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487发布日期:2019-10-09 05:3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插座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插座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增长迅速,目前,插座和插头一般通过螺纹连接,不能实现快速插拔,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与插头进行快速卡扣连接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外壳和设于所述插座外壳内以用于与插头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插座外壳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插头卡插连接的第一插接套,所述第一插接套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过孔,每个所述过孔内都活动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插接套锁紧连接所述插头的固定珠,且所述固定珠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过孔的两侧凸露于所述过孔外。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设有至少三个,且各所述过孔沿所述第一插接套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套具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套的内壁面之远离第一插接口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之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套的内壁面的边缘上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自所述过孔之边缘向所述过孔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一插接套的外壁面上靠近所述过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固定珠活动设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过孔之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套的外壁面的边缘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外壳和设于所述插座外壳内以用于与插头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插座外壳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插头卡插连接的第一插接套,所述第一插接套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过孔,每个所述过孔内都活动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插接套锁紧连接所述插头的固定珠,且所述固定珠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过孔的两侧凸露于所述过孔外;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内壳、设于所述插头内壳内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弹性套设于所述插头内壳外的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内壳具有第二插接套,所述插头外壳具有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插接套外并与所述第二插接套围合形成一个环形插接槽的第三插接套,所述第二插接套外侧壁上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插接套插设于所述环形插接槽内,所述固定珠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套的内侧壁上、另一端卡于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内壳还包括第一环状凸缘和与所述第二插接套连接的第一主体壳体,所述第一环状凸缘设于所述插头内壳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套连接处,所述插头外壳还包括第二环状凸缘和与所述第三插接套连接的第二主体壳体,所述第二环状凸缘设于所述插头外壳的内壁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主体壳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套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主体壳体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外形成环形容置槽,所述第二环状凸缘抵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之靠近所述第一主体壳体的一侧,所述插头还包括具有第四插接套的插头壳体,所述第四插接套插接于所述环形容置槽内且与所述插头内壳连接,所述环形容置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第四插接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外壳还包括第三环状凸缘和与所述第一插接套连接的第三主体壳体,所述第三环状凸缘设于所述插座外壳的内壁面上之位于第一插接套与所述第三主体壳体连接处的,所述第三环状凸缘与所述第二插接套之间夹设有环状密封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呈环状;且/或,

所述插头外壳的外壁面上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套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套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插接口的第一套体、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径的第二套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套体和所述第二套体的锥状套体,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插设的插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插座的第一插接套上开设过孔,并在过孔内活动嵌设固定珠,使得插座可以适配开有定位槽的插头,以实现快速卡扣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座外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插头的剖面图;

图7为图5中插头内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插头外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00、连接器;1、插座;11、插座外壳;111、第一插接套;112、第三主体壳体;113、第三环状凸缘;110、过孔;114、止挡部;115、凹槽;102、第一螺纹;12、第一导电端子;120、插孔;2、插头;21、插头内壳;211、第二插接套;214、第一套体;215、第二套体;216、锥状套体;212、第一主体壳体; 213、第一环状凸缘;210、定位槽;22、插头外壳;221、第三插接套;222、第二主体壳体;223、第二环状凸缘;224、防滑纹;23、插头壳体;231、第四插接套;24、第二导电端子;210、环形插接槽;220、环形容置槽;3、固定珠; 4、弹簧;5、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2,一种插座,所述插座1包括插座外壳11和设于所述插座外壳11内以用于与插头2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12,所述插座外壳11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插头2卡插连接的第一插接套111,所述第一插接套11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过孔110,每个所述过孔110内都活动设有用于将第一插接套 111与插头2锁紧连接的固定珠3,且所述固定珠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过孔110 的两侧凸露于所述过孔110外。

优选地,所述过孔110设有至少三个,且各所述过孔110沿所述第一插接套111周向间隔均匀设置。过孔110的数量越多,插头2与插座1的连接效果越好,但过孔110数量过多会增大加工成本,插孔120均匀设置,使得转动第一插接套111依然可以和第二插接套211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套111具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套111的内壁面之远离第一插接口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螺纹102。插座1可通过第一螺纹102 与带有第一螺纹102的插头2进行连接,通用性高。

优选地,所述过孔110之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套111的内壁面的边缘上凸设有止挡部114,所述止挡部114自所述过孔110之边缘向所述过孔110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一插接套111的外壁面上靠近所述过孔110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15,固定珠3活动设于止挡部114和过孔110之靠近第一插接套111的外壁面的边缘之间。

