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用分闸装置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811发布日期:2019-10-19 03:0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用分闸装置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用分闸装置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断路器因为工作的需要某些时刻需要进行分闸,使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目前,一般的断路器采用电气回路控制其分闸。

采用电气回路控制分闸,一旦电气回路发生故障如分闸线圈失效等,便无法对断路器进行分闸,影响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用分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电气回路控制分闸时,一旦电气回路发生故障便无法控制分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断路器采用电气回路控制分闸时,一旦电气回路发生故障便无法控制分闸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断路器用分闸装置,断路器包括分闸半轴,所述断路器用分闸装置包括:

分闸旋钮,可转动设于所述断路器上;

中间板,铰接于所述断路器上;

分闸撞板,铰接于所述断路器上,能够与所述中间板选择性接触;

分闸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分闸旋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板;

所述分闸旋钮被配置为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拉动所述分闸线,使所述中间板转动,所述中间板撬动并使所述分闸撞板转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分闸撞板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分闸撞板带动所述分闸半轴转动使得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其中,所述中间板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铰接于所述断路器上,所述第一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的长度,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分闸线相连,所述第二部能够与所述分闸撞板选择性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所述分闸撞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分闸撞板能够勾住所述分闸半轴并带动所述分闸半轴转动。

其中,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分闸旋钮上,所述分闸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螺母,所述分闸线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母上。

其中,所述断路器的内腔设有安装套,所述分闸线穿设于所述安装套中。

其中,所述断路器的内腔设有固定所述安装套的安装板。

其中,所述分闸旋钮上设有扭动凸起。

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上设有上述的断路器用分闸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用分闸装置,通过纯机械结构来实现手动分闸,无需担心电气回路发生故障便无法控制分闸的问题的发生。分闸装置的结构简洁,能够降低成本,安装灵活方便。且中间板的设置,起到一个省力杠杆的作用,如此分闸线能够以较小的力带动分闸半轴转动,进而延长分闸线和分闸装置的使用寿命,操作人员操作也更为轻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设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用分闸装置,避免了电气回路控制分闸时一旦电气回路发生故障便无法控制分闸的技术问题,能够以手动的方式简单轻松地使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中设置分闸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中设置分闸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

10、分闸半轴;20、分闸旋钮;21、连接板;

30、分闸线;

40、中间板;41、第一部;42、第二部;

50、分闸撞板;60、安装套;70、安装板;80、定位柱;9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其上设有断路器用分闸装置,分闸装置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机械式,不存在电气回路的零部件受损后导致断路器不能够处于分闸状态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示意分闸装置,附图中未示出断路器中的其他功能部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断路器的内腔中设有分闸半轴10,分闸半轴10能够发生转动使得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的方式操作分闸装置。

具体地,分闸装置包括分闸旋钮20、分闸线30、铰接于断路器上的中间板40和分闸撞板50。分闸线30的一端与分闸旋钮20相连,另一端与中间板40的一端相连,中间板40未连接分闸线30的一端能够和分闸撞板50选择性接触,撬动分闸撞板50使分闸撞板50发生转动。

分闸装置的分闸原理为:分闸旋钮20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拉动分闸线30,使中间板40转动,中间板40撬动分闸撞板50转动,中间板40和分闸撞板50的转动方向相反,分闸撞板50带动分闸半轴10转动使得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分闸旋钮20可转动设于断路器的壁板外侧,其一端穿过壁板位于断路器的内腔中。分闸线30、中间板40和分闸撞板50均位于断路器的内腔。分闸旋钮20上设有扭动凸起,方便操作人员旋转分闸旋钮20。

分闸线30的一端与分闸旋钮20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分闸旋钮20位于断路器的内腔的一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设有第一螺母,断路器的内腔中设有安装套60,断路器的内腔设有固定安装套60的安装板70,安装板70上设有第二螺母,安装套60穿过第二螺母固定于安装板70上,如此设置能够有效保护分闸线30使其不会被其他部件损坏,也避免分闸线30影响其他部件的运动。可选地,安装套60为钢套;缆绳和钢丝绳具备抗拉、耐磨损、柔韧轻软等性能,分闸线30为缆绳或者钢丝绳。

分闸线30穿设于安装套60中,分闸线30的一端自安装套60中穿出缠绕并绑扎在第一螺母上,以实现分闸线30和连接板21的固定连接,或者在连接板21上设通孔,分闸线30穿过通孔并绑扎;分闸线30的另一端自安装套60中穿出与中间板40固定连接。

中间板40铰接于断路器的内腔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中间板40包括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的夹角为钝角,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的连接处铰接于断路器上,第一部41的长度大于第二部42的长度,分闸线30固定于第一部41,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在第一部41上穿孔后绑扎或者在第一部41上设螺栓绑扎于螺栓上;第二部42能够与分闸撞板50选择性地接触。第一部41的长度大于第二部42的长度,如此中间板40能够起到一个省力杠杆的作用,这样分闸线30对第一部41施加较小的力,第二部42就能以较大的力撬动分闸撞板50。

为了防止中间板40处于自由状态时无限制自由转动,也为了方便中间板40复位,断路器上设有定位柱80,中间板40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90,中间板40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二部42搭接在定位柱80的上方,扭簧90的一个臂杆抵接于定位柱80的下方,另一个臂杆固定在第一部41上。定位柱80可以采用螺钉或者销制作。

分闸撞板50铰接于断路器上,本实施例中,分闸撞板50的形状为L形,L形的分闸撞板50能够勾住分闸半轴10并带动分闸半轴10转动。

分闸撞板50上还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分闸撞板50连接,能够随分闸撞板50的运动而运动,另一端连接于断路器中,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分闸旋钮20被配置为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拉动分闸线30,使中间板40转动,中间板40远离分闸线30的一端带动分闸撞板50转动,中间板40和分闸撞板50的转动方向相反,分闸撞板50带动分闸半轴10转动使得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分闸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图1中沿第一时针方向将分闸旋钮20从初始位置旋转9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针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连接板21也沿逆时针方向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分闸线30的一端自左向右运动;相应地,图4中分闸线30的另一端则会向下运动,与分闸线30向下运动的一端相连的第一部41也向下运动,V形的中间板40顺时针方向转动,V形的中间板40的钝角开口朝上,第二部42会向上运动,当第二部42向上运动至与分闸撞板50接触后第二部42继续向上运动,从而L形的分闸撞板50沿逆时针方向发生转动,L形的分闸撞板50勾住分闸半轴10并带动分闸半轴10沿逆时针方向发生转动,分闸线30以较小的力带动分闸半轴10转动,分闸半轴10处于打开的状态,断路器处于分闸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顺时针”和“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