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5775发布日期:2020-03-24 15:3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尤其适用于断路器端子罩和灭弧栅片的配合安装。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在输配电线路中起到分断和接通电路的作用。随着对断路器分断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产气材料的大量普及,断路器分断时内部气压急剧增大。在巨大的压强下,内部游离气体或金属颗粒在分断过程中扩散到断路器外,导致在机柜内的其它低压元器件在电弧的侵蚀作用下出现烧损,甚至形成短路的风险。端子罩是塑壳断路器外部连接时的重要附件,一般由绝缘材料制作,用以对电弧进行消游离,增强断路器的绝缘等级。

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前端子罩的各第一凸台的两侧面分别间隔设有多个筋条,两两相邻的筋条之间形成有插槽,该隔板的两侧可插入对应的插槽中。中国专利cn201811276617.0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端子罩,其前端子罩设置在断路器的灭弧系统的出气口处,隔板朝向断路器内部的灭弧系统设置,便对从断路器的灭弧系统中喷出来的带电粒子进行消游离,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破坏相间或相地绝缘,消游离后的残留金属气体通过设置在隔板上的气孔排放到空气中。

但是现有的这些技术方案中断路器发生短路故障时,分断时内部气压过大,仍有一部分游离气体或金属离子从挡弧端子罩上端飞出,从而对外部的人或物造成损害;其次,挡弧栅片与挡弧端子罩的装配方式配合不紧,装配不牢固,在运输及安装断路器过程中,挡弧栅片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断路器端子罩结构及安装方式容易导致挡弧栅片脱落和部分电弧外溢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通过改进挡弧栅片结构及端子罩安装方式,保证了挡弧栅片和端子罩可靠稳定的安装在一起,避免了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游离气体飞出断路器之外。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它包括断路器本体,端子罩和挡弧栅片,所述挡弧栅片和所述端子罩装在一起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端子接线端用于对所述端子接线端进行封盖并对各相进行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罩每相中设置的挡弧栅片的数量为1片或多片,所述挡弧栅片为“l”形或由若干片挡弧栅片形成的“ㄇ”形或“口”形或形。

进一步地,所述挡弧栅片和所述端子罩利用弹性定位结构装在一起,所述端子罩利用导向限位结构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端子接线端;

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端子罩各相隔板的上板壁上的弹性脚,所述挡弧栅片上设有与所述弹性脚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弹性脚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能够抵住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实现所述挡弧栅片与所述端子罩的稳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罩上设有减压孔,所述挡弧栅片上设有出气孔,所述挡弧栅片和所述端子罩装在一起时,所述减压孔与所述出气孔错位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端子罩各相隔板的下板壁内侧端上设置的连接凸筋条,所述断路器本体上的端子接线端并列设有若干接线安装槽,所述若干接线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凸筋条配合安装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凸筋条装在连接槽内实现所述端子罩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端子接线端的稳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筋条为t字型。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通过改进挡弧栅片结构及端子罩安装方式,保证了挡弧栅片和端子罩可靠稳定的安装在一起,避免了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游离气体飞出断路器之外。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的端子罩安装方式。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子罩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子罩和挡弧栅片配合安装的立体图。

附图3b是附图3a中a处放大图。

附图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子罩和挡弧栅片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子罩的立体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挡弧栅片的立体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挡弧栅片的立体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挡弧栅片和端子罩配合安装的立体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挡弧栅片的立体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挡弧栅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2所示,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它包括断路器本体1,端子罩2和挡弧栅片3,如附图5所示,所述挡弧栅片3的形状为l形,所述挡弧栅片3和所述端子罩2装在一起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端子接线端101用于对所述端子接线端101进行封盖并对各相进行隔离,所述挡弧栅片3和所述端子罩2利用弹性定位结构装在一起,所述端子罩2利用导向限位结构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端子接线端101;

