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5506发布日期:2020-03-24 15:2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骨架绕线时,是需要将变压器骨架定位装夹在绕线治具上,再将变压器的导向缠绕在变压器骨架的pin脚上,再完成变压器绕线;目前将变压器骨架装夹在绕线治具上,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并且是依靠热工手动将导向插pin脚上;因此造成工作量较大,效率低。目前还有许多的变压器是需要将多股导向绞在一起后在缠绕在变压器骨架上,因此得事先将导向绞合,在绕在骨架上,并且在绕线中需要不断将导向剪断,缠脚,造成工作量巨大,效率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骨架绕线工作量,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安装座,支撑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立板;还包括:

定位夹具,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绞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定位夹具旋转;

平移上料机构,推送变压器骨架定位装夹在所述定位夹具上;

十字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驱动升降机构前、后、左、右移动;

载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滑动座上;

导线针,固定第穿设在所述载板的下端的凸条上;至少两件所述导线针形成一组;

切断刀,用于隔断导线,其位于所述导线针的一侧;

余线夹,用于夹持从所述导线针穿出的导线的端部,其位于所述定位夹具的一侧;

推动机构,推动所述余线夹从变压器骨架的一端到另一端和推动所述余线夹避开旋转的定位夹具;

绕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立板上;

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定位座,定位转轴,摆动组件和推拉机构;所述定位座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立板的一端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凸台,所述定位转轴与所述连接凸台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转轴与所述绕线驱动机构通过离合机构连接;所述摆动组件与所述定位座枢接,所述推拉机构推动所述摆动组件向上转动夹紧变压器骨架在定位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转轴具有内孔定位部和端面定位部;所述内孔定位部设于所述端面定位部的端部;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臂,导向套,限位轴,限位套和弹簧;述定位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连接凸台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两端;所述摆臂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枢轴连接;所述导向套固设于所述摆臂的上端;所述限位轴穿过所述导向套,所述限位轴可滑动和旋转;所述限位轴的两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弹簧所述位于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导向套之间;所述限位套设于所述限位轴的端部;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套位于所述摆臂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旋转套,转轴,滑套和压缩弹簧,以及拨动机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立板,所述旋转套贯穿所述立板、且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旋转套、且转动连接;所述滑套滑动地套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定位夹具的一端;所述滑套上设有滑槽,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滑槽内的拨销;所述滑套的端部设有非圆形的啮合凸起;所述定位转轴靠近所述滑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啮合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压缩弹簧套于所述转轴上、且限位在所述旋转套于所述滑套之间;所述拨动机构拨动所述滑套滑动,使所述啮合凸起与所述凹槽分离;所述绕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滑套靠近所述旋转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圆环;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叉,连接所述拨叉的连接板,以及推动连接板平移的气缸机构;所述拨叉的两端设有往上延伸的拨动块,两所述拨动块分别位于所述滑套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定位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的周边均匀地分布有多个限位卡槽;所述定位座的侧面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啮合凸起与所述凹槽分离时,所述限位机构限位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支撑弹簧和顶出气缸。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方向相同的一端均与定位座枢接;所述第一摆动件靠近枢轴一端的顶部还设有拨动槽,所述第二摆动件的底部设于伸入所述拨动槽内的拨动块;所述第二摆动件的顶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一摆动件与第二摆动件之间;所述支撑弹簧支撑所述第一摆动件和所述第二摆动件,使限位凸起卡于限位槽;所述顶出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摆动件和所述第二摆动件,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分离。

进一步,所述定位转轴的自由端还设有连接卡槽,所述限位轴的端部还设有卡块;所述限位轴和所述定位转轴夹紧变压器骨架时,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合;所述限位套的底部设于防转平面,所述摆臂的外侧设有防转块。

