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829发布日期:2020-01-31 16:16阅读:1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接开关,具体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式变压器上的分接开关都为五档,在使用时,高压网络电压波动偏大,使得干式变压器输出电压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所述6档分接开关包括首接线端子和尾接线端子,首接线端子和尾接线端子设置在干式变压器一侧,所述6档分接开关还包括:

四个第一接线端子,这四个第一接线端子匀距设置在干式变压器一侧,且位于首接线端子和尾接线端子之间;

三个第二接线端子,这三个第二接线端子匀距设置在干式变压器一侧,且位于首接线端子和尾接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端子相平行,且相互错位设置;

分连接片,所述分连接片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这两个连接孔可分别与任意相邻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部设有连接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6档分接开关还包括两个螺帽,每个螺帽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接线端子或和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连接片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分接开关设置成6档,保证了干式变压器电压的输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干式变压器内部线圈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分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变压器的6档分接开关,其包括首接线端子100、尾接线端子200、四个第一接线端子300、三个第二接线端子400和分连接片500。

首接线端子100和尾接线端子200分别设置在干式变压器600一侧,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加赘述。

四个第一接线端子300匀距设置在干式变压器600一侧,且位于首接线端子100和尾接线端子200之间,并与干式变压器600内的线圈配合连接。

三个第二接线端子400匀距设置在干式变压器300一侧,且位于首接线端子100和尾接线端子200之间,并与干式变压器600内的线圈配合连接。

第二接线端子400与第一接线端子300相互平行设置在干式变压器600上,且相互错位设置,分连接片500可分别连接任意相邻的第一接线端子300和第二接线端子400,从而实现档位的转换。

本申请相对于现有的分接开关,多设置了一个第一接线端子300,这样可实现6档转换,从而提高了电压输出稳定性。

分连接片500具体为椭圆形,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510,这两个连接孔510可分别与任意相邻的第一接线端子300和第二接线端子400可拆卸地连接。

另外,在第一接线端子300和第二接线端子400的端部设有连接螺纹,而本申请还包括两个螺帽700,当第一接线端子300和第二接线端子400分别穿过分连接片500上的连接孔510后,可将螺帽700套设在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的端部,并通过连接螺纹进行固定,这样实现对分连接片500进行限位,从而提高性能。

当螺帽700对分连接片500进行限位后,在使用时,分连接片500还会在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上晃动,这样容易将螺帽700从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的端部上脱离,从而导致分连接片500脱离,本申请在分连接片500的两端分别开设缺口520,缺口520的口径小于或等于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的直径,缺口520与连接孔510连通,在缺口520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弹片521。

这样,分连接片500在与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连接时,可将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先安插进缺口520内,然后通过挤压从而进入到连接孔510内,由于弹片521的存在,使得第一接线端子300或第二接线端子400不易从连接孔510内脱落,从而提高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