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0532发布日期:2020-01-10 15: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而轻触开关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以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目前,轻触开关由于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电子芯片、工业设备与生活电器都有着广泛的用途。轻触开关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弹片,通过弹片受力变形或弹性恢复与触点接触从而实现开关的连通,当操作人员通过按钮向弹片施加压力时,开关闭合连通,而当撤销压力时开关断开。

目前,现有大部分的防水型轻触开关大部分都采取2pin的结构设计,由于pin数过于单一,这样的结构设计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现象,同时对元器件的固定也不够牢固,从而导致轻触开关导通不良问题。

与此同时,现在客户对轻触开关的空间要求非常高,尤其是tws无线蓝牙耳机及超薄手机等领域,现有的轻触开关往往采用长3.0*宽2.0的尺寸,但其仍然存在尺寸偏大问题及与其他元件干涉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固牢靠,使端子与底座焊接更加牢固,保证轻触开关正常导通,尺寸更小空间更大的4pin防水轻触开关,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通过采用四引脚结构代替两引脚结构,使端子与底座焊接更加牢固,保证轻触开关正常导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其包括防水膜、按点、弹片、底座与端子,所述端子包塑于底座内,所述弹片卡设于底座的内部,所述按点固定于弹片上端,所述防水膜包覆于底座与按点的上端,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呈t字型结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引脚部与第一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二端子呈凹字型结构,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部、第二转折部与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第二引脚部与第二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一引脚部包括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分别位于第一触点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引脚部包括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分别位于第二触点部的两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膜的中部设置有与按点大小相匹配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覆于按点的外表面,所述防水膜边缘设置有第一激光焊接部,所述底座边缘设置有与激光焊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激光焊接部,所述防水膜通过第一激光焊接部与第二激光焊接部相互配合激光焊接于底座上,所述弹片位于端子的上方,所述底座的两内侧均设置有弹片安置台阶,所述弹片卡设于弹片安置台阶上,所述弹片与端子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按点固定于弹片的中部,通过对按点的下压使弹片与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接触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设置第一端子安置部与第二端子安置部,所述第一端子安置部包括第一端子定位部与第一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卡设于第一端子限位部处,所述第一端子定位部用于第一端子触点部的定位,所述第一引脚部裸露于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二端子安置部包括第二端子定位部与第二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二触点部卡设于第二端子限位部处,所述第二端子定位部用于第二端子触点部的定位,所述第二引脚部裸露于底座的外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有三个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设置有两个触点,所述第一触点部的三个触点分别为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均凸设于第一触点部的中部,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两个触点分别为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所述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分别凸设于第二触点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触点部通过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与弹片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触点部通过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与弹片接触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均倾斜向上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均倾斜向下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呈t字型结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引脚部与第一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一触点部的高度高于第一引脚部的高度,所述第二端子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部、第二转折部与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第二引脚部与第二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二触点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引脚部的高度,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有一个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设置有两个触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设置第一端子安置部与第二端子安置部,所述第一端子安置部包括第一端子定位部与第一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卡设于第一端子限位部处,所述第一端子定位部用于第一端子触点部的定位,所述第一引脚部裸露于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二触点部卡设于第二端子安置部处,所述第二引脚部裸露于底座的外部,所述底座的两内侧且位于第一端子安置部与第二端子安置部上方设置有弹片安置部,所述弹片卡设于弹片安置部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片两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弹片通过凸出部与弹片安置部相互配合卡设于底座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点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按点固定于弹片上端,所述按点通过防水膜的凹槽部进一步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点部的触点为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凸设于第一触点部的中部,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两个触点分别为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分别凸设于第二触点部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采用四引脚结构替代两引脚结构,将原来的2pin的左右导通线路改为4pin的上下导通线路,将上部2pin相互连接,下部也改为2pin相互连接,然后在进行上下导通连接,使其引脚与底座焊接更加牢固,并且第一引脚部或第二引脚部的其中一个引脚存在焊接不良现象,也能通过另一引脚进行导通,保证第一引脚部或第二引脚部均能正常导通,进而保证轻触开关的功能正常使用;通过采用弹片安置台阶的结构设计,最大化的利用了开关内部的端子空间排布,使得产品的外形尺寸能进一步缩小,为客户的内部结构设计腾出空间;通过将按点放置防水膜内部的结构代替传统按点裸露于防水膜外侧的结构,将按点放置防水膜内部,同时按点与防水膜通过激光焊接结合,能够使按点不易被碰掉和损坏,通过采用防水膜与底座通过激光焊接结合的结构替代传统防水膜与底座通过胶水粘合的结构,激光焊接的牢固度更高,比胶水粘合度更好,可有效的防水膜的脱落及偏位,提高了使用寿命与防水性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4pin防水轻触开关,其包括防水膜1、按点2、弹片3、底座4与端子5,所述端子5包塑于底座4内,所述弹片3卡设于底座4的内部,所述按点2固定于弹片3上端,所述防水膜1包覆于底座4与按点2的上端,所述端子5包括第一端子51与第二端子52,所述第一端子51呈t字型结构,所述第一端子51包括第一引脚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引脚部53与第一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二端子52呈凹字型结构,所述第二端子52包括第二引脚部54、第二转折部与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第二引脚部54与第二触点部之间,所述第一引脚部53包括第一引脚55与第二引脚56,所述第一引脚55与第二引脚56分别位于第一触点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引脚部54包括第三引脚57与第四引脚58,所述第三引脚57与第四引脚58分别位于第二触点部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膜1的中部设置有与按点2大小相匹配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覆于按点2的外表面,所述防水膜1边缘设置有第一激光焊接部,所述底座4边缘设置有与激光焊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激光焊接部,所述防水膜1通过第一激光焊接部与第二激光焊接部相互配合激光焊接于底座4上,所述弹片3位于端子5的上方,所述底座4的两内侧均设置有弹片安置台阶43,所述弹片3卡设于弹片安置台阶43上,所述弹片3与端子5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按点2固定于弹片3的中部,通过对按点2的下压使弹片3与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4设置第一端子安置部41与第二端子安置部42,所述第一端子安置部41包括第一端子定位部与第一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卡设于第一端子限位部处,所述第一端子定位部用于第一端子触点部的定位,所述第一引脚部51裸露于底座4的外部,所述第二端子安置部42包括第二端子定位部与第二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二触点部卡设于第二端子限位部处,所述第二端子定位部用于第二端子触点部的定位,所述第二引脚部52裸露于底座4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有三个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设置有两个触点,所述第一触点部的三个触点分别为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均凸设于第一触点部的中部,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两个触点分别为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所述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分别凸设于第二触点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触点部通过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与弹片3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触点部通过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与弹片3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均倾斜向上设置。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均倾斜向下设置。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