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1422发布日期:2020-01-03 10:2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



背景技术:

因世界各国的插座标准不统一,一种插头不能在全世界通用,去到不同的国家需要配置与该国家对应的插头才能给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供电,如果一次去几个国家,消费者得对应带几个国家的插头,给跨国旅行或商务出差的人群带来很大困扰,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个产品内集成了多路不同制式的插头,出国旅行或商务出差的人群只需要带着一个产品,去到不同的国家推出对应制式的插头即可匹配当地的插座,不用担心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插头与当地的插座不匹配带来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遇到的一些困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要把体积做小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包括壳体、插脚孔,所述插脚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推动键、滑槽,所述推动键可沿所述滑槽滑动实现推出推入,所述壳体内设有定位安装座,所述定位安装座上设有若干插脚组件并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插脚组件的组合方式为第一、二、三插脚组件或第一、二插脚组件或第二、三插脚组件或第一、三插脚组件;所述第一插脚组件从俯视角度看大致呈o形或口形或p形,所述第一插脚组件设有第一上桥条和第一下桥条;所述第三插脚组件从俯视角度看大致呈t形或l形或h形,所述第三插脚组件设有第三上桥条和第三下桥条;所述第二插脚组件包括三个独立断开的第二一插脚件、第二二插脚件、第二三插脚件构成,按压所述第二一插脚件与所述第二二插脚件和所述第二三插脚件匹配连接,实现所述第二插脚组件的推出推入;所述第二一插脚件与所述第二二插脚件之间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一插脚件与所述第二三插脚件之间有第二间隙;按压所述第一插脚件使所述第一上桥条和所述第一下桥条吻合时可以从所述第二间隙通过,实现所述第一插脚组件的推出推入;按压所述第三插脚件使所述第三上桥条和所述第三下桥条吻合时可以从所述第一间隙通过,实现所述第三插脚组件的推出推入。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脚组件包括第一滑件、第一插脚座,所述第一插脚座设有第一卡接机构,所述第一滑件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接机构内活动。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脚座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滑件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定位安装座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限位导柱,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导柱的匹配来控制所述第一插脚组件的推出推入。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脚座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更具体的,所述所述第三插脚组件包括第三滑件、第三插脚座,所述第三插脚座设有第三卡接机构,所述第三滑件卡设于所述第三卡接机构内活动。

更具体的,所述第三插脚座上设置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滑件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所述定位安装座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三限位导柱,通过所述第三定位孔与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导柱的匹配来控制所述第三插脚组件的推出推入。

更具体的,所述第三插脚座设有第三复位弹簧。

更具体的,所述所述第二一插脚件包括第二一一滑件、第二一二插脚座,所述第二一二插脚座设有第二一三卡接机构,所述第二一一滑件卡设于所述第二一三卡接机构内活动,所述第二一插脚件设有第二一一连接机构和第二一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二插脚件包括第二二一滑件、第二二二插脚座,所述第二二插脚件的侧边设有第二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二连接机构可与所述第二一一连接机构进行匹配连接;所述第二三插脚件包括第二三一滑件、第二三二插脚座,所述第二三插脚件的侧边设有第二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三连接机构可与所述第二一二连接机构进行匹配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二二插脚座设有第二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二一滑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一限位孔,所述定位安装座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二限位导柱,通过所述第二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二限位导柱的匹配来控制所述所述第二二插脚件的推出推入;所述第二三二插脚座上设置第二三定位孔,所述第二三一滑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三限位孔,所述定位安装座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三限位导柱,通过第二三定位孔与第二三限位孔和所述第二三限位导柱的匹配来控制所述第二三插脚件的推出推入。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一二插脚座设有第二一复位弹簧;在所述第二二一滑件与第二二二插脚座之间设有第二二复位弹簧;在所述第二三一滑件与第二三二插脚座之间设有第二三复位弹簧。