装配时,将固定珠3从第一插接套111的外壁面放入过孔110内,止挡部 114止档过孔110,再通过冶具铆压凹槽115,使凹槽115向过孔110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对固定珠3的止档,避免固定珠3从第一插接套111的外侧掉落。

一种连接器100,请参照图2-8,包括插座1和插头2,所述插座1包括插座外壳11和设于所述插座外壳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2,所述插座外壳11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接套111,所述第一插接套11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两个过孔110,每个所述过孔110内都活动设有固定珠3,且所述固定珠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过孔110的两侧凸露于所述过孔110外;所述插头2包括插头内壳21、设于所述插头内壳21内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24 以及弹性套设于所述插头内壳21外的插头外壳22,所述插头内壳21具有第二插接套211,所述插头外壳22具有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插接套211外并与所述第二插接套211围合形成一个环形插接槽210的第三插接套221,所述第二插接套211外侧壁上凹设有定位槽210,所述第一插接套111插设于所述环形插接槽 210内,所述固定珠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套221的内侧壁上、另一端卡于所述定位槽210内。

第一插接套111套设于第二插接套211外,固定珠3位于过孔110和定位槽 210内,实现对第一插接套111和第二插接套211的连接,第三插接套221套设于第一插接套111外,压于固定珠3上,防止固定珠3从定位槽210内跳出,使得第一插接套111和第二插接套211之间不易松动,从而实现插头2和插座1 的连接。

装配时,先将插头外壳22从插头2的后端(以插头2与插座1插接的一端称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套上插头内壳21,再将第一插接套111插设于环形插接槽210内,固定珠3将插头外壳22往后推,插头外壳22在弹性作用下往前回弹,并固定珠3压向定位槽210。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插头内壳21包括第一环状凸缘213和与所述第二插接套211连接的第一主体壳体212,第一环状凸缘213设于所述插头内壳 21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212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的连接处的,所述插头外壳22包括第二环状凸缘223和与所述第三插接套221连接的第二主体壳体222,第二环状凸缘223设于所述插头外壳22的内壁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主体壳体222和所述第三连接套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二主体壳体222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212外形成环形容置槽220,所述第二环状凸缘223抵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213之靠近所述第一主体壳体212的一侧,所述插头2还包括具有第四插接套231的插头壳体23,所述第四插接套231插接于所述环形容置槽220内且与所述插头内壳21连接,所述环形容置槽220内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一端与所述第四插接套231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223抵接。

装配时,先将插头外壳22从插头2的后端套上插头内壳21,再将弹簧4套入环形容置槽220,再将插头壳体23套上插头内壳21,抵住弹簧4,使得定位珠将插头外壳22向后推时,弹簧4通过第二环状凸缘223将插头外壳22向前推,进而是第三插接套221压上定位珠。

优选地,请参照图4,所述插座外壳11还包括第三环状凸缘113和与所述第一插接套111连接的第三主体壳体112,第三环状凸缘113设于所述插座外壳 11的内壁面上之位于第一插接套111与所述第三主体壳体112连接处的,所述第三环状凸缘113与所述第二插接套211之间夹设有环状密封垫片220。

第一插接套111与第二插接套211插接后,环状密封垫片220夹设于第二插接套211的端面和第三环状凸缘113之间,增强了插头2与插座1连接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凹槽115呈环状。凹槽115呈环状,使得第一插接套111与第二插接套211插接时固定珠3与凹槽115的对准率更高,也更好加工凹槽115。

优选地,请参照图3,所述插头外壳22的外壁面上设有防滑纹224,可以避免插接或选择插头外壳22时打滑。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套211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套211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插接口的第一套体214、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体214的外径的第二套体21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套体214和所述第二套体215的锥状套体216,所述凹槽115开设于所述第二套体215的外侧壁上。

第一插接套111与第二插接套211插接后,第一插接套111上的第一螺纹 102与第二套体215相对,第二套体215的外径小于第一套体214的外径,以形成对第二套体215的避位。

优选地,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4的端部插设的插孔120。插头2与插座1插接后,第二导电端子24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12内,使得两者接触更好,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状况。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插头的结构及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结构不同,具体体现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图中未示) 的第二插接之内壁面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102适配的第二螺纹,插头通过第二螺纹与插座上的第一螺纹102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插座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座1结构相同,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1即可适配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2也可适配实施例二提供的插头,通用性较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