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1137发布日期:2020-01-03 10:2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顶针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外壳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弹簧顶针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科技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具备各种功能的电子装置,如:能随身携带以供手机持续供电的移动电源装置、能让人在世界两端通讯的手机、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聆听音乐的随身听及能协助人们处理各项事物的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等,均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另外,各式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为了能接收外界传来的电子信号及电源,通常必须在各该电子装置的机身上配置一信号连接器,一般而言,信号连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是所有信号的桥梁,其品质会对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产生影响,且也与电子装置的运作息息相关,并且,通过信号连接器的作用,能够使多个电子装置连接成一完整的系统,据此相互传送电子信号或电源,由此可知,信号连接器实为各该电子装置为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元件。

随着使用的装置与用途不同,连接器也有多种不同结构的类型,其中,弹簧顶针连接器(pogopinconnector)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脑、精密医疗器械、车用配件或半导体设备中,主要在于,相较于其它种类连接器来说,弹簧顶针连接器的触点更加精准稳定,不仅利于传递电流或信号,且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良好使用经验,尤其是,弹簧顶针连接器的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有效节约空间,符合电子产品的轻薄化的设计理念,此外,弹簧顶针连接器的生产速度较快,且研发周期也较短,对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情况而言,其显然能够高度地适应更新换代的趋势。

目前的弹簧顶针连接器普遍由外壳(body)、针轴(plunger)与弹簧(spring)等元件所组成,其中,前述元件均为金属材质,以能够有效地传递电流或信号,然而,由于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外壳多采用车削方式成型,且为铜材制成,因此,在面临到电子产品换代频繁与原物料价格上涨等情况,势必会造成弹簧顶针连接器的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压缩了生产者的获利,因此,如何在保有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原优点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组装便利性,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达成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弹簧顶针连接器在运作时,其电流与信号仍需以导体进行传输,因此,申请人特别根据前述必要特性与运作原理,且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各式电源或信号连接器设计、加工及制造的丰富实务经验,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期望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问世,有效提供实用性更高的连接器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包括一外壳、一针轴部、一座体及一弹簧,其中,该外壳能以塑性材料制成,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其顶端与底端分别开设有一开孔,各该开孔能与该容纳空间相连通,该外壳邻近顶端的内缘设有一内止挡部,该外壳邻近底端的内缘则设有一第一组装部,该针轴部能以导体材料制成,其邻近底端的外缘设有一外止挡部,当该针轴部组装至该外壳时,该外止挡部能位于该容纳空间,且能与该内止挡部相抵靠,使得该针轴部无法脱离该外壳,该座体能以导体材料或塑性材料制成,其邻近顶端的外缘设有一第二组装部,该第二组装部能与该第一组装部相结合,当该外止挡部抵靠住该内止挡部时,该座体的顶端会与该针轴部的底端相隔一距离,该弹簧能位于该容纳空间,其顶端能抵靠住该针轴部,其底端则能抵靠住该座体,当该针轴部的顶端未受到外力或外力小于该弹簧自身作用力时,该弹簧自身作用力能迫使该针轴部朝远离该座体的方向位移,当该针轴部的顶端受到外力,且该外力大于该弹簧的作用力时,该针轴部会朝该座体的方向位移,并内缩至该外壳内。

为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效果,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列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4弹簧顶针连接器

11外壳

11a主壳体

11b针头壳体

110容纳空间

111a、111b开孔

113内止挡部

115第一组装部

116第一限位部

117第二限位部

118缺口

13针轴部

131外止挡部

133凸柱

15座体

151第二组装部

17弹簧

21导线

23防水件

31弹性夹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在一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示,该弹簧顶针连接器1至少包括一外壳11、一针轴部(plunger)13、一座体15及一弹簧17,其中,该外壳11能以塑性材料制成,且外观形状能够根据产品需求而进行调整变化,另外,该外壳11内设有一容纳空间110,其顶端与底端则分别开设有一开孔111a、111b,各该开孔111a、111b能分别与该容纳空间110相连通。该外壳11邻近顶端的内缘设有一内止挡部113,该外壳11邻近底端的内缘则设有一第一组装部115,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外壳11邻近顶端的内缘会朝其轴心突伸而形成肩部形态,以作为该内止挡部113,而该第一组装部115则呈内螺纹的形态,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生产者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自行调整内止挡部113与第一组装部115的形态。

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该针轴部13以导体材料(如:铜)制成,其邻近底端的外缘设有一外止挡部131,在第一实施例中,该针轴部13邻近底端的外缘会朝外突伸而形成肩部形态,以作为该外止挡部131(但不以此为限),在针轴部13与外壳11相组装时,该针轴部13能由该外壳11底端的开孔111b伸入至该容纳空间110,且其顶端能伸出该外壳11顶端的开孔111a,但前述伸出距离仅至该外止挡部131与内止挡部113两者相抵靠,以使该针轴部13无法由该开孔111a整体脱离该外壳11。另外,该座体15同样以导体材料(如:铜)制成,其邻近顶端的外缘设有一第二组装部151,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组装部151能呈外螺纹的形态,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生产者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自行调整第二组装部151的形态。另外,在座体15与外壳11相组装时,该第二组装部151能与第一组装部115相螺合,使得该座体15能稳定地结合至该外壳11,且在该外止挡部131抵靠住该内止挡部113时,该座体15的顶端会与该针轴部13的底端相隔一距离(如图3所示)。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该弹簧17位于该容纳空间110,其顶端能抵靠住该针轴部13,其底端则能抵靠住该座体15,当该针轴部13的顶端未受到外力或外力小于该弹簧17自身作用力时,该弹簧17自身作用力能迫使该针轴部13朝远离该座体11的方向位移,且最多位移距离仅至该外止挡部131抵靠住内止挡部113为止,但是,当该针轴部13的顶端受到外力(例如该弹簧顶针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相插接的情况),且该外力大于该弹簧17的作用力时,该针轴部13即会朝该座体15的方向位移,并压缩该弹簧17,以能内缩至该外壳11的容纳空间110中。

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由于该针轴部13、座体15与弹簧17均为导体,而能够作为电力或信号的传导路径,因此,该座体15只要电气连接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件(如:传输线),便能够使该弹簧顶针连接器1正常运作,并且,由于该外壳11是以塑性材料制成,因此,其制作成本能够大幅降低,且目前塑胶射出成型技术极为进步与迅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1能够在保有原先优点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组装便利性。

除了前述结构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还能有后续的实施例,但是,为便于说明,且后续的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均大多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因此,后续仅就改良处进行叙述,在此先作说明。首先,为了能提高弹簧顶针连接器传输电力或信号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顶针连接器还能设有至少一传输件,以通过该传输件来传输电力或信号,其中,该传输件的一端能穿过座体,以伸入至容纳空间,并电气连接至该针轴部,该传输件的另一端则能外露出该座体,为详细说明前述结构,现就传输件的具体样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弹簧顶针连接器2还包括一导线(wire)21(即,传输件),该导线21的一端能穿过该座体15,以伸入至该容纳空间110,并电气连接至该针轴部13,该导线21的另一端则外露出该座体15,且能电气连接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件,使得该针轴部13与导线21能作为电力或信号的传导路径。

在第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弹簧顶针连接器3还包括至少一弹性夹持片31(即,传输件),各该弹性夹持片31的一端能穿过该座体15,以伸入至该容纳空间110,并电气连接至该针轴部13,各该弹性夹持片31的另一端则外露出该座体15,且能电气连接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件,使得该针轴部13与弹性夹持片31能作为电力或信号的传导路径,并且,在第三实施例中,为能提高各该弹性夹持片31的夹持稳定性,该针轴部13的底端凸设有一凸柱133,且各该弹性夹持片31的一端能共同夹持住该凸柱133,意思就是,该弹性夹持片31的一端能形成持续朝凸柱133方向抵靠的作用力,令该弹簧顶针连接器3在正常使用下,各该弹性夹持片31的一端不会轻易地脱离该凸柱133。

其次,为了能提高弹簧顶针连接器的防水性,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该座体15上还设有一防水件23,且该导线21的一端能穿过该防水件23,以电气连接至该针轴部13,毕竟,导线21与座体15两者间较难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导致外界水气容易通过导线21与座体15间的空隙而侵入至弹簧顶针连接器2内部,影响了弹簧顶针连接器2的正常运作,而通过该防水件23(如:防水胶)的设置,即可在导线21与座体15间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同理,当传输件为弹性夹持片31时,也可具有前述的防水件23的相关结构,在此先作说明。

此外,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能够将外壳拆分为两个元件,或是将针轴部拆分为两个元件,在第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示,该外壳11能至少由一主壳体11a及一针头壳体11b所构成,其中,该主壳体11a邻近底端的内缘设有该第一组装部115,该主壳体11a的顶端能与该针头壳体11b的底端相连接,在该第四实施例中,该主壳体11a的顶端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116,该针头壳体11b的底端则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117,该第二限位部117的顶面能抵靠至第一限位部116的底面,以使该针头壳体11b不会由顶端方向脱离该主壳体11a,并且,该针头壳体11b邻近顶端的内缘则设有该内止挡部113,如此,当弹簧顶针连接器4与另一连接器相连接时,针轴部13能够因外力而压缩弹簧17,并内缩至外壳11内,当外力消失后,该针轴部13则能因弹簧17本身作用力,朝外位移,直至该外止挡部131抵靠住内止挡部113为止,且该针轴部13的顶端也能外露出该外壳11(如图6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该针头壳体11b是由下往上地组装至该主壳体11a内,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示,当主壳体11a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116,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16之间形成一缺口118时,针头壳体11b能够由上往下地组装至该主壳体11a内,且其第二限位部117能够通过对应的缺口118越过第一限位部116后,该针头壳体11b能被旋转,使得第二限位部117的顶面能抵靠至第一限位部116的底面,令该针头壳体11b无法脱离该主壳体11a。

此外,当针轴部拆分为两个元件时,其构形与组装关系能够如同前述第四~五实施例,两者差别在于,若针头壳体的材质为导体,则视针头壳体属于针轴部的一部分,若针头壳体的材质为非导体,则视针头壳体属于外壳的一部分,在此先作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可以轻易想到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