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6105发布日期:2019-10-15 17:5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需要将锂离子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把一定数量的电池叠加组装在一起形成电池模组,然后再把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箱体内,最终形成电池包以供使用。但是,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电池包容易发热,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电池包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包的内部电池之间在串联或并联时,极耳之间的电阻过大。为了减少电阻,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极耳之间的接触面积来进行改善。如图1所示,是目前传统PACK电池包的连接方式,A电池的A极耳与B电池的B极耳之间为单面连接,接触面积小。为了增加接触面积,通常的方法是增加电池极耳的宽度。在电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池极耳的宽度是有限的。受电池外形尺寸的限制,最大的情况是整个电池宽度都变成极耳。如果极耳宽度尺寸达到最大时依然不能满足大电流的输出,就会产生过流,容易导致电池包发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能够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呈扁平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电池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一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的第二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二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三导流片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极耳和第一导流片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焊接于所述第一极耳上,所述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焊接于所述第二极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呈扁平状且均为锂电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呈扁平状。在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电池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其中,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如此,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的多面连接,使得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PACK电池包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池与极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池与极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通过极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第一电池100; 第二电池200; 第一极耳101; 第一导流片102;

第二导流片103; 第二极耳201; 第三导流片202; 第四导流片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所示,是目前传统PACK电池包的连接方式,A电池的A极耳与B电池的B极耳之间为单面连接,接触面积小。为了增加接触面积,通常的方法是增加电池极耳的宽度。在电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池极耳的宽度是有限的。受电池外形尺寸的限制,最大的情况是整个电池宽度都变成极耳。如果极耳宽度尺寸达到最大时依然不能满足大电流的输出,就会产生过流,容易导致电池包发热。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能够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可以包括第一电池100和第二电池200。其中,所述第一电池100和第二电池200为相邻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100和第二电池200呈扁平状且均为锂电池。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池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101,所述第一极耳101呈扁平状。

实施时,所述第一极耳10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沿着所述第一极耳10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耳101、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以便于导电和形状改变等。

另外,所述第二电池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201,所述第二极耳201呈扁平状。

实施时,所述第二极耳20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其中,所述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沿着所述第二极耳20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极耳201、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以便于导电和形状改变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可焊接于所述第一极耳101上,从而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与所述第一极耳101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另外,所述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可焊接于所述第二极耳201上。,从而能够实现所述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与所述第二极耳201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极耳101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102、第二导流片103、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与所述第二极耳201连接。

如此,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极耳101和第二极耳201之间的多面连接,使得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具体地,所述第一极耳101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池100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对应地,所述第二极耳201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池200连接的第二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实施时,所述第一极耳101和第三导流片202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极耳201和第一导流片102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电池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101,所述第二电池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201,所述第一极耳101和第二极耳201分别呈扁平状。在所述第一极耳10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一极耳10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导流片102和第二导流片103,所述第二电池200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二极耳20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其中,所述第一极耳101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102、第二导流片103、第三导流片202和第四导流片203与所述第二极耳201连接。如此,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极耳101和第二极耳201之间的多面连接,使得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