于上盖11与下壳12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11与下壳12均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带16、负极带15、第一隔膜171、第二隔膜172,正极带16与负极带15均呈梯形状,正极带16的两个带端呈一大一小,负极带15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第一隔膜171、第二隔膜172均宽于正极带16、负极带15,第一隔膜171平整地夹设于正极带16与负极带15之间,负极带15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第一隔膜171设于正极带16与负极带15之间,正极带16、第一隔膜171、负极带15与第二隔膜172重叠卷绕成中间上下凸出的螺旋卷,螺旋卷的中间锥部1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带16的一带端连接有正极耳19,负极带15的一带端连接有负极耳18,正极耳19与下壳12连接,负极耳18与上盖11连接。

实施例二:结合附图3至附图5所示,仅上盖21呈外凸状;

结合附图3至附图4所示,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23、上盖21、下壳22,上盖21与下壳22扣接,上盖21与下壳22之间设有绝缘环23,电芯设于上盖21与下壳22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21与下壳22均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带26、负极带25、第一隔膜271、第二隔膜272,正极带26与负极带25均呈梯形状,正极带26的两个带端呈一大一小,负极带25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第一隔膜271、第二隔膜172均宽于正极带26、负极带25,第一隔膜271平整地夹设于正极带26与负极带25之间,负极带25的两个带端亦呈一大一小,第一隔膜271设于正极带26与负极带25之间,正极带26、第一隔膜271、负极带25与第二隔膜272重叠卷绕成螺旋卷,螺旋卷的中间锥部2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带26的一带端连接有正极耳29,负极带25的一带端连接有负极耳28,正极耳29与下壳22连接,负极耳28与上盖21连接。如附图4所示,正极带26的小带端连接正极耳29,负极带25的大带端连接负极耳28,正极带26、第一隔膜271、负极带25与第二隔膜272能够重叠卷绕成中间上凸的螺旋卷,螺旋卷的中间锥部2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同理,如附图5所示,正极带26的大带端连接正极耳29,负极带25的小带端连接负极耳28,正极带26、第一隔膜271、负极带25与第二隔膜272亦能够重叠卷绕成中间上凸的螺旋卷,螺旋卷的中间锥部2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

结合附图6和附图7所示,上盖21的外凸形状不局限于圆拱状,如附图6所示,上盖21的外凸形状亦可为锥台状;如附图7所示,上盖21的外凸形状亦可为直台状,当上盖21为直台状时,如附图8所示,正极带26与负极带25呈阶梯状。如附图9所示,本方案亦可为上盖21呈外凸圆拱状,下壳22呈内凹圆拱状。

相对于实施例二,若反过来,下壳22呈外凸状,上盖21不呈外凸状,此种结构亦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10至附图14所示,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上盖、下壳,上盖与下壳扣接,上盖与下壳之间设有绝缘环,电芯设于上盖与下壳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与下壳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耳、负极耳、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正极叠片、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负极叠片、若干隔膜叠片,隔膜叠片平整地夹叠于正极叠片与负极叠片之间,隔膜叠片的宽度于相邻的正极叠片、负极叠片,正极叠片、隔膜叠片与负极叠片按照面积由大到小重叠成复合层,复合层的锥端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耳至少与一块正极叠片相连,负极耳至少与一块负极叠片相连,正极耳与下壳连接,负极耳与上盖连接。正极耳具体为焊接于下壳,但不局限于焊接,也通过其他的工艺方式将正极耳连接于下壳。如附图13所示,各负极叠片可通过焊接镍条或镍带的方式进行首尾相连;另外,由于负极叠片是通过铜箔制成,铜箔上涂上电极材料,可将剪切成各圆片相连的形状,再往各圆片上涂上电极材料,亦可将各负极叠片首尾相连;同理,各正极叠片亦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首尾相连,正极叠片是通过铝箔制成。结合附图10、附图11、附图3和附图14所示,各负极叠片可分别制成单个负极叠片,负极耳与导通体4的主干连接,导通体4的各支干分别与各负极叠片连接,导通体4具体可为导线或者镍条或镍带;同理,各正极叠片亦可分别制成单个,再通过此种方式连接,正极叠片是通过铝箔制成。隔膜叠片宽于正极叠片、正极叠片,隔膜叠片宽出的部分呈褶皱状或呈折叠状或呈堆积状,以减少宽出的部分在空腔内占据的空间。

实施例三:结合附图10所示,上盖31与下壳32均呈外凸状;

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33、上盖31、下壳32,上盖31与下壳32扣接,上盖31与下壳32之间设有绝缘环33,电芯设于上盖31与下壳32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31与下壳32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耳39、负极耳38、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正极叠片36、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负极叠片35、若干隔膜叠片37,隔膜叠片37平整地夹叠于正极叠片36与负极叠片35之间,隔膜叠片37的宽度于相邻的正极叠片36、负极叠片35,正极叠片36、隔膜叠片37与负极叠片35按照面积由大到小重叠成复合层,复合层的锥端3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耳39至少与一块正极叠片36相连,负极耳38至少与一块负极叠片35相连,正极耳39与下壳32连接,负极耳38与上盖31连接。

实施例四:结合附图11所示,仅上盖41呈外凸状;

一种新型的纽扣电池,包括有电芯、绝缘环43、上盖41、下壳42,上盖41与下壳42扣接,上盖41与下壳42之间设有绝缘环43,电芯设于上盖41与下壳42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上盖41与下壳42至少有一个呈外凸状;

电芯包括有正极耳49、负极耳48、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正极叠片46、至少有两个面积递减的负极叠片45、若干隔膜叠片47,隔膜叠片47平整地夹叠于正极叠片46与负极叠片45之间,隔膜叠片47的宽度于相邻的正极叠片46、负极叠片45,正极叠片46、隔膜叠片47与负极叠片45按照面积由大到小重叠成复合层,复合层的锥端401位于密闭空腔的凹位处,正极耳49至少与一块正极叠片46相连,负极耳48至少与一块负极叠片45相连,正极耳49与下壳42连接,负极耳48与上盖41连接。

如附图12所示,本方案亦可为上盖41呈外凸圆拱状,下壳42呈内凹圆拱状。相对于实施例四,若反过来,下壳42呈外凸状,上盖41不呈外凸状,此种结构亦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结合附图15所示,现有的纽扣电池应用于可穿戴式设备01时,可穿戴式设备01具体可为蓝牙耳机,但不局限于蓝牙耳机,可穿戴式设备与纽扣电池之间存在有多余空间02,而现有的纽扣电池的结构无法对这部分空间进行利用;结合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可穿戴式设备01时,本实用新型的凸出部分可与可穿戴式设备完全挨在一起,将可穿戴式设备处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在不改变纽扣电池的基本结构大小的情况下,扩大电池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正极带”与“负极带”的定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说,当“正极带”的“正极耳”连接“上盖”时,则“负极带”的“负极耳”连接“下壳”;反之,当“正极带”的“正极耳”连接“下壳”时,则“负极带”的“负极耳”连接“上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