如附图3a所示,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端子罩2各相隔板的下板壁内侧端上设置的连接凸筋条201,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筋条201为t字型;如附图2所示,所述断路器本体1上的端子接线端101并列设有若干接线安装槽101a,所述若干接线安装槽101a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凸筋条201配合安装的连接槽101a01,所述连接凸筋条201装在连接槽101a01内实现所述端子罩2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端子接线端101的稳定安装,实现了相与相之间的隔离和最边缘相与断路器本体外部的隔离,可以提高分断过程中相与相之间游离气体的隔离效果,且游离气体也不会向外部两侧溢出。

如附图3a,3b和3c所示,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端子罩2各相隔板的上板壁上的弹性脚202,所述挡弧栅片3上设有与所述弹性脚202对应的安装孔301,所述弹性脚202插装在所述安装孔301内能够抵住所述安装孔301的孔壁实现所述挡弧栅片3与所述端子罩2的稳定安装;在断路器分断、运输、安装等过程中,通过此种固定安装方式能够良好地防止栅片3掉落。由于挡弧栅片3与端子罩2的固定不需要其它紧固件,且可以与端子罩2表面贴合,结构简单轻便、体积小。

同时,如附图4所示,所述端子罩2上设有减压孔203,所述挡弧栅片3上设有出气孔302,所述挡弧栅片3和所述端子罩2装在一起时,如附图3c所示,所述减压孔203与所述出气孔302错位布置使得电弧外溢需要通过的轨迹更长,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电弧外溢。

本实施例中,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断路器内部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气体游离颗粒通过断路器出气口排出断路器之外,扩散方向主要向上和向前两个方向。挡弧栅片3与端子罩2的配合后应用在断路器上,是一种防止电弧扩散的结构。由于挡弧栅片3的形状为l形,在装配入端子罩2中后,断路器的前端和上端均有挡弧栅片,气体游离颗粒溢出断路器之外时,会被挡弧栅片3阻止大部分颗粒,能够有效地保护断路器之外的人或物不被电弧侵害。

实施例2

如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罩2每相中设置的挡弧栅片3的形状为“ㄇ”形,所述“ㄇ”形的挡弧栅片3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端子罩2安装挡弧栅片3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挡弧栅片3的数量相适应。该挡弧栅片3对于分断能量更高的断路器,在断路器的前端具有更好的阻止电弧外溢的效果。

实施例3

如附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罩2每相中设置的l形挡弧栅片3的数量至少2个,若干l形挡弧栅片3前后排列,每个栅片的上表面可以有四个安装孔301与4个弹性脚202插装,也可以缩窄每个栅片的上表面,使每个挡弧栅片3的上表面有2个安装孔301与2个弹性脚202插装。同时,端子罩2安装挡弧栅片3的部分的长度与挡弧栅片3的数量相适应。对于分断能量更高的断路器,该挡弧栅片3在断路器的前端同样具有更好的阻止电弧外溢的效果。

实施例4

如附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罩2每相中设置的挡弧栅片3的形状为“口”形,此结构在电弧进入栅片后,还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弧向下运动,阻止电弧烧损连接导线,“口”形挡弧栅片的下端面是网眼孔或板。所述形状为“口”形的挡弧栅片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同时所述端子罩2安装挡弧栅片3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挡弧栅片3的数量相适应。

实施例5

如附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还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罩2每相中设置的挡弧栅片3的形状为形,由2片l形挡弧栅片3采用前后错开的方式形成,两者的配合处,下方挡弧栅,3端部有凸起,上方挡弧栅片3有孔,下方挡弧栅片3端部的凸起插入上方挡弧栅片3的孔后,两者铆接固定,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游离气体往前和往上方飞出。所述形挡弧栅片3的数量至少1个,所述端子罩2安装挡弧栅片3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挡弧栅片3的数量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电弧外溢结构,通过改进挡弧栅片结构及端子罩安装方式,保证了挡弧栅片和端子罩可靠稳定的安装在一起,避免了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游离气体飞出断路器之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