与现有市场上的产品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内部结构更紧密,同时使得产品的体积变小,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插脚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第一插脚组件的俯视图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第三插脚组件的俯视图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第二插脚组件的俯视图、立体图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定位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第一插脚组件、第二插脚组件、第三插脚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第一插脚组件、第二插脚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用新型第二插脚组件、第三插脚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用新型第一插脚组件、第三插脚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说明:1、壳体;2、插脚孔;3、推动键;4、滑槽;5、定位安装座;6、第一插脚组件;7、第二插脚组件;8、第三插脚组件;61、第一滑件;62、第一插脚座;63、第一卡接机构;64、第一复位弹簧;65、第一定位孔;66、第一限位孔;67、第一限位导柱;68、第一上桥条;69、第一下桥条;71、第二一插脚件;72、第二二插脚件;73、第二三插脚件;74、第一间隙;75、第二间隙;81、第三滑件;82、第三插脚座;83、第三卡接机构;84、第三复位弹簧;85、第三定位孔;86、第三限位孔;87、第三限位导柱;88、第三上桥条;89、第三下桥条;711、第二一一滑件;712、第二一二插脚座;713、第二一三卡接机构;714、第二一复位弹簧;715、第二一一连接机构;716、第二一二连接机构;721、第二二一滑件;722、第二二二插脚座;723、第二二复位弹簧;724、第二一定位孔;725、第二一限位孔;726、第二二连接机构;727、第二二限位导柱;731、第二三一滑件;732、第二三二插脚座;733、第二三复位弹簧;734、第二三定位孔;735、第二三限位孔;736、第二三连接机构;737、第二三限位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路滑动式插头,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可以保留多个国家制式插脚,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组合制作;所述壳体1的面板上设置有插脚孔2,所述插脚孔2的形状是根据具体制式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孔形,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有推动键3和滑槽4,所述推动键3可以带动相应制式的插脚沿所述滑槽4移动,所述滑槽4的可以起到导向和控制位移距离的作用。

如图2所示,将所述壳体1(不显示电路板、电容、导电片、安全阀等电性原件)内设有定位安装座5(安装座可以单独设置或直接与壳体一体成型),在所述定位安装座5上依次设有第一插脚组件6、第二插脚组件7、第三插脚组件8,所述定位安装座5用于定位和限位;

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为美规插脚、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为英规插脚,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为中规或澳规插脚。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大致呈o形或口形或p形,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包括第一滑件61、第一插脚座62,所述第一插脚座62设有第一卡接机构63,所述第一滑件61活动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接机构63内,所述第一卡接机构63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可更好的使所述第一滑件61沿所述第一插脚座62滑动;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插脚座62内设置第一复位弹簧6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4可以使得在松开所述第一滑件61时能自动回到初始状态;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一插脚组件6的整体推出推入,在所述第一插脚座62上设置第一定位孔65(可以有多个),所述第一滑件6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66,当按住所述第一滑件61使所述第一限位孔66与所述第一插脚座62上的第一定位孔65,以及与所述定位安装座5对应的第一限位导柱67(见图6中相应的位置)三者吻合时,即可实现第一插脚组件6整体推出推入;

所述第一滑件61设有第一上桥条68,所述第一插脚座62设有第一下桥条69,按压所述第一滑件61可以使所述第一上桥条68和所述第一下桥条69吻合(初始状态时呈错位),以实现从第二间隙75(见图5)通过,所述第一上桥条68和所述第一下桥条69还可以使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不会变形、更加稳固。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大致呈t形或l形或h形,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包括第三滑件81、第三插脚座82,所述第三插脚座82设有第三卡接机构83,所述第三滑件81活动卡设于所述第三卡接机构83内,所述第三卡接机构83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可更好的使所述第三滑件81沿所述第三插脚座82滑动;还可以在所述第三插脚座82内设置第三复位弹簧84,所述第三复位弹簧84可以使得在松开所述第三滑件81时能自动回到初始状态;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三插脚组件8的整体推出推入,可以在所述第三插脚座82上设置第三定位孔85(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三滑件8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86,当按住所述第三滑件81使所述第三限位孔86与所述第三插脚座82上的第三定位孔85,以及与所述定位安装座5对应的第三限位导柱87(见图6中相应的位置)三者吻合时,即可实现第三插脚组件8整体推出推入;

所述第三滑件81设有第三上桥条88,所述第三插脚座82设有第三下桥条89,按压所述第三滑件81可以使所述第三上桥条88和所述第三下桥条89吻合(初始状态时呈错位),以实现从第一间隙74(见图5)通过。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由三个相对独立的组件组合构成,包括第二一插脚件71、第二二插脚件72、第二三插脚件73,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与所述第二二插脚件72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间隙74,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与所述第二三插脚件73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间隙75;

