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605发布日期:2019-10-19 03:0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行业的开发日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以CNG汽车、公交车居多,还有一些混合动力车辆,但是其成本较高,因此纯电动车辆取代现有的常规的车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圆柱形电芯尤其是18650电芯作为动力电池的主流电芯,从安全性考虑,三元体系材料一般不会做大容量单体电芯,所以为了满足电能要求,往往需要大量的电芯串并联,一般要达到几千颗电芯,这么多电芯的组装工艺对电池包产能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圆柱电芯模块大多采用单串多并结构,多个模块间的串联通过铜牌进行连接;同时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是电池设计的重要参数,如何有效利用空间设计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模块,成为设计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地利用空间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包括支架,圆柱电芯,汇流排,盖板,所述圆柱电芯安装于支架内,支架两侧均安装有汇流排,汇流排与圆柱电芯接触,盖板安装于支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安装而成,内部设有多根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的支架连杆;上支架和下支架均设有两排凸起筋,用于隔开不同方向圆柱电芯,将支架内部分为三个区域;

所述多个圆柱电芯安装于支架内部的三个区域内;多个圆柱电芯在同一区域里同向安装,相邻区域的圆柱电芯反向安装;

所述支架的两侧均安装有与所述圆柱电芯接触的汇流板,汇流板分为大汇流板和小汇流板;大汇流板接触两个区域内圆柱电芯,小汇流板接触剩下一个区域的圆柱电芯;大汇流板与小汇流板两种汇流板按照串并联方式安装于支架上;同一侧大汇流板与小汇流板之间的支架上,设有凸起隔离筋。

所述凸起隔离筋的高度为3毫米。

所述支架的两外侧各设有模块连接凸起与模块连接凹陷,用于模块与模块之间定位连接。

所述支架连杆包括设置于上支架的凸起支架连杆1和凹陷支架连杆,下支架对应位置设有多个凹陷支架连杆和多个凸起支架连杆;使得上支架和下支架安装时,所述凸起支架连杆进入对应设置的凹陷支架连杆内。

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四周的多个卡角进行卡接而成。

所述支架的表面设有多个减重散热孔,支架的四周设有多个四周减重散热孔。

所述盖板的四个孔位对齐支架顶板的四个凸起,进行卡接,安装于支架的顶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将电池模块设计为3串多并结构,可更高效地利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大汇流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小汇流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包括支架1,圆柱电芯2,汇流排3,盖板4。

所述支架1分为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内部设有多根连接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的支架连杆13;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均设有两排凸起筋111和121,用于隔开不同方向圆柱电芯2,将支架1内部分为A、B、C三个区域。

多个圆柱电芯2于A区域内均为正极朝上安装,多个圆柱电芯2于B区域内均为负极朝上安装,多个圆柱电芯2于C区域内均为正极朝上安装。

支架连杆13包括设置于上支架11的凸起支架连杆131和凹陷支架连杆132,下支架12对应位置设有多个凹陷支架连杆132和多个凸起支架连杆131;使得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安装时,所述凸起支架连杆131进入对应设置的凹陷支架连杆132内,完成对圆柱电芯2固定,最后再由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四周的多个卡角进行卡接,完成该模组内部的固定。

如图2、图4所示,支架1的两侧均安装有与所述圆柱电芯2接触的汇流板3,汇流板3分为大汇流板31和小汇流板32;使得大汇流板31可以接触两个区域内圆柱电芯2,小汇流板32接触剩下一个区域的圆柱电芯2;大汇流板31与小汇流板32两种汇流板按照串并联方式安装于支架1上;同一侧的大汇流板31与小汇流板32之间的支架上,设有凸起的3毫米隔离筋14,起到绝缘的作用,保证了两种汇流板之间不会发生短路的状况。

支架1的背部各有2个模块连接凸起151与模块连接凹陷152,用于模块与模块之间定位连接。

如图3所示,支架1的表面设有多个减重散热孔161,四周设有多个四周减重散热孔162;使得整个模组在加强散热效果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如图2所示,盖板4的四个孔位对齐支架1顶板的四个凸起,进行卡接,安装于支架1的顶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