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497发布日期:2019-10-09 05:3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



背景技术:

通常,大多数的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的充电电流是固定的,而充电器因为规格不同,所能提供的输出电流的范围也互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充电器在智能手机进行充电时都有一个输出电流的固定值,所以充电器一般都和相应的智能手机一一对应,当待充电的智能移动设备与充电器的充电协议不匹配时,不能进行识别而输出对应的充电电流,从而不能对待充电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现有的快速充电线也具有识别快速充电功能,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1、快速充电线的组装不方便,定位牢固性差,不利于后续拆装维修;2、识别快速充电的电路结构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在充电过程中,电源电压存在较多噪声,影响整体识别快速充电电路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3、不具备发光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其能够识别智能移动设备的类型,在识别后可以为智能移动设备实现快速充电功能并呈现发光效果,尤其是,快充识别装置组装方便,定位牢固,便于后续拆装维修。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包括有用于连接电源端的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快充识别装置;所述第一接口与快充识别装置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快充识别装置包括有壳体以及装设于壳体内的电路板、导光环,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供待充电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壳体包括有相互组装拼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导光环露于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壳体、电路板、第二壳体依次叠设定位,所述第二接口露于第二让位槽,还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以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锁固,同时,电路板被定位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识别电路、LED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和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电连接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发光面朝向导光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让位槽为围绕第二让位槽周围的环形槽;所述第二让位槽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相应地,所述第二接口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环自第一让位槽装入第一壳体内;所述导光环设置有沿装入方向延伸的若干导光延伸片,所述导光延伸片沿导光环所在圆周向间距布置,相邻导光延伸片之间形成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壳体上对应第一让位槽设置有若干定位条;当导光环装入第一壳体,其导光延伸片穿过第一让位槽并伸入第一壳体内部,其定位条适配于定位槽,其导光环封住第一让位槽;所述LED灯于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LED灯对应导光延伸片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延伸片上设有防呆安装槽,相应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供防呆安装槽正对的防呆校对标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环的侧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具有装入导引斜面、退出导引斜面,所述装入导引斜面是沿装入方向往内斜面设置,所述退出导引斜面是沿退出方向往内斜面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沿装入方向往外斜向或弧形延伸设置的限位面;当导光环装入第一壳体上,其装入导引斜面穿过第一让位槽,并,其退出导引斜面受限于限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口具有接口引脚1和接口引脚2,所述识别电路包括识别芯片U1、供电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第一VCC引脚、第一GND引脚、第一D+引脚和第一D-引脚;

所述识别芯片U1具有识别引脚1至识别引脚6,所述第一VCC引脚电连接于接口引脚1,接口引脚1通过供电电阻R1连接识别引脚5,识别引脚5通过滤波电容C1接地,识别引脚3电连接于第一D+引脚,识别引脚4电连接于第一D-引脚,识别引脚2、第一GND引脚以及接口引脚2共同接地;

当第二接口与智能移动设备连接时,所述识别芯片U1接收到连接触发信号后分别驱动识别引脚和识别引脚4输出电压,并对识别引脚3和识别引脚4的电压进行采样,识别芯片U1对采样的电压进行判断后发送相应快速充电信号至第二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5、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16和电容C17,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5具有电压转换引脚1至电压转换引脚5,电压转换引脚1和电压转换引脚3串联后电连接于第一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电容C21接地,电容C22并联于电容C21的两端,电压转换引脚2接地,电压转换引脚4通过电容C17接地,电压转换引脚5通过电容C16接地,控制电路电连接电压转换引脚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和电容C14,所述控制芯片IC1具有控制引脚1至控制引脚6,控制引脚1连接LED驱动电路,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控制引脚5,控制引脚5通过电容C14接地,控制引脚2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有电阻R2和MOS管Q1,每一LED灯的阳极分别通过一电阻连接第一接口,每一LED灯的阴极均连接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2连接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能够识别智能移动设备的类型,在识别后可以为智能移动设备实现快速充电功能并呈现发光效果,尤其是,快充识别装置组装方便,定位牢固,便于后续拆装维修;

其次是,通过导光环的设计,使得导光环与第一壳体之间安装牢固,尤其是通过防呆安装槽和限位凸块,使得导光环与第一壳体之间定位准确和安装更方便;

以及,整体电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尤其是,通过供电电阻R1,限制识别芯片U1的电流,通过滤波电容C1,能够滤除识别芯片U1中识别引脚5的电压的高频成分,提高识别芯片U1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快充识别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快充识别装置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接口 20、快充识别装置

21、第一壳体 211、第一连接孔

212、第一让位槽 213、第二让位槽

214、限位面 215、第一弧形凹面

216、第一固定槽 217、定位条

22、第二壳体 221、第二连接孔

222、过线孔 223、第二弧形凹面

224、第二固定槽 23、电路板

231、第二接口 232、第三连接孔

233、识别电路 234、LED驱动电路

235、控制电路 236、电压转换电路

24、导光环 241、导光延伸片

242、定位槽 243、防呆安装槽

244、限位凸块 2441、装入导引斜面

2442、退出导引斜面 25、固定垫片

251、第一卡凸 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易于组装的发光型快速充电线,包括有用于连接电源端的第一接口10、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快充识别装置20;所述第一接口10与快充识别装置20之间通过导线30连接,其中:

所述快充识别装置20包括有壳体以及装设于壳体内的电路板23、导光环24,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供待充电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2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和第二接口231可以为USB Type-A接口、USB Type-B接口和USB Type-C接口。

