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屏蔽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972发布日期:2020-01-21 23:4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屏蔽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屏蔽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适应环境问题的新生产物,正在飞速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取代传统车作为市场的主流。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作为能源,电连接器在新能源汽车里的重要性自然可想而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屏蔽的重要性。屏蔽性能不良易导致线缆之间相互干扰,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整车要获得优异的屏蔽性能,需要将所有屏蔽系统连为一体,包括车架,各个零部件的外壳,线缆的屏蔽层等。因此,电连接器不再仅仅只是起到电连接的作用,在整车的屏蔽搭接方面也要依靠电连接器来实现。而电连接器的屏蔽搭接结构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屏蔽搭接结构是采用屏蔽弹片搭接铜箔或铜环,这种屏蔽搭接结构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传统的屏蔽弹片较为脆弱,容易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坏。第二,屏蔽弹片也较为锋利,容易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割伤操作人员。在拆卸过程中,锋利的弹片也容易刮坏与之搭接的铜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屏蔽搭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套组件和连接器外壳;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孔道;孔道内设有压套组件;孔道的内壁包括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第二孔段设置在第一孔段和第三孔段之间,且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的孔径,小于第三孔段的孔径;所述的压套组件包括屏蔽压套、屏蔽搭接弹簧和尾盖;所述的屏蔽压套设置在孔道的第二孔段处,并压接于线缆的屏蔽层上;所述的屏蔽搭接弹簧整体呈环状;屏蔽搭接弹簧嵌入屏蔽压套外侧壁的环形槽内,并与连接器外壳孔道的第二孔段孔壁接触。所述屏蔽压套的一端端面由连接器壳体的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之间的轴肩轴向定位,另一端由封线体轴向定位;所述的封线体设置在屏蔽压套和尾盖之间;所述的尾盖与连接器壳体固定,并压紧封线体。

优选地,所述屏蔽搭接弹簧的截断面为圆。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孔道外部设有一体成型且沿周向均布的两个限位块,限位块远离屏蔽压套的端面为斜面,该斜面向靠近屏蔽压套方向倾斜;所述的尾盖开设有沿周向均布的两个卡槽;连接器壳体孔道外部的两个限位块卡入压套组件的尾盖的两个卡槽内。

优选地,压套组件的尾盖与连接器壳体的孔道外壁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压套组件中屏蔽搭接弹簧为多个,屏蔽压套开设的环形槽数量与屏蔽搭接弹簧的数量相等,各环形槽沿屏蔽压套轴向等距排布,且分别嵌入一个屏蔽搭接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压套以压接方式实现与线缆屏蔽层的连接,壳体与线缆屏蔽层之间以屏蔽搭接弹簧的压缩实现搭接,强度很高,不仅可以作为屏蔽结构,也可以作为强度结构实现线缆在连接器或箱体内的固定。

(2)本实用新型耐久性高,弹簧弹性形变能力强,不易产生弹力损失,连接器可以多次安装或拆卸而不易发生损坏。

(3)本实用新型搭接电阻小,屏蔽搭接弹簧压缩后与连接器外壳以及屏蔽压套360°全方位接触,接触面积大,故接触电阻小。

(4)本实用新型没有锋利部位,安全性高。

(5)本实用新型屏蔽压套六方压接于线缆上,能够有效防止线缆外胶皮后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外壳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连接器外壳后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屏蔽搭接结构,包括压套组件和连接器外壳5;连接器壳体5开设有三个孔道;每个孔道内设有一个压套组件;每个孔道的内壁包括第一孔段5-1、第二孔段5-2和第三孔段5-3;第二孔段5-2设置在第一孔段5-1和第三孔段5-3之间,且第二孔段5-2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5-1的孔径,小于第三孔段5-3的孔径;压套组件包括屏蔽压套4、屏蔽搭接弹簧3和尾盖1;屏蔽压套4设置在孔道的第二孔段5-2处,并压接于线缆6的屏蔽层上,依靠巨大的压接力保证与线缆6屏蔽层的可靠连接;屏蔽搭接弹簧整体呈环状且截断面为圆(即以一个圆绕轴线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韧性;屏蔽搭接弹簧使用柱状弹簧首尾焊接制成。屏蔽搭接弹簧3嵌入屏蔽压套4外侧壁的环形槽内,并与连接器外壳5孔道的第二孔段5-2孔壁接触,屏蔽搭接弹簧设有预压力,依靠自身弹性形变产生的压力实现屏蔽压套4与连接器外壳5的屏蔽搭接。屏蔽压套4的一端端面由连接器壳体5的第二孔段5-2和第三孔段5-3之间的轴肩轴向定位,另一端由封线体2轴向定位;封线体2设置在屏蔽压套4和尾盖1之间;尾盖1与连接器壳体5固定,并压紧封线体2;第二孔段5-2和第三孔段5-3之间的轴肩抵抗线缆6向左侧的推力,封线体2和尾盖1抵抗线缆6向右侧的拉力,从而实现线缆在连接器内的固定。

尾盖1与连接器壳体5的固定方式如下:①连接器壳体5的每个孔道外部均设有一体成型且沿周向均布(成180度布置)的两个限位块5-4,限位块5-4远离屏蔽压套4的端面为斜面,该斜面向靠近屏蔽压套4方向倾斜;尾盖1开设有沿周向均布的两个卡槽1-1;连接器壳体5每个孔道外部的两个限位块5-4卡入对应压套组件的尾盖1的两个卡槽1-1内。②每个压套组件的尾盖1与连接器壳体5对应的一个孔道外壁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压套组件中屏蔽搭接弹簧的数目并不限制为一个,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调整屏蔽搭接弹簧的数目;压套组件中屏蔽搭接弹簧为多个时,屏蔽压套4开设的环形槽数量与屏蔽搭接弹簧的数量相等,各环形槽沿屏蔽压套4轴向等距排布,且分别嵌入一个屏蔽搭接弹簧。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ipt连接器,也可以应用于pdu接线盒或电机等带有箱体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甩线中。

该屏蔽搭接结构的安装过程如下:

(1)将线缆6剥去外胶皮,挑散外胶皮下的屏蔽层,并将挑散的屏蔽层后翻于线缆外胶皮上。

(2)将屏蔽压套4穿在线缆6后翻的屏蔽层上,并压接于线缆屏蔽层上。

(3)屏蔽搭接弹簧3嵌入屏蔽压套4的环形槽内,然后将封线体2和尾盖1依次穿在线缆6上。

(4)将线缆6连同封线体2、屏蔽搭接弹簧3和屏蔽压套4装入连接器壳体5的孔道内,此时可以感受到屏蔽搭接弹簧3与连接器壳体5的摩擦力,然后固定尾盖1(与连接器壳体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线缆6传出连接器壳体5孔道外的部分压接在端子7内。

(5)连接器壳体5的三个孔道内均安装好压套组件,完成屏蔽搭接结构的安装。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强度很高,不仅可以做为屏蔽结构,也可以作为强度结构实现线缆在连接器或箱体内的固定。本实用新型耐久性高,弹簧弹性形变能力强,不易产生弹力损失。连接器可以多次安装或拆卸而不易发生损坏。本实用新型搭接电阻小,屏蔽搭接弹簧压缩后与连接器外壳以及屏蔽压套360°全方位接触,接触面积大,故接触电阻小。本实用新型没有锋利部位,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屏蔽压套六方压接于线缆上,能够有效防止线缆外胶皮后缩。

需要说明,上述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也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