进一步,所述平移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平移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电动直线滑台,设置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错位移动机构,设置在错位移动机构上的升降支撑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撑机构上的上料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定位夹具的一端设有定位型腔和卸料槽;所述定位型腔的端部设有两挡块,两所述挡块之间形成避空所述定位转轴的缺口;所述卸料槽的端部设有卸料板;所述错位移动机构推动所述定位型腔和所述卸料槽交替位于所述定位转轴的端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推动所述定位板移动到所述定位转轴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翻转机构和平推机构;所述余线夹设于所述翻转机构上,所述平推机构推动所述翻转机构平移,所述翻转机构驱动所述余线夹翻转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平推机构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贯穿所述第一侧板、且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侧板、且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套设与所述第二转轴外端的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推动所述齿条运动的推动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第二安装板;所述推动气缸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平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侧面的支撑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的丝杆副,与所述丝杆副的螺母固定连接的推板,固定连接推板两端的导杆,连接两所述导杆端部的连接件,以及驱动所述丝杆副的丝杆旋转的电机组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载板的两端设有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均设有第二y型夹气缸,两所述第二y型夹气缸的同一侧的夹爪上连接有排线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定位在平移上料机构上的变压器骨架被推送到定位转轴上,推拉机构拉动摆动组件夹紧变压器骨架,因此代替了人工手动定位装夹,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2、多根导线分别穿过一对应的导线针,余线夹夹持导线的端部,通过十字滑动机构带动导线针移动,使得导线能缠在pin脚上,绞线驱动机构驱动定位夹具旋转的同时,升降机构带动导线针往上移动,从而实现绞线,绞线完成后,绕线驱动机构驱动定位转轴旋转,将绞合的导向绕在骨架上,因此实现自动缠脚,绞线绕线,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载板部分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绞线旋转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绕线旋转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定位夹具分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定位夹具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十字滑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十字滑动机构底部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具有所述放线机构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限位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气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定位夹具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定位夹具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平移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升降支撑机构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推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推动机构另一侧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翻转机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余线夹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绞线旋转驱动机构和绕线旋转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具有辅助夹的载板结构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所述辅助夹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实施例

如图1-5和图16-17所示,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安装座2,支撑座3和设置在安装座2与所述支撑座3之间的立板4;还包括:

定位夹具5,与所述安装座2转动连接;

绞线驱动机构6,驱动所述定位夹具5旋转;

平移上料机构7,推送变压器骨架定位装夹在所述定位夹具5上;

十字滑动机构8,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上,且驱动升降机构9前、后、左、右移动;

载板10,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9的滑动座上;

导线针11,固定第穿设在所述载板10的下端的凸条100上;至少两件所述导线针11形成一组;

切断刀12,用于隔断导线,其位于所述导线针11的一侧;

余线夹13,用于夹持从所述导线针11穿出的导线的端部,其位于所述定位夹具5的一侧;

推动机构14,推动所述余线夹13从变压器骨架的一端到另一端和推动所述余线夹14避开旋转的定位夹具5;

绕线驱动机构15,设置在所述立板4上。

所述定位夹具5包括定位座50,定位转轴51,摆动组件52和推拉机构53。所述定位座50与所述安装座2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座50靠近所述立板4的一端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凸台50a,所述定位转轴51与所述连接凸台50a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转轴51与所述绕线驱动机构15通过离合机构16连接。所述摆动组件52与所述定位座50枢接,所述推拉机构53推动所述摆动组件52向上转动夹紧变压器骨架在定位转轴51上。

参照图6a和图6b,定位在平移上料机构7上的变压器骨架被推送到定位转轴51上,推拉机构16拉动摆动组件52夹紧变压器骨架;多根导线分别穿过一对应的导线针11,余线夹14夹持导线的端部,通过十字滑动机构8带动导线针11移动,使得导线能缠在pin脚上,绞线驱动机构6驱动定位夹具5旋转的同时,升降机构9带动导线针11往上移动,从而实现绞线,绞线完成后,离合机构16与定位转轴51连接,绕线驱动机构15驱动定位转轴51旋转,将绞合的导向绕在骨架上,因此实现自动缠脚,绞线、绕线,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9,导线成卷状地设置在一放线机构17上;放置在放线机构17上的导线的一端穿过导线针11。放线机构17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转盘,设置在转盘上的定位轴,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端的导向轴;所述转盘与底板转动连接。导线卷筒可定位在定位轴上。

为了更好的地对导线起到导向作用,在载板10的上端还是导向板101,导向板101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导线穿过导向孔后在穿过导线针11,因此通过导向孔对导线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十字滑动机构8包括前后推动机构80和左右推动机构81。所述左右推动机构81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8上的底板810,固定两件在所述底板810两端的侧板811,平行地设置在两所述侧板811之间的第一导柱812,滑动地套在在所述第一导柱812上的滑套813,连接两所述第一导柱812上的滑套813底部的移动板814,设置在移动板814上螺母座815,以及丝杆副816和伺服电机817;所述电机817设于一侧板811上,所述丝杆副816的螺母与螺母座815紧配连接,丝杆的一端与一侧板811转动零件,另一端与伺服电机817的主轴连接。

