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577发布日期:2019-11-12 22:5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设置有电池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电子烟、遥控器)中,电池门与电池盒的可拆卸结构通过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因此在取放电池的过程中,需要手动将电池盖由电池盒上掰下,操作不强;还有部分电子设备中电池门与电池盒之间采用磁吸结构,但在电子设备意外跌落时,磁吸结构的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可靠且操作便利的电池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池装置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电池盒,其内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电池门,活动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上,用于启闭所述容纳腔;以及

启闭组件,装配于所述电池盒上,并对所述电池门执行启闭操作;

其中,所述启闭组件包括操作件及弹性件,所述操作件装配于所述电池盒上且包括按钮部及作动部,所述弹性件沿形变方向装配于所述按钮部与所述电池盒之间,所述作动部基于所述按钮部的动作对所述电池门执行上锁或者解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绕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上,并当所述启闭组件对所述门体执行解锁操作后打开所述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容纳腔的纵长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门体上的锁定部,所述作动部与所述锁定部配合,并基于所述按钮部的动作实现对所述门体的上锁或者解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动部与所述锁定部为相互卡持的卡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门体上所述锁定部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绕一转轴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电池盒上,并通过转动操作对所述电池门执行上锁或者解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以转轴为分界点分为所述按钮部与所述作动部,所述按钮部外露于所述电池盒外,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按钮部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部朝向所述电池盒内部的表面形成有装配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沿形变方向套装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池盒。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电池装置中弹性件直接设置于按钮部一侧,只需要一个弹性件便可以实现操作件的复位,又可以实现在按压按钮部时的阻尼手感。此外,按钮式的启闭操作方式,为电池门的启闭提供较大的操作便利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主体及用于为主体提供电能的电池装置30。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为电子烟,电池装置30与主体电连接,用于电驱动雾化烟油,使烟油形成烟雾并经主体流入吸食者口中。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亦可为其它带电设备,例如遥控器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具体参看图2,电池装置30包括电池盒32、电池门34以及启闭组件36。电池盒32内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321,用于装配电池200。电池门34活动连接于电池盒32上,用于启闭容纳腔321,实现容纳腔321内电池200的取放。启闭组件36装配于电池盒32上,并对电池门34执行上锁或者解锁操作,即用户可通过对启闭组件36的操作,实现电池门34的上锁或者解锁。

上述提及的“活动连接”是指,电池门34非分离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或者电池门34可分离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

具体地,电池盒32大体呈柱状,容纳腔321大致以柱状电池盒32的轴向为自身纵长方向形成于电池盒32的一侧。电池门34非分离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以开启或关闭容纳腔321。

上述提及的“非分离地连接”是指,在启闭容纳腔321的过程中,电池门34始终连接于电池盒32上,而未与电池盒32分离(其中,使用额外工具将电池门34由电池盒32拆卸除外),避免电池门34由电池盒32上掉落,或两者的分离设置导致电池门34的丢失。

上述提及的“可分离地连接”是指,在关闭容纳腔321时,电池门34连接于电池盒32上;在开启容纳腔321时,电池门34与电池盒32分离。

电池门34包括门体341及锁定部343。门体341的形状与容纳腔321的开口形状相匹配,以当关闭容纳腔321时,门体341可将容纳腔321的开口封闭。锁定部343设置于门体341上,用于与启闭组件36配合,实现门体341对容纳腔321的启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门体341绕第一转轴S1可转动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以当启闭组件36对门体341解锁后,门体341可绕第一转轴S1转动以打开容纳腔321,便于电池200的取放。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轴S1的轴向与容纳腔321的纵长方向垂直,门体341绕第一转轴S1可翻转地启闭容纳腔321。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S1的轴向与容纳腔321的纵长方向平行,门体341绕第一转轴S1可翻转地启闭容纳腔321。