所述壳体包括有相互组装拼合的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1,所述第二壳体22设有第二连接孔221,所述电路板23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32;所述第一壳体21设置有第一让位槽212和第二让位槽213,所述导光环24露于第一让位槽212;所述第一壳体21、电路板23、第二壳体22依次叠设定位,所述第二接口231露于第二让位槽213,还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221、第三连接孔232、第一连接孔211以将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锁固,同时,电路板23被定位于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1上的第一让位槽212为围绕第二让位槽213周围的环形槽;所述第二让位槽213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相应地,所述第二接口231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

所述导光环24自第一让位槽212装入第一壳体21内;所述导光环24设置有沿装入方向延伸的若干导光延伸片241,所述导光延伸片241沿导光环24所在圆周向间距布置,相邻导光延伸片241之间形成有定位槽242;所述第一壳体21上对应第一让位槽212设置有若干定位条217;当导光环24装入第一壳体21,其导光延伸片241穿过第一让位槽212并伸入第一壳体21内部,其定位条217适配于定位槽242,其导光环24封住第一让位槽212;所述LED灯于电路板23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LED灯设置有6个,且分别定义为LED灯D1至LED灯D6;所述LED灯对应导光延伸片241设置。优选地,所述导光延伸片241上设有防呆安装槽243,相应地,所述第一壳体21上设置有供防呆安装槽243正对的防呆校对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环24的侧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块244,所述限位凸块244具有装入导引斜面2441、退出导引斜面2442,所述装入导引斜面2441是沿装入方向往内斜面设置,所述退出导引斜面2442是沿退出方向往内斜面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沿装入方向往外斜向或弧形延伸设置的限位面214;当导光环24装入第一壳体21上,其装入导引斜面2441穿过第一让位槽212,并,其退出导引斜面2442受限于限位面2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入导引斜面2441、退出导引斜面2442构成V形结构。

所述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同一侧分别凹设有第一弧形凹面215、第二弧形凹面223,所述第一弧形凹面215和第二弧形凹面223的内壁分别形成有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槽216,所述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二固定槽224,所述壳体连接有固定垫片2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垫片25的颜色可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颜色相同或不同。所述固定垫片25上设有第一卡凸251和第二卡凸,所述固定垫片25的内表面分别贴合第一弧形凹面215和第二弧形凹面223,所述第一卡凸251适配于第一固定槽216内,第二卡凸适配于第二固定槽224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2的顶部开设有过线孔222,所述第二壳体22的内侧连接压线部228,所述导线30经过线孔222从压线部228出来与电路板23电连接。

所述电路板23上设有识别电路233、LED驱动电路234、控制电路235以及电压转换电路236,所述识别电路233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231,所述第一接口10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236,所述控制电路235分别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236和LED驱动电路234,所述LED驱动电路234电连接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发光面朝向导光环24。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接口10具有接口引脚1和接口引脚2,所述识别电路233包括识别芯片U1、供电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231设置有两个,其一第二接口231具有第一VCC引脚、第一GND引脚、第一D+引脚和第一D-引脚,另一第二接口231具有第二VCC引脚、第二GND引脚、第二D+引脚和第二D-引脚;优选地,所述供电电阻R1的阻值为100欧姆,所述滤波电容C1为1微法。

所述识别芯片U1具有识别引脚1至识别引脚6,所述第一VCC引脚和第二VCC引脚分别电连接于接口引脚1,接口引脚1通过供电电阻R1连接识别引脚5,识别引脚5通过滤波电容C1接地,识别引脚3电连接于第一D+引脚,识别引脚4电连接于第一D-引脚,识别引脚1电连接于第二D+引脚,识别引脚6电连接于第二D-引脚,识别引脚2、第一GND引脚、第二GND引脚以及接口引脚2共同接地;

当两个第二接口231与智能移动设备连接时,所述识别芯片U1接收到连接触发信号后分别驱动驱动识别引脚1、识别引脚3、识别引脚4和识别引脚6输出电压,并对识别引脚1、识别引脚3、识别引脚4和识别引脚6的电压进行采样,识别芯片U1对采样的电压进行判断后发送相应快速充电信号至两第二接口231。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236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5、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16和电容C17,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5具有电压转换引脚1至电压转换引脚5,电压转换引脚1和电压转换引脚3串联后电连接于第一接口10的接口引脚1,第一接口10的接口引脚1通过电容C21接地,电容C22并联于电容C21的两端,电压转换引脚2接地,电压转换引脚4通过电容C17接地,电压转换引脚5通过电容C16接地,控制电路235电连接电压转换引脚5。

所述控制电路235包括控制芯片IC1和电容C14,所述控制芯片IC1具有控制引脚1至控制引脚6,控制引脚1连接LED驱动电路234,电压转换电路236的电压转换引脚5连接控制引脚5,控制引脚5通过电容C14接地,控制引脚2接地。

所述LED驱动电路234包括有电阻R2和MOS管Q1,每一LED灯的阳极分别通过一电阻连接第一接口10,每一LED灯的阴极均连接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2连接控制电路235的控制引脚1。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能够识别智能移动设备的类型,在识别后可以为智能移动设备实现快速充电功能并呈现发光效果,尤其是,快充识别装置组装方便,定位牢固,便于后续拆装维修;

其次是,通过导光环的设计,使得导光环与第一壳体之间安装牢固,尤其是通过防呆安装槽和限位凸块,使得导光环与第一壳体之间定位准确和安装更方便;

以及,整体电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尤其是,通过供电电阻R1,限制识别芯片U1的电流,通过滤波电容C1和滤波电容C2,能够滤除识别芯片U1中识别引脚5的电压的高频成分,提高识别芯片U1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