参照图8,前后推动机构80包括两组导向座800,推杆801,第三连接板802,第一安装块803,第二安装块804,第二丝杆副805和第二伺服电机806;两组所述导向座800对称设置在移动板814底部,两所述推杆801分别与对应的导向座8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80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推杆8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80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804分别设于所述移动板814的两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06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804上,所述第二丝杆副805的丝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块80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06的主轴连接。两所述推杆801的端部与升降机构9的固定板9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固定板90和竖直设置的电动滑台,所述载板10与电动滑台的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12和图13,所述定位转轴51具有内孔定位部51b和端面定位部51c;所述内孔定位部51b设于所述端面定位部51c的端部。所述摆动组件52包括摆臂520,导向套521,限位轴522,限位套523和弹簧524。述定位座50上设有安装槽50c,所述安装槽50d与所述连接凸台50a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50的两端;所述摆臂520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50d的侧壁枢轴连接;所述导向套521固设于所述摆臂520的上端;所述限位轴522穿过所述导向套521,所述限位轴522可滑动和旋转,具体的,所述限位轴522与所述导向套521间隙配合。所述限位轴522的两侧设有限位凸台5230,所述弹簧524所述位于所述限位凸台5220与所述导向套521之间;所述限位套522设于所述限位轴522的端部;所述弹簧524和所述限位套523位于所述摆臂520的两侧。在推拉机构53推动摆臂520向上摆动,限位轴52夹紧零件时,限位轴52的端部限位在变压器骨架的端部,并且使得弹簧524被压紧,因此通过弹簧524弹力将骨架压紧,并且在弹簧524的弹性下,能实现对变压器骨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参照图13,所述定位座50的底部具有相向延伸的安装部500,所述安装部500上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安装座2紧配连接。一滑槽(附图未标注)从所述安装部500的底部贯穿到所述定位座50的顶部,所述滑槽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槽50d连通。所述推拉机构53包括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块530和推动所述滑块530沿所述滑槽上下滑动的推拉气缸531;所述滑块530的上端位于所述安装槽50d的一侧,所述滑块530靠近所述安装槽50d的一侧设有拨动槽532,所述摆臂520的下端伸入所述拨动槽532内。气缸531推动滑块530上、下滑动,通过拨动槽532推动摆臂520绕枢轴旋转。在安装座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件20,所述气缸531与安装20固定连接。

为了避免限位轴522夹坏变压器骨架,在摆臂520下端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凸块5200,在推拉机构523拉动摆臂520摆动时,限位凸块5200限位在滑块530的侧壁,进而避免限位轴522进一步压紧变压器骨架,达到对变压器骨架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参照图6a和图6b,所述离合机构16包括旋转套160,转轴161,滑套162和压缩弹簧163,以及拨动机构164。所述旋转套160贯穿所述立板4、且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61穿过所述旋转套160、且转动连接;所述滑套162滑动地套于所述转轴161靠近所述定位夹具5的一端;所述滑套162上设有滑槽162a,所述转轴161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滑槽162a内的拨销161a。所述滑套162的端部设有非圆形的啮合凸起162b;所述定位转轴51靠近所述滑套16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啮合凸起162b配合的凹槽51a;所述压缩弹簧163套于所述转轴161上、且限位在所述旋转套160于所述滑套162之间。在压缩弹簧163的弹力下,推动所述滑套162滑动,并使得啮合凸起162b与凹槽51a啮合,因此,在绕线驱动机构15驱动转轴161旋转时,在拨销161a的作用下,带动定位转轴51旋转,因此带动变压器骨架旋转,实现绕线。在定位夹具5需要整体旋转时,所述拨动机构164拨动所述滑套112滑动,使所述啮合凸起162b与所述凹槽51a分离,绞线驱动机构6驱动定位夹具5整体旋转,实现绞线。

进一步,参照图6a和图11,所述滑套162靠近所述旋转套160的一端设有限位圆环162c;所述拨动机构164包括拨叉1640,连接所述拨叉1640的连接板1641,以及推动连接板1641平移的气缸机构1642;所述拨叉1640的两端设有往上延伸的拨动块1640a,1640b,两所述拨动块1640a,1640b分别位于所述滑套162的两侧。

在绞线驱动机构6驱动定位夹具3旋转时,气缸机构1642推动拨叉1640移动,在拨动块1640a,1640b的作用下,拨动滑套162滑动,使所述啮合凸起162b与所述凹槽51a分离。