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门34还可通过滑动的方式启闭容纳腔321,只需实现启闭组件36对门体341解锁后,电池门34非分离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并能够打开容纳腔321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启闭组件36包括操作件361及弹性件363,操作件361装配于电池盒32上,操作件361包括按钮部3610及作动部3612,弹性件363沿形变方向装配于按钮部3610与电池盒32之间,作动部3612基于按钮部3610的动作对电池门34执行上锁或解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件361绕第二转轴S2可转动地枢接于电池盒32上并通过转动操作对电池门34执行上锁或者解锁操作。其中,操作件361以第二转轴S2为分界点分为按钮部3610与作动部3612。按钮部3610外露于电池盒32外,外力由电池盒32外部施加在按钮部3610上,弹性件363的形变方向与按钮部3610的转动方向相同,弹性件363对按钮部3610的弹力方向与按钮部3610所受外力的方向相反,作动部3612与锁定部343配合,作动部3612基于按钮部3610的动作实现对门体341的上锁或者解锁操作。当对按钮部3610施加的外力克服弹性件363对按钮部3610的弹力,按钮部3610由电池盒32外部朝向电池盒32内部转动,作动部3612响应按钮部3610的转动而朝向远离锁定部343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作动部3612与锁定部343的分离,并最终实现作动部3612对门体341的解锁操作。当解除对按钮部3610施加的外力,弹性件363对按钮部3610施加弹力,按钮部3610由电池盒32内部朝向电池盒32外部转动,作动部3612响应按钮部3610的转动而朝向靠近锁定部343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作动部3612与锁定部343的卡持,并最终实现作动部3612对门体341的上锁操作以及按钮部3610的复位。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361亦可通过滑动的方式实现作动部3612与锁定部343的卡持与分离,并最终实现对门体341的上锁或者解锁操作,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按钮部3610朝向电池盒32内部的表面(即背向外界的表面)凹陷形成有装配槽3611,弹性件363的一端沿形变方向套装于装配槽3611内,弹性件363的另一端抵接于电池盒32(例如,如附图2所示,抵接于容纳腔321的外腔壁)。其中,装配槽3611的设置更好的保证弹性件363形变过程中的稳定性。

锁定部343与作动部361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相互卡持配合的卡钩。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锁定部343与作动部3612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卡扣与卡槽配合等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容纳腔321与锁定部343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3210(如图1所示),缺口3210一方面在门体341启闭容纳腔321的过程中提供允许锁定部343通过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启闭组件36失效的情况下,可借助辅助工具通过缺口3210作用于锁定部343,迫使锁定部343与作动部3612分离,并最终实现对门体341的解锁操作。

同时,弹性件363沿形变方向设置于按钮部3610与电池盒32之间,既可以实现对按钮部3610的复位,又可以实现在按压按钮部3610时的阻尼手感。此外,在操作件361与门体341处于上锁状态时,抵接于按钮部3610与电池盒32之间的弹性件363为按钮部3610提供向电池盒32外部转动的弹力,使得作动部3612具有进一步靠近锁定部343的趋势,作动部3612与锁定部343之间卡持更为牢固。

在取放电池200的过程中,施加一外力作用于按钮部3610,促使操作件361绕第二转轴S2转动,弹性件363被压缩并储能,作动部3612向远离锁定部343的方向转动至与锁定部343分离,实现启闭组件36对门体341的解锁,以便于用户绕第一转轴S1翻转打开容纳腔321。

在取放电池200完毕后,绕第一转轴S1翻转关闭容纳腔321,释放作用于按钮部3610上的外力,按钮部3610在弹性件363弹力的驱动下复位,作动部3612向靠近锁定部343的方向转动至与锁定部343卡持固定,重新实现启闭组件36对门体341的上锁。

本申请电池装置30,电池门34非分离地连接于电池盒32上,以实现对容纳腔321的启闭,避免因两者的分离设置而导致电池门34容易掉落或丢失的问题;同时,电池装置30中弹性件363设置于按钮部3610一侧,只需要一个弹性件363便可以实现操作件361的复位,又可以实现在按压按钮部3610时的阻尼手感。此外,按钮式的启闭操作方式,为电池门34的启闭提供较大的操作便利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因其具有上述电池装置3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电池装置30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