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包括第二一一滑件711、第二一二插脚座712,所述第二一二插脚座712设有第二一三卡接机构713,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活动卡设于所述第二一三卡接机构713内,所述第二一三卡接机构713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可更好的使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沿所述第二一二插脚座712滑动;还可以在所述第二一二插脚座712内设置第二一复位弹簧714,所述第二一复位弹簧714可以使得在松开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能自动回到初始状态;

所述第二二插脚件72包括第二二一滑件721、第二二二插脚座722,还可以在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与第二二二插脚座722之间设置第二二复位弹簧723,所述第二二复位弹簧723可以使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在没有受力时能自动回到初始状态,在所述第二二二插脚座722上设置第二一定位孔724,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一限位孔725,所述第二二插脚件72的侧边设有第二二连接机构726(可以是方形对接),所述第二二连接机构726可以与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的第二一一连接机构715进行匹配连接,当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产生位移挤压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使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上的第二一限位孔725与所述第二二二插脚座722上的第二一定位孔724和所述定位安装座5对应的第二二限位导柱727(见图6中相应的位置)吻合,同时在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所述第二一一连接机构715产生位移后与所述第二二连接机构726完成匹配连接,可实现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带着所述第二二插脚件72同时推出推入;

所述第二三插脚件73包括第二三一滑件731、第二三二插脚座732,在所述第二三一滑件731与第二三二插脚座73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三复位弹簧733,可以使所述第二三一滑件731在没有受力时能自动回到初始状态,在所述第二三二插脚座732上设置第二三定位孔734(可以是槽形),所述第二三一滑件73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三限位孔735(可以是槽形),所述第二三插脚件73的侧边设有第二三连接机构736(可以是方形对接),所述第二三连接机构736可以与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的第二一二连接机构716进行匹配连接,当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产生位移挤压所述第二三一滑件731使所述第二三一滑件731上的第二三限位孔735与所述第二三二插脚座732上的第二三定位孔734和所述定位安装座5对应的第二三限位导柱737(见图6中相应的位置)吻合,同时在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所述第二一二连接机构716产生位移后与所述第二三连接机构736完成匹配连接,可实现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带着所述第二三插脚件73同时推出推入。

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第二插脚组件7、第三插脚组件8可以形成4种配合方式:第一种方式为第一插脚组件6、第二插脚组件7、第三插脚组件8相互配合(见图7);第二种方式为第一插脚组件6、第二插脚组件7相互配合(见图8);第三种方式为第二插脚组件7、第三插脚组件8相互配合(见图9);第四种方式为第一插脚组件6、第三插脚组件8相互配合(见图10)。

具体以图7作为演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和原理(其他组合亦类似):

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设于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和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的中间;

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为断开状态)、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均收纳在所述壳体1内。

当需要推出、推入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时,按压所述第一滑件61使所述第一限位孔66产生位移,从而使产生位移后的所述第一限位孔66与所述第一定位孔65、所述第一限位导柱67三者吻合,同时按压所述第一滑件61使所述第一上桥条68产生位移与所述第一下桥条69吻合以实现从第一间隙74(见图5)通过,进而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整体推出;反向操作,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一插脚组件6整体推入。

当需要推出、推入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时,按压所述第三滑件81使所述第三限位孔86产生位移,从而使产生位移后的所述第三限位孔86与所述第三定位孔85、所述第三限位导柱87三者吻合,同时按压所述第三滑件81使所述第三上桥条88产生位移与所述第三下桥条89吻合以实现从第二间隙75(见图5)通过,进而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整体推出;反向操作,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三插脚组件8整体推入。

当需要推出、推入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时,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产生位移挤压所述第二二一滑件721和第二三一滑件731,使所述第二一限位孔725、所述第二一定位孔724、第二二限位导柱727吻合,使所述第二三限位孔735、第二三定位孔734、第二三限位导柱737吻合;同时在按压所述第二一一滑件711时,所述第二一一连接机构715产生位移后与所述第二二连接机构726完成匹配连接,所述第二一二连接机构716产生位移后与所述第二三连接机构736完成匹配连接;所述第二一插脚件71、所述第二二插脚件72、所述第二三插脚件73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整体推出;反向操作,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二插脚组件7整体推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