参照图5和图11,所述气动机构1642包括设于所述立板4后侧的支撑杆1642a,设于所述支撑杆1642a端部的离合气缸1642b,滑动穿过所述立板6的活动推杆1642c;所述推杆1642c的一端与所述离合气缸1642b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641连接。为了连接板1641能被气动机构1642顺利推动,在连接板164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导柱1642d,导柱1642d贯穿立板4,并且与立板4滑动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6a和图10,所述定位转轴51的端部设置有圆环结构510;所述圆环结构510的周边均匀地分布有多个限位卡槽511;所述定位座50的侧面设有限位机构501;所述啮合凸起162b与所述凹槽162a分离时,所述限位机构501限位在所述限位卡槽511内。避免在绞线的过程中,定位转轴51转轴,而造成绞线质量不良的问题。

进一步,参照图10,所述限位机构501包括第一摆动件5010,第二摆动件5011,支撑弹簧5012和顶出气缸5013。所述第一摆动件5010和第二摆动件5111方向相同的一端均与定位座50枢接;所述第一摆动件5010靠近枢轴一端的顶部还设有拨动槽附图为标注),所述第二摆动件5011的底部设于伸入所述拨动槽内的拨动块5011a;所述第二摆动件5011的顶部设有限位凸起5011b;所述支撑弹簧5012设置在第一摆动件5010与第二摆动件5011之间;所述支撑弹簧5012支撑所述第一摆动件5010和所述第二摆动件5011,使限位凸起5011b卡于限位槽511。所述顶出气缸5013推动所述第一摆动件5010和所述第二摆动件5011,使所述限位凸起5011b与所述限位槽分离。具体地,顶出气缸5013的缸体与所述安装座2固定连接,活塞杆的顶部与第一摆动件5010抵接。

进一步,参照图12,所述定位转轴51的自由端还设有连接卡槽512,所述限位轴522的端部还设有卡块5223;所述限位轴522和所述定位转轴51夹紧变压器骨架时,所述卡块5223与所述卡槽512卡合;所述限位套523的底部设于防转平面,所述摆臂520的外侧设有防转块520a。在定位转轴51旋转时,能拨动限位轴522旋转,避免变压器骨架与限位轴522摩擦。并且,在防转平面与防转块520a配合,限位机构501限位定位转轴51,因此在自动夹紧变压器骨架时,能使得卡块5223与所述卡槽512卡合。

进一步,参照图1,图14和图15,所述平移上料机构7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平移上料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电动直线滑台70,设置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70上的支撑板71,设置在支撑板71上的错位移动机构72,设置在错位移动机构72上的升降支撑机构73,设置在升降支撑机构73上的上料定位板74;所述定位板74靠近所述定位夹具5的一端设有定位型腔740和卸料槽741;所述定位型腔740的端部设有两挡块,两所述挡块之间形成避空所述定位转轴51的缺口;所述卸料槽741的端部设有卸料板。所述错位移动机构72推动所述定位型腔740和所述卸料槽741交替位于所述定位转轴51的端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70推动所述定位板74移动到所述定位转轴51的端部。在上、下料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变压器骨架定位在定位型腔740内,电动直线滑台70推动定位板74往定位转轴51方向移动,使得变压器骨架套在定位转轴51上,升降支撑机构73往下降落,变压器骨架与定位型腔740分离,并电动直线滑台70回退到原点,摆动组件52夹紧变压器骨架。变压器骨架绕线完成后,卸料槽741被推送到定位轴51端部的下方,升降支撑机构73上移,变压器骨架限位在卸料槽741内,电动直线换台70回移,变压器骨架脱离定位转轴51。

进一步,所述错位移动机构72包括包括直线轨道720,横移推动气缸721和连接件722;直线轨道720设置在支撑板71上,所述升降支撑机构73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720上;横移推动气缸721推动升降支撑机构73沿直线轨道720滑动。所述横移推动气缸721设置在载板71上,所述连接件722设置在横移推动气缸721与升降支撑机构73之间。

参照图15,所述升降支撑机构73包括底板730,支撑气缸731,顶板732和导向件733,所述支撑气缸731设于所述底板730上,所述顶板732设于所述支撑气缸731的活塞杆上端,所述导向件733设于所述底板730与所述顶板732之间;所述定位板74设于所述顶板732上。具体地,在定位转轴51伸入变压器骨架的内孔后,支撑气缸731往下运动,工件与定位型腔740分离。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733包括与底板730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330,设置在固定板7330一侧的导轨7331,与直线导轨7331的滑块固定连接的滑动板7332;所述滑动板7332的上端与顶板732固定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推动机构14包括翻转机构140和平推机构141。所述余线夹13设于所述翻转机构140上,所述平推机构141推动所述翻转机构140平移,所述翻转机构140驱动所述余线夹13翻转到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

所述翻转机构140包括与所述平推机构14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400,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400两端的第一侧板1401和第二侧板1402,贯穿所述第一侧板1400、且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403,贯穿所述第二侧板1402、且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1404,套设与所述第二转轴1403外端的齿轮1405,与所述齿轮1405啮合的齿条1406,推动所述齿条1406运动的推动气缸140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1403和所述第三转轴1404之间的第二安装板1408;所述余线夹1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400固定连接。在余线夹13需要翻转时,由于推动气缸1407推动齿条1406滑动,使得齿轮1405旋转,实现第二安装板1408翻转。所述第一侧板1400的外侧还是设有齿条1406的支撑导向件。

进一步地,参照图18,所述第三转轴1404上还设有限位限位齿轮14040,限位齿轮140440的外侧还设有限位部14041,所述第二侧板1402的外侧设有限位所述限位部14041的定位块14020。在翻转机构140带动余线夹13往上翻转后,限位部14041限位在定位块14020,实现对余线夹13起到定位作用。为了余线夹13被定位后,余线夹13不会摆动,在第二侧板1402的外侧还枢接有卡块14021,卡块14021的一侧设有卡齿14022,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400上的第三气缸14023推动卡块14021摆动,使得卡齿14022卡在限位齿轮14040的齿槽内。

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平推机构141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座3侧面的支撑件1410,与所述支撑件1410转动连接的丝杆副1411,与所述丝杆副1411的螺母固定连接的推板1412,固定连接推板1412两端的导杆1413,连接两所述导杆1413端部的连接件1414,以及驱动所述丝杆副1411的丝杆旋转的电机组件1415;所述连接件1414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400固定连接。电机组件1415驱动丝杆副1411的丝杆旋转,从而实现推动导杆1413移动,达到推动余线夹13移动。

参照图19,所述余线夹13包括包括薄型气缸130,固定夹131和活动夹132。所述薄型气缸13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40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131设于与所述翻转机构133连接的相邻侧;所述活动夹132设于所述薄型气缸130的活塞杆上;所述薄型气缸130的上还设有限位所述活动夹132转动的限位块;在余线夹13夹持导线时,导线被输送到余线夹13的活动夹132与固定夹131之间,薄型气缸130带动活动夹132往下运动,夹紧导线。在绞线驱动机构6驱动定位夹具5旋转时,翻转机构140带动余线夹13翻转到安装座2的底部;达到避开夹具本体5。

进一步,参照图21和图22,所述载板10的两端设有第三侧板103和第四侧板104;所述第三侧板103和所述第四侧板104上均设有y型夹气缸105,两所述y型夹气缸105的同一侧的夹爪上连接有排线杆106。在绕线的过程中,y型夹气缸105带动两排线杆106夹合,因此通过十字滑动机构8推动排线杆106移动,使得被绞合的导向有序地绕在变压器骨架上。

为了在绞线的过程中,绞线更均匀,在载板10上还设置有辅助夹18,所述辅助夹18位于所述导向针11与切断刀12之间。所述辅助夹18包括与所述凸起100固定连接的第二y型夹气缸180,设于所述第二y型夹气缸180的两夹爪上的限位杆181;所述限位杆181位于所述夹爪靠近所述凸起100的一侧。导线从两限位杆181之间穿过,在绞线过程中,第二y型夹气缸180带动两限位杆181合拢限位多股导线,保证绞线的均匀性。

设置在定位座2上的定位夹具5的数量为一组,在该实施例中,参照图21,所述绞线驱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安装座2底部第一电机和设置在第一电机与安装部500之间的第一带传动机构。所述绕线驱动机构15包括设置在立板4上的第二电机,和设置在第二电机与所述转轴161第二带传动机构。

自动上料定位夹紧装置及变压器绕线定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5,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上的定位夹具5数量为多组,设置在定位板74上的定位型腔740和卸料槽741数量均为多组;设置在凸条100上的导线针的组数与定位夹具5的数量相同。因此,因此能完成多个变压器骨架的绞线和绕线。在该实例中,所述绞线驱动机构6包括紧套于所述安装部500下端的第一从动同步轮60,第三电机61,设置在第三电机61主轴上的第一主动同步轮62,以及第一同步带63;所述第一同步带63连接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62和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60,所述第三电机61驱动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62旋转,在第一同步带63的作用下,带动所有的定位夹具5旋转。所述绕线驱动机构15包括设置转轴161上的第二从动同步轮150,设置在立板4一侧的第四电机151,设置在第四电机151上的第二主动同步轮15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152和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150的第二同步带153;所述第四电机151通过电机座与所述立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机151驱动第二主动同步轮152旋转,在第二同步带153的作用下,驱动转轴161旋转,实现变压器骨架绕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