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199发布日期:2019-09-24 23:3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键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按键的移动智能终端已经非常普及,如POS机、手机、遥控器等。当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为了对终端实现准确的输入,需要对键盘进行照明,常用的方法是在键盘的底部设置照明装置,如导光膜。导光膜是通过引入光源发出的光,控制光线的传输方向,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从而实现有效的照明。传统的按键导光设计是在导光膜的一侧设置LED灯,LED灯的光线进入导光膜内,通过光线的各种反射使导光膜发光,从而使整个按键区发亮。按键区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不同的终端发生改变,常用的导光膜会使按键区的亮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导光效果和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包括按键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按键装置中的导光膜,所述导光膜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底面和出光面,且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膜内设有若干排发光装置,所述导光膜内与每个所述发光装置对应设有导光槽,所述导光膜的侧面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的两端与所述入光面连接并环绕所述导光膜,所述底面设有遮光层。

可选的,每列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方向相同。

可选的,每排所述发光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的,每个所述导光槽与所述发光装置间隔设置,所述导光槽为矩形槽,所述导光槽与所述入光面的角度为40°~60°,且所述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可经所述导光槽反射到离所述发光装置最近的所述反光层上。

可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发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角度为60°~80°,且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发光方向均朝向与所述发光装置最近的所述反光层上。

可选的,所述出光面上设有用于遮挡所述发光装置的遮光片。

可选的,所述按键装置包括按键盘,所述按键盘上设有若干按键,所述按键盘设置在所述导光膜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按键装置还包括金属弹片和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膜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时,导光膜上固定设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产生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膜内,增加了光的传输效率;导光膜上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设有反光层和遮光层,将照射到侧面和底面的光束反射回导光膜内,同时减少了漏光;导光膜内设有若干排发光装置,当导光膜过大或侧边不平齐时,可补充导光膜内的光照,使导光膜内的光照更加充足,防止因距离太远而使光照不够均匀;同时导光膜内设有导光槽,可将较亮区域的光线反射到暗区,使导光膜内的光线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光膜;2、入光面;3、底面;4、出光面;5、发光装置;6、导光槽;7、反光层;8、反光片;9、遮光片;10、按键盘;11、金属弹片;12、印刷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包括按键装置以及设置在按键装置中的导光膜1,导光膜1包括入光面2,以及与入光面2相邻的底面3和出光面4,且底面3和出光面4相对设置,导光膜1内设有若干排发光装置5,导光膜1内与每个发光装置5对应设有导光槽6,导光膜1的侧面设有反光层7,反光层7的两端与入光面2连接并环绕导光膜1,底面3设有遮光层8。

本实施例1中,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包括导光膜1,导光膜1上固定设有发光装置5,发光装置5产生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膜1内,增加了光的传输效率;导光膜1的侧面和底面3分别设置了反光层7和遮光层8,将照射到侧面和底面3的光束反射回导光膜1内,同时减少了漏光;导光膜1内设有若干排发光装置5,当导光膜1过大或侧边不平齐时,可补充导光膜1内的光照,使导光膜1内的光照更加充足,防止因距离太远而使光照不够均匀;同时导光膜1内设有导光槽6,可将较亮区域的光线反射到暗区,使导光膜1内的光线更加均匀。

优选的,发光装置5可选用发光二极管,尤其可以选用型号为0603的LED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每列发光装置5设置的方向相同。每排发光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导光槽6与发光装置5间隔设置,导光槽6为矩形槽,导光槽6与入光面2的角度为40°~60°,且发光装置5发射的光线可经导光槽6反射到离发光装置5最近的反光层7上。发光装置5设置的发光方向与入光面2之间的角度为60°~80°,且发光装置5设置的发光方向均朝向与发光装置5最近的反光层7上。

移动智能终端所需要使用的导光膜不能占据太大的空间,而且导光膜的形状也需要随着终端外形的变化而改变,而且使导光膜1内的光线均匀,因此需要减少发光装置5的数量。本实施例2中,单个发光装置5产生的光线在导光膜1整体内呈扇形分布,将发光装置5设置的发光方向设置为朝向与发光装置5最近的反光层7上,增加光线的利用率,使导光膜1内的光线更加均匀,并且每排发光装置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这样即可满足要求。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导光膜的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该实施例3进一步限定了出光面4上设有用于遮挡发光装置5的遮光片9。按键装置包括按键盘10,按键盘10上设有若干按键,按键盘10设置在导光膜1的上方。按键装置还包括金属弹片11和印刷电路板12,金属弹片11和印刷电路板12依次设置在导光膜1的下方。

本实施例3中,移动智能终端按键组件按照按键盘10、导光膜1、金属弹片11和印刷电路板12依次设置,设置遮光片9可防止发光装置5的光线外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