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042发布日期:2019-11-15 21:4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促使锂电池组的使用环境温度要适应更广泛的温度范围,从-20~50℃,锂电池由于本身的化学性质所限,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

但是目前在组装锂电池模块时难以通过温控系统来均衡锂电池模组的温度,不能确保锂电池模组无论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同时不能够使该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此,提出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能够使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使电池始终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环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包括外壳体、导热绝缘材料、导电排、电芯与缓冲板,所述导电排远离电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极耳,所述导热绝缘材料填充在极耳与外壳体中间,两个所述电芯的两端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极耳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和电芯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板。

若干个电芯排列整齐,将极耳与导电排连接,再在导电排与外壳体中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促使导电排与外壳体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进而缩短导电排与外壳体的换热距离,提高其换热面积,使热阻减小,形成可靠的热交换结构,均衡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确保该电池模组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该电池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块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材料包括导热陶瓷板、导热塑料、导热硅胶、导热硅脂、导热矽胶片材料。

导热绝缘材料能够促使导电排与外壳体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

优选的,所述导电排由多个电芯组成。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材料的厚度为0.1-20mm。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1-15w/m·k。

上述导热绝缘材料的设置能够提高该材料的使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金属类材质,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及导热塑料材料。

外壳体的材质能够增加其对电池模组的防护性。

优选的,所述极耳与导电排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磁焊接、螺栓连接方式。

上述固定方式增加极耳与导电排之间连接的多样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若干个电芯排列整齐,将极耳与导电排连接,再在导电排与外壳体中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促使导电排与外壳体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进而缩短导电排与外壳体的换热距离,提高其换热面积,使热阻减小,形成可靠的热交换结构,均衡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确保该电池模组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该电池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块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的一侧视图。

图中:1、外壳体;2、导热绝缘材料;3、导电排;4、电芯;5、支撑板;6、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体1、导热绝缘材料2、导电排3、电芯4与缓冲板6,所述导电排3远离电芯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极耳,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填充在极耳与外壳体1中间,两个所述电芯4的两端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极耳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相邻两个所述电芯4之间和电芯4与外壳体1内壁之间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板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电芯4排列整齐,将极耳与导电排3连接,再在导电排3与外壳体1中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2,促使导电排3与外壳体1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进而缩短导电排3与外壳体1的换热距离,提高其换热面积,使热阻减小,形成可靠的热交换结构,均衡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确保该电池模组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该电池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块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包括导热陶瓷板、导热塑料、导热硅胶、导热硅脂、导热矽胶片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绝缘材料2能够促使导电排3与外壳体1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排3由多个电芯4组成。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的厚度为0.1-20mm。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的导热系数为0.1-15w/m·k。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导热绝缘材料2的设置能够提高该材料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体1为金属类材质,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及导热塑料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体1的材质能够增加其对电池模组的防护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极耳与导电排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磁焊接、螺栓连接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固定方式增加极耳与导电排3之间连接的多样性。

工作原理:若干个电芯4排列整齐,将极耳与导电排3连接,再在导电排3与外壳体1中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2,促使导电排3与外壳体1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进而缩短导电排3与外壳体1的换热距离,提高其换热面积,使热阻减小,形成可靠的热交换结构,均衡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确保该电池模组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该电池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块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使用方法:使用时,若干个电芯4排列整齐,将极耳与导电排3连接,再在导电排3与外壳体1中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2,促使导电排3与外壳体1之间的换热距离大大缩短,进而缩短导电排3与外壳体1的换热距离,提高其换热面积,使热阻减小,形成可靠的热交换结构,均衡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管理,确保该电池模组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均可满足其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该电池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块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支撑板5为塑料类材料,增加极耳与外壳体1之间填充导热绝缘材料2的稳定性,缓冲板6为cr泡棉、聚氨酯泡棉等发泡类材料,能够对电芯4进行额外的保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