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017发布日期:2019-11-15 21:3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线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线。



背景技术:

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电线通常数量较多(如:各种电器的电源线、数据线或者耳机线等),为了避免各个电线出现杂乱,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扎带或者绳子来对多跟电线进行捆扎,使得多跟电线更为集中,但是采用扎带或者绳子将电线捆扎后,各个电线可能会缠绕在一起,在需要取出其中某一根电线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便于取出集中电线组中的某一电线,具有提高使用便捷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包括导体以及套设于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与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对应插接设置,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限位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对应插接设置。

如此设置,在多跟电线需要集中时,通过将各个电线上的连接件进行对位,利用相邻两连接件上的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插接配合,使得各个电线通过连接件合理进行集中。在限位块与另一个连接件上的限位槽对接时,定位块插接于定位槽内,以使得限位块定位于限位槽内,提高限位时的稳定性。当需要分离其中某一电线,只需施力将该电线上的连接件与其相邻的连接件进行分离,即可取下该电线,取下后将相邻电线的连接件重新拼接即可,十分便捷,具有提高使用便捷性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上盖板以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端与下盖板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下盖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卡接,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上均设置有对位槽,两所述对位槽结合形成用于容纳电线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与所述电线过盈配合。

如此设置,打开上盖板时,可将连接件从电线上取下,在需要套上连接件进行拼接时,将各个下盖板的对位槽抵在电线上,之后将上盖板与下盖板合上,使得上盖板与下盖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卡接,从而利用上盖板的对位槽与下盖板的对位槽结合形成的安置槽进行容纳电线,容纳时电线抵在安置槽的槽壁上,从而将连接件定位于电线上,以便于多个电线的连接件进行拼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板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限位扣,所述下盖板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弹性限位扣对应的卡槽,所述弹性限位扣插接限位于卡槽内。

如此设置,上盖板与下盖板盖合时,利用弹性限位扣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其限位于卡槽内,从而将上盖板卡接于下盖板上,以便于稳定安装连接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在需要拆下连接件时,只需对弹性限位扣稍加施力,即可使其脱离卡槽,从而打开上盖板与下盖板,便于取下连接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对位槽设置为圆弧槽,且所述圆弧槽的半径大小大于电线横截面的半径大小。

如此设置,两对位槽形成的安置槽在容纳电线时,电线能够抵在安置槽的槽壁上,避免连接件相对滑动于电线上,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分别设置于下盖板对称的两侧上。

如此设置,在只需短暂取出电线时,可将该电线对应连接件的上盖板打开,即可取出对应的电线,此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依旧与相邻的连接件保持对接,在电线重新放回原位后,直接将上盖板重新与下盖板盖合即可,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相互背离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对接块与对接槽,所述对接块与对接槽对应插接设置,且所述对接块与对接槽的形状以及结构与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形状以及结构一致。

如此设置,通过对接块与对接槽的设置,能够在其他方向对接另一连接件,提高连接件对接时的位置选择,以便于多跟电线更好的集中。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块设置为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下底设置于梯形块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位置处,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

如此设置,在限位块与相邻电线连接件的限位槽对接后,二者由于梯形状的限制,无法往相互背离的方向脱开,从而配合定位块以及定位槽的定位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块设置为半球状,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为半球状。

如此设置,半球状的定位块表面呈圆弧状,能够减少与定位槽槽口的接触面积,便于定位块插入或脱出定位槽外,以便于各个电线利用连接件连接,同时便于施力分离相邻连接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连接件将相邻两电线进行对接,便于对多个电线进行合理集中,当需要取下其中一电线时,将对应的连接件带动电线取下即可,十分便捷,具有提高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2、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对接,并利用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形成定位,便于各个电线的连接件进行对接,在拆卸时只需施力将限位块与限位槽分离即可,方便快捷;

3、通过采用上盖板与下盖板组合的方式,能够在不拆卸连接件的同时取下电线,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两个电线利用连接件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件左侧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右侧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连接件;31、上盖板;311、弹性限位扣;32、下盖板;321、卡槽;33、对位槽;34、安置槽;4、限位槽;41、定位槽;5、限位块;51、定位块;6、对接块;7、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电线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线,如图1所示,包括导体1以及套设于导体1外的绝缘层2,在绝缘层2外套设有连接件3,各个电线通过连接件3进行连接形成电线组,以使得多个电线布局更为整齐合理,在需要取下其中一个电线时,拆开对应的连接件3即可,方便快捷。

如图2所示,连接件3包括上盖板31以及下盖板32,其中,上盖板31的一端与下盖板3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下盖板3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卡接。具体的,上盖板31远离铰接的一端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弹性限位扣311,在下盖板32远离铰接的一端侧面上设置有与弹性限位扣311对应的卡槽321,弹性限位扣311插接限位于卡槽321内,利用弹性限位块5的弹性形变能力,通过掰动弹性限位块5即可使其脱离卡槽321,从而解开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便于取出电线。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上均设置有对位槽33,两对位槽33结合形成用于容纳电线的安置槽34,安置槽34与电线过盈配合,从而在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卡接后,将电线定位于安置槽34内,以便于稳定对多个电线进行定位固定。其中,对位槽33设置为圆弧槽,且圆弧槽的半径大小大于电线横截面的半径大小,从而在电线放置于安置槽34内后,电线能够抵触于两圆弧槽的槽壁上,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在连接件3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4与限位块5,具体的,将限位块5与限位槽4分别设置于下盖板32对称的两侧上。其中,限位块5与限位槽4对应插接设置,从而利用限位块5对位于另一电线连接件3的限位槽4插入,即可对两个电线进行固定组成电线组,方便快捷。具体的,限位块5设置为梯形块,且梯形块的下底设置于梯形块远离连接件3的一端位置处,限位槽4对应设置,从而提高限位块5与限位槽4对接后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块5定位于限位槽4内后的稳定性,限位块5与限位槽4均具有弹性,且在限位块5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51,限位槽4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槽41,定位块51与定位槽41对应插接设置,且定位块51设置为半球状,定位槽41对应设置为半球状,在限位块5插入到位限位槽4内时,定位块51插入定位槽41内。当需要分离限位块5与限位槽4时,只需稍加施力,使得定位块51由于半球状减少了与定位槽41槽口的接触面积,便于使得定位块51脱离定位槽41,从而分出限位块5与限位槽4,便于分离相邻两个连接件3。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连接件3在多个方位能够进行对接,在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相互背离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对接块6与对接槽7,对接块6与对接槽7对应插接设置,且对接块6与对接槽7的形状以及结构与限位块5与限位槽4的形状以及结构一致,从而通过对接块6与对接槽7进行另外两个方位的对接,提高各个电线拼接时的选择性。

工作原理:在多跟电线需要集中时,将各个电线分别利用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夹紧,从而利用将下盖板32的限位块5对位于相邻下盖板32的限位槽4插入,直至定位块51对位于定位槽41插入,以将限位块5与限位槽4形成对接定位,便于对多个电线进行集中。在需要取出其中一电线时,只需控制弹性限位扣311脱离卡槽321,即可分离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从而取出对应的电线;若需要彻底取下该电线,只需稍加施力将限位块5脱离限位槽4外,从而取下对应的连接件3,取下后将相邻两连接件3重新对接即可,方便快捷。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便于电线的集中以及单独取下,且过程方便快捷